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综合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早期记录的研究进展和典型盆地地层、沉积、古生物、古环境研究的系统成果,扎达盆地香孜组上部冻融层的出现代表了区域的古海拔达到了高原冰缘的高度,即3 500 m以上.这一段地层的时代可能从2.3 Ma前后开始.并与贡巴砾石层下部冰水沉积层的时代基本一致.卓奥友冰期和希夏邦马冰期的时代与扎达盆地沉积结束后,直接覆盖其上的终碛垄和冰碛垄的时代大致相当,展现了这一时期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岳冰川进一步发育,也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作为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地区开始冰冻圈的环境很可能在早更新世早中期.川西地区的早更新世的冰川沉积说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附近地区这一时期已经抬升至冰冻圈高度,但是,海拨高度与气候环境与喜马拉雅山脉应有不同.具体的时代仍需要深入工作.青藏高原普遍开始冰冻罔记录是在中更新世早期.伴随着全球冰期的到来,这一时期的冰川作用在青藏高原最为发育和广泛.这些暗示着青藏高原在中更新世早期整体性地较快速抬升进入冰冻圈,即海拔3 500 m以上.详细的过程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2.
为确定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背景,笔者对雅尔根楚地区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石炭世(312±2 Ma)。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75.16%~75.32%)和全碱(8.45%~8.76%)含量,较低的MgO(0.12%~0.14%)含量,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及P元素为特征,并且其ε_(Hf)(t)值和Hf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3.5~+9.5和1 103~715 Ma,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地质调查结果,认为研究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古亚洲大洋板块向兴安地块下的俯冲作用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63.
巍山古城在历史上作为西南地方政权——南诏国的发祥地,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史城,使这古老的小城再次放射出异彩。 巍山在历史上曾有邪龙、巍州、蒙舍诏、阳瓜州、蒙舍睑、开南、蒙化等名称,这些称谓真实地记录了该地区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64.
65.
80年代我国岩矿分析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冠群  伏辉越 《化工地质》1992,14(3):51-56,47
  相似文献   
66.
金的分析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金分析工作的进展近几年来,由于黄金地质矿产工作发展较快,黄金分析不仅是分析样品数量的日益增多,更主要的是对分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使分析测试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以及较快的分析速度,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黄金地质工作的需要。七八年前原国家地质总局颁发的地质实验工作管理制度,对金分析的允许偶然误差范围中的要求:脉金边界品位为2克/  相似文献   
67.
华北和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些学者提出华北克拉通在新元古代早期之前与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圣弗朗西斯科-刚果克拉通)相邻,但缺少证据;本文总结两个古陆地质记录,为评价这一古构造格局模型提供线索。两个古陆陆壳生长的峰期均为~2.7 Ga前;不同之处是,华北古陆经历了显著的~2.5 Ga前的陆壳生长和改造,而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则似乎没有。华北古陆2.4~2.2 Ga期间发育少量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和花岗岩,~2.1 Ga前后广泛发育裂谷火山-沉积建造及侵入岩,2.0~1.9 Ga发育超高温变质作用和类似弧岩浆活动,导致两个克拉通(东、西华北克拉通)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北古陆;同一时期,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南、北缘发育2.4~2.0 Ga岩浆作用,指示长期处于大陆边缘弧或者岛弧背景,~2.0 Ga还发育超高温变质作用。两个古陆都发育~2.0 Ga前类似大陆边缘弧特点的岩浆活动,只是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时代稍早。1.8 Ga以来,两个古陆均发育多期岩墙群,部分基本同期,如~1.78 Ga岩墙群、~1.7 Ga岩墙群和~0.92 Ga岩墙群等;不同的是,华北古陆发育约1.3~1.2 Ga岩床/墙群,而圣弗朗西斯克拉通发育~1.5 Ga岩墙群。1.8~0.8 Ga,两个古陆上都断续发育(火山)-沉积建造:1.8~1.6 Ga以及1.4~1.2 Ga,两者的沉积建造同样以石英砂岩等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较少;1.2~1.0 Ga前,两者的记录均较少,或暂不能确定;1.0~0.8 Ga,两者均发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1.6~1.4 Ga,华北古陆发育碳酸盐岩建造,而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则发育碎屑岩建造。华北古陆新元古界地层中碎屑锆石常显示~1.5 Ga的峰值,该期岩浆岩鲜少报道于华北古陆,但却见于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两个陆块都发育太古宙-古元古代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古元古代石墨矿、中新元古代沉积-喷流型铅锌矿等。不过,华北古陆发育的古元古代硼矿、菱镁矿,中元古代碳酸岩型稀土矿等在圣弗朗西斯科不发育;而后者发育的绿岩带型相关金矿、镍矿、祖母绿宝石矿等,华北似乎不发育。另外,0.7~0.5 Ga,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周边广泛发育泛非期造山带,而华北古陆并没有这一事件的明确记录;显生宙,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相对稳定,中生代与刚果克拉通分离;但华北古陆内部经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峰期在中生代)。华北与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前寒武纪是否相邻还需进一步地质对比和古地磁工作,尤其应关注约2.0~1.9 Ga岩浆-变质(造山)事件、约1.8~1.7 Ga岩浆-沉积(裂谷)事件以及约0.9 Ga岩浆-沉积(裂谷)事件。从地质记录的相似性角度来看,华北东南缘与圣弗朗西斯科南缘的地质记录相似性最大,可延续性最强,最可能相邻。  相似文献   
68.
研究伊洛瓦底江水系的发育历史对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对其形成时代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通过研究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的演化可为认识其水系的发育提供重要线索。龙川江是伊洛瓦底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高黎贡山,流经腾冲芒棒盆地。研究表明在上新世时期芒棒盆地曾被一中型湖泊所占据,现代意义上的龙川江并不存在。龙川江在芒棒盆地内同时切割了上新世中晚期和早更新世的火山岩,腾冲地区早更新世火山岩的K-Ar年龄为0.84~1.4 Ma,说明现代龙川江的出现可能不会早于0.80 Ma,由此推测伊洛瓦底江上游水系可能也是0.80 Ma以来形成的。晚新生代以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强烈构造活动可能是其水系形成与演化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69.
河北平原第四纪火山岩时代对理解华北东部新构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其准确年龄一直缺少研究。位于河北省海兴县附近CK3孔岩心揭示了4次第四纪的火山活动。针对第1次火山岩底部样品开展40Ar/39Ar测试,其年龄为(2.36±0.05)Ma。结合磁性地层研究结果,限定了其他3次火山活动时代分别为约1.3 Ma、35~70 ka和10~15 ka。  相似文献   
70.
近三十年来,积云参数化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中尺度业务模式的研制,中尺度模式中如何考虑对流遂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