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东准噶尔和尔赛斑岩铜矿成岩成矿时代与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世俊  屈迅  邓刚  张永  程松林  卢鸿飞  吴琪  徐兴旺 《岩石学报》2010,26(10):2981-2996
东准噶尔和尔赛铜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位于野马泉-琼河坝古生代岛弧带东段。成矿岩体为侵位于花岗闪长岩中的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岩中包含有钾长花岗岩体。锆石CAMECA U-Pb测年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年龄为429Ma,并含有405Ma的锆石;花岗闪长岩年龄为411Ma,并含432Ma的碎屑锆石;花岗闪长斑岩主体年龄为410.5Ma。研究区经历了3期岩浆与热液活动,且至少在早志留世就已开始,琼河坝岛弧是开始于早古生代的岛弧。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409Ma,与花岗闪长斑岩年龄一致。和尔赛斑岩铜矿的主成岩成矿时代为早泥盆世,年龄约为410Ma。和尔赛铜矿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与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63.79%~68.86%SiO2、14.91%~17.48%Al2O3、0.68%~2.35%MgO、高Sr(383×10-6~971×10-6)与Sr/Y比值(48.3~111)、低Y(7.92×10-6~9.69×10-6)与Yb(0.76×10-6~0.98×10-6),Ba、U、K、Sr等大离子元素富集,Th、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较低的(87Sr/86Sr)i值(0.703852~0.704565)、正的εNd(t)值(6.1~7.4)、与亏损地幔接近的较低的初始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17.58~17.91,(207Pb/204Pb)i=15.40~15.48,(208Pb/204Pb)i=37.25~37.47)。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其形成于岛弧环境,可能为古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琼河坝地区以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代表的岩浆岩带是形成和寻找斑岩铜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2.
孙莉  邓刚  肖克炎  张婷婷 《地质通报》2010,29(10):1512-1516
彩霞山铅锌矿是中天山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储量有望达到大型规模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成矿与青白口系卡瓦布拉克群第一岩性段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华力西期岩浆热液活动、区域性阿奇克库都克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有关。矿体的定位与地质异常有关,可通过定量圈定地质异常单元来对矿体进行预测定位。通过对矿区地质异常进行定量研究,对矿区进行了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彩霞山矿区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3.
新疆北山地区的坡十镁铁-超镁铁岩体在钻孔剖面上主要由辉长岩、纯橄岩和二辉橄榄岩组成,各岩相在矿物含量上具有渐变过渡的关系,主要组成矿物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的化学成分显示系统的变化,而底部的二辉橄榄岩中的矿物成分具有“边缘反转”现象.这些特征表明坡十岩体的形成主要受结晶分异作用控制,亦有明显的壳源混染痕迹.以反应边形式出现在辉石边部的角闪石的出现,尖晶石的分解现象,以及角闪石和金云母化学成分剖面上的系统变化揭示该岩体经历了堆晶后自上而下程度减弱的蚀变反应.在早期结晶的矿物相(橄榄石和尖晶石)中发现有硫化物颗粒或细脉产出,表明在岩浆演化的早期阶段确实发生了硫化物熔离的现象.硫化物总与含水矿物(金云母)或蚀变矿物(角闪石和蛇纹石)相伴生的特点显示铜镍硫化物的形成和沉淀不仅与壳源混染有关,而且也与堆晶后的蚀变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MSCT在老年或癌症晚期等难以耐受食道造影的食管气管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在我院因高度怀疑食管气管瘘行MSCT及气管镜检查的病例,共纳入研究48例。所有图像经过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气管树容积再现及经气管树中心曲面重建后传至PACS,由两位医师盲法阅片,记录是否有食管气管瘘及阳性病例的大小;气管镜由操作者记录是否有食管气管瘘及阳性病例的大小。比较不同方法间对瘘口、大瘘口(直径>1cm)、小瘘口(直径<1cm)的检出率及MSCT与气管镜间大小比较。比较MSCT与气管镜检查对真阳性病例瘘口的大小。两位医师间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不同评价方法间采用卡方检验,MSCT与气管镜检查的大小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当P<0.05时有显著差异。结果:联合所有图像对所有食管气管瘘的检出率最高,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达93%、75%及86%,不同方法对所有瘘口的检出有显著差异,其中矢状位与横断位对瘘口的检出率较高。在所有阳性病例中不同方法间对大瘘口的检出率,各方法间有显著差异,其中联合所有图像对大瘘口的检出率达100%,矢状位与横断位对大瘘口的检出率较高;而对小瘘口的检出,各方法间无显著差异。在所有真阳性病例中,气管镜中所测量的瘘口大小(13.70±11.70)mm,高于MSCT中测量的瘘口的大小(10.83±10.15)mm,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MSCT及其常见后处理方法在难以耐受食道造影的食管气管瘘患者评估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杨甲全  钟莉  邓刚 《新疆地质》2002,20(3):214-218
简述了坡北1号、10号基性-超基性岩体地质特征,从总结求取哈密黄山 岩带(黄山东、黄山南、黄山)基性-超基性岩成矿富集系数入手,对坡北1号、10号岩体的Cu、Ni、Co资源量及硫化相资源量进行预测及对岩体的找矿方向作了简单分析,对北山裂谷带中基性-超基性岩体部署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库姆塔格沙垅以东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和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但是在沙垅以西地区没有大的找矿突破。白鑫滩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岩体为近几年在库姆塔格沙垅以西地区发现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工作薄弱,本文通过对白鑫滩岩体的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分析来解释其岩石成因。白鑫滩岩体不同岩相中矿物的粒径和含量的变化规律说明岩体为三期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第一期为顶部的角闪辉长岩;第二期的橄榄辉长岩、斜长二辉橄榄岩和含长橄榄二辉岩,矿物种类相同,含量呈渐变关系;第三期为底部为的辉长岩,矿物粒径相对顶部的角闪辉长岩较小。白鑫滩岩体与黄山东、黄山西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K)相对富集,而部分高场强元素(Nb、Ta、Ti)相对亏损,稀土元素呈轻稀土略微富集的右倾样式,均表现出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εNd(t)值(2. 84~5. 05)和(~(87)Sr/~(86)Sr)(t)值(0. 704113~0. 705682)介于软流圈地幔与岩石圈地幔之间。但是与黄山东、黄山西岩体相比,白鑫滩岩体不相容元素含量更高,且εNd(t)值更低,(87Sr/86Sr)(t)值更高,还具有较高的La/Nb(2. 00~3. 33),较低的La/Ba(0. 02~0. 15),这些特征说明白鑫滩岩体的原始岩浆为岩石圈与软流圈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且白鑫滩岩体的原始岩浆中软流圈物质相对于黄山东和黄山西岩体加入的比例更小。白鑫滩橄榄辉长岩年龄为287±3Ma,晚于该地区蛇绿岩(336~503Ma)、岛弧火山岩(320~322Ma)、岛弧花岗岩(316~328Ma)和含矿斑岩侵入体(326~334Ma)的年龄,与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284~294Ma)的年龄基本一致,而且白鑫滩岩体单斜辉石的化学成分与拉张裂谷环境的堆晶岩相似,因此推断白鑫滩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27.
以亚洲高山区为研究区,在对2000—2020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进行去云处理的基础上提取了每一水文年的积雪日数(snow-covered days, SCD)、积雪开始日期(snow onset date, SOD)、积雪结束日期(snow end date, SED)和积雪持续日数(snow duration days, SDD)等积雪物候参数,并分析了积雪物候时空动态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亚洲高山区积雪物候空间差异较大,并呈现出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研究区SED主要集中在3—6月,在低海拔区SED出现在3月份及以前,而高海拔山区则推迟到6月份及以后;SOD主要集中在9—12月,高海拔山脉及高纬度地区的SOD出现较早,而低海拔区的SOD多出现在11月及以后。近20年,研究区SDD主要呈缩短趋势,在13.5%的区域呈显著缩短,而仅7.4%的区域为显著延长;SED主要呈提前趋势,在15.8%的区域显著提前,而仅8.8%的区域为显著推迟;SOD主要呈推迟趋势,在11.4%的区域表现为显著推迟,在8.2%的区域为显著提前。亚洲高山区积雪物候年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明显,积雪累积期气温是影响SOD年际变化的主导因子,而融雪期气温是影响SED年际变化的主导因子;气温的上升,导致了SOD的推迟、SED的提前和SDD的缩短。  相似文献   
28.
新疆东准噶尔绿源金矿床地质特征与金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位于野马泉-琼河坝古生代岛弧带东段的琼河坝矿集区。赋矿地层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矿体呈似层状、条带状、透镜状,多受断裂构造控制。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S1)、石英(玉髓)-金-黄铁矿阶段(S2)、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3)、石英-碳酸盐阶段(S4)。金主要赋存于S2和S3阶段。本文对该矿床开展S、Pb同位素及硫化物稀土元素研究,拟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绿源金矿床金属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δ34S集中于+0.2‰~+2.8‰,均值为+1.35‰,显示出岩浆硫的组成特征。矿石与围岩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值一致,表明硫可能来源于矿区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地层。S2和S3阶段硫化物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16.457~18.084、~(207)Pb/~(204)Pb=15.267~15.635、208Pb/~(204)Pb=36.472~38.379,另一件长石的Pb铅同位素~(206)Pb/~(204)Pb=18.546、~(207)Pb/~(204)Pb=15.509、208Pb/~(204)Pb=38.183,μ值介于9.11~9.58之间,ω值介于33.97~38.61之间。上述各铅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大,远远大于正常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结合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特征参数法认为绿源金矿床矿石Pb为异常Pb,铅源为混合来源,一部分来源于上地壳物质,一部分来源于地幔物质。硫化物稀土元素特征与火山岩类似,暗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火山岩地层。H、O同位素特征显示,绿源金矿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综合S、Pb同位素、稀土元素等分析,本文认为绿源矿区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具有壳幔混合源特征,成矿物质具深源特征,主要直接来自赋矿火山岩。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磁共振成像特征,和激素应用剂量,时间长短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08例患者有短期大量激素应用史患者行双髋关节平片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图像特征,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股骨头坏死与激素的关系。结果108例平片检查均为阴性,磁共振成像出现异常征象者35例,激素总量,日最大剂量及应用时间与股骨头坏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早期诊断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上单线征和双线征具有特异性;激素可以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