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3篇
  免费   658篇
  国内免费   695篇
测绘学   577篇
大气科学   450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1855篇
海洋学   397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51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大荔潜水含水层中氟的赋存规律及水化学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荔县地处渭河断陷盆地东部,潜水中氟含量较高,氟的赋存受水文,气候,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根据浅层地下水调查资料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PHREEQC软件来研究地下水中氟赋存规律.该地区降雨量小,蒸发强烈,高氟水的成因可分为,蒸发浓缩型和溶滤富集型.岩性主要为黏土、亚黏土、细砂,孔隙小,富含氟的矿物成分为地下水中高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地下水水位埋深浅,包气带中毛细上升高度高,导水性差,多层交互含水层结构为高氟地下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赋存条件.结合水文地球化学的作用,研究了氟与其主要络合离子的存在形式和组分浓度以及它们的矿物来源的溶解-沉淀情况,来揭示氟在地下水径流方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32.
黑龙江省科洛火山群富钾火山岩主要岩石组合为碱玄岩、响岩等岩石,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等特征研究表明,其岩浆来自上地幔并为板内裂谷环境,是上地幔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喷至地袁冷凝形成的.岩石中幔源金云母、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研究表明,科洛地区的上地幔是"过热"的,这种"过热"的状态,正是诱发大陆裂谷构造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33.
闽西南地区紫金山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锆石SHRIMP定年,精确厘定了紫金山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紫金山黑云母化岗岩中锆石CL图像显示锆石分为3种形态,定年结果显示这3种锆石有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地质意义.第一种锆石晶形发育、具有核一边双层结构.核部的锆石呈磨网状,这类锆石为继承性锆石,年龄为1000 Ma左右;第二种锆石晶形发育良好,但是呈不完整形态,有不清晰的生长环带或者无生长环带,呈现岩浆锆石的特征,年龄为168±4 Ma(n=13,MSWD=0.97),这一年龄应代表了岩石的结晶年龄,属于中侏罗世;第三种锆石晶形发育良好,有清晰的生长环带,这种锆石受后期改造作用,年龄为(119±15)Ma,属于早白垩世.(168±4)Ma时本区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成矿事件,因此紫金山岩体主体并非含矿岩体,仅有轻微的锡矿化.紫金山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的第三组年龄为(119±15)Ma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记录,可能正是这一期的热液作用开始了本区大规模的长时期的多期次的岩浆热液作用的序幕,从而为本区铜金成矿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4.
软黏土侧压力系数K0阶段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花  沈日庚  李青 《岩土力学》2008,29(5):1264-1268
沿海软黏土的侧压力系数K0具有阶段性特征:当试验荷载P<Pc'(土样的残余结构强度)时,K0值较小,试样的结构性好,呈现出似刚性的材料特征,侧压力系数小;当P>Pc'时,K0值增大,土的微结构破坏,呈现出弹塑性体的材料特征,侧压力系数增大.而在工程实践中,受成孔、取土等诸多因素干扰,欠固结-正常固结的软黏性土的微结构的结构性易被破坏,使K0指标的阶段性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935.
青海东昆仑鸭子沟多金属矿的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世金  孙丰月  丰成友  刘振宏  赵俊伟  李玉春  王松 《地质学报》2008,82(7):949-2008-01-30
鸭子沟多金属矿是近年来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一个具有斑岩型成矿特点的矿床。本文利用SHRIMP 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对含矿斑岩体和矿石进行了精细成岩成矿时代测定,获得钾长花岗斑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24.0±1.6 Ma(n=15,MSWD=1.2),矿石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24.7±3.4Ma(n=11,MSWD=2.7),成岩与成矿的时间一致,正好属于印支晚期东昆仑地区发生强烈壳幔相互作用并导致产生大量岩浆热液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时期。钾长花岗斑岩与矿床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斑岩体在时空分布上与矿区内的闪长岩、辉绿玢岩及辉长岩等幔源脉体紧密相伴,推测同属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成岩、成矿的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与东昆仑地区印支晚期的区域动力学背景相一致,同时区内具有较大的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36.
丰都县某库岸工程地质条件及塌岸预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调查库岸出露的软弱夹层、岸坡岩体结构面的分布、类型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抗剪强度、风化程度及与临空面的关系,查明库岸地带主要含水层分布、厚度、埋深、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判定水库蓄水后,库岸岩性及裂隙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塌岸类型进行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937.
卫星信号发射时刻在导航定位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但是在城市峡谷等弱信号条件下,接收机可能完成不了所有卫星信号发射时刻的组装。在伪距定位中卫星信号发射时刻的组装和粗时段导航中卫星信号发射时刻的恢复(有偏)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无偏的卫星信号发射时刻恢复方法,前提是卫星至少能完成一颗星的伪距测量,并且具有150km误差范围内的先验位置和辅助星历。利用BDS B1和GPS L1中频数据在软件接收机平台进行了BDS,GPS信号发射时刻无偏恢复验证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8.
Web GIS技术主要采用GIS Web服务方式对外提供资源访问和空间分析能力。GIS Web服务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扩大信息使用范围,但GIS Web服务主要依赖于服务器端GIS平台提供的可视化工具进行后台发布,前台用户无法根据自己业务需要自动发布GIS Web服务。文中基于ArcGIS Server平台研究一种GIS Web服务自动发布方案,以双丰林业局林政资源服务系统的在线采编模块为例,阐述该案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9.
龚志强  宋文玲  王东阡  赵玉衡 《气象》2017,43(10):1296-1301
2017年春季,全国平均降水量139.1 mm,接近常年同期。从空间分布看,我国降水总体呈“西多东少”的分布型。全国平均气温11.1℃,较常年同期偏高0.7℃,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处在正位相,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正常略偏暖是造成中国春季气温偏暖的重要气候背景。同时,500 hPa高度和距平场上,亚洲北部(30°N以北)整体呈纬向型环流,东亚大槽位置偏东,全国大部主要受高度场正距平控制,从而有利于春季气温整体以偏暖为主。另外,1月赤道中东太平洋为弱的冷海温,其两侧的副热带地区和西太平洋均为暖水控制的异常分布,有利于出现春季华南和东北降水偏少,西南降水偏多的第二模态分布型。东北大部、华南和江南等地受北风距平控制,水汽以距平辐散为主,降水偏少;西南地区为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与高原外围偏北气流交汇区,水汽异常辐合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940.
耦合适应力的福州市高温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发生区域不断增加,高温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城市复合人地系统的脆弱性。适应是应对极端高温的重要行动,耦合适应力因素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和研究前沿。本文以中国代表性高温城市福州为例,利用专家评估、AHP法、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实地问卷调查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重构耦合适应力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福州市高温脆弱性和适应力的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热点地区和尺度间依赖进行研究,系统评估了福州市高温脆弱性。结果表明:① 年龄、住房面积、外出纳凉频率、健康状况、医疗便利程度和政府缓解高温力度等6个指标对福州市居民高温适应力水平具有显著影响;② 福州市高温脆弱性、暴露性和适应力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核心—外围”空间结构,高温脆弱性呈现“半包围式”的“外高内低”的空间特征;③ 在城市区域高温暴露性和易损性相同的背景下,从个体人到社区和城市层面的主动适应高温的能力,将显著改变城市高温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以期推动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的理论发展,并为福州市及同类型高温城市的高温脆弱性评估、调控和适应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