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162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585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61.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向海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原则,通过采取加强生态教育、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制和生态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强化生态监督和保护管理机制等措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向海保护区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62.
为解决单管钻具取心工艺方法在深部目的层/矿层等松散岩层取心中存在的取心质量差、取心效率低和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地浸砂岩型铀矿松散岩层单动双管钻具的研制和试验。通过设计和改进单动机构、断心结构、液力退心机构和快拆机构,研制了两类分别具有可直接液力退心和快速拆卸功能的SD型单动双管钻具。试验结果表明:SD110型双管钻具可在免拆内管的情况下实现地表快速液力退心,提高双管钻具退心效率;SDKC110型钻具可快速拆装更换内管,实现退心和钻进平行作业。与单管钻具相比,SD系列单动双管钻具在松散岩层的平均回次长度提高28.62%,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1.61%;与常规单动双管钻具相比,退心操作时间降低了32.69%。SD系列单动双管钻具适用于在松散破碎地层进行取心钻进应用,可有效提高岩心采取效率和岩心质量。  相似文献   
963.
重非水相流体(DNAPLs)的电阻率一般较高,在地下介质中与周围的地下水形成明显的电性差别。利用这一特性,非侵入式的高密度电阻率法(ERT)在探测DNAPLs污染场址中污染范围展现出一定优势。然而在实际场址的调查应用中,ERT有时无法探测到显著的高阻异常,或探测的高阻异常是由于介质的非均质性产生,从而导致对DNAPLs污染分布的误判。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基于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计算了不同DNAPLs饱和度情形下的地层总电阻率值,从理论上解释了当DNAPLs污染程度较低时不存在显著高阻异常的原因。进一步构建理想ERT正演模型,探讨ERT探测DNAPLs污染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介质的非均质性(例如高阻的砾石等)对ERT探测具有很强的干扰,可造成DNAPLs分布范围的误判,因此传统静态ERT探测DNAPLs污染仅适用于均质介质或者非均质介质中DNAPLs污染程度较高的条件。对于非均质介质DNAPLs污染程度较低时,需采用基于时间域的差分反演方法屏蔽介质非均质性的影响,从而准确判定DNAPLs分布。  相似文献   
964.
为了在西部艰险地区实现军用水源地快速选址,选取地形、岩性、地貌及汇流累积量作为影响地下水富集的赋存条件因子,以土壤湿度、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作为地表指示因子,以地貌作为军事防护因子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大范围水源地选址的优势,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进行图像解译和上述因子信息提取,建立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水源地选址评估指数模型。通过实地调查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数模型预测结果可靠,适用于该地区军用水源地选址。  相似文献   
965.
青少年是洞庭湖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研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健全洞庭湖水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体系、建立和谐的人水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建立环境知识、环境经历、环境态度、环境信念和情境因素相结合的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环境态度、公共规范、环境信念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知识和环境经历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无直接显著影响,但是分别通过环境态度、环境信念中介变量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情境因素中的奖惩机制和行为约束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无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学生水环境教育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6.
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混合固化轻质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浚淤泥EPS颗粒混合轻质土是一种新型的轻质土工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特点,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高含水率的白马湖疏浚淤泥进行了室内轻质土配比试验,系统分析了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以及养护龄期等因素对轻质土的密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这两个重要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轻质土的密度主要由EPS颗粒掺量控制,而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轻质土的密度影响较小;轻质土的强度受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影响,其强度随龄期与水泥掺量的变化规律与一般水泥土一致,而强度与EPS颗粒掺量之间存在一个阈值。  相似文献   
967.
利用2007年全国30个省会城市市区主要外向产业、非农业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城市间公路距离数据,借鉴区位商、城市引力、欧氏距离测算法,对广州市产业集中度、对外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匹配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与其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不相称,存在差距。调整地缘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出省通道建设是提高其中心城市地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68.
西藏波密天摩沟"9·4"特大泥石流形成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貌地质环境、地面气象要素、大气环流背景、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资料等方面,并着重从气象条件,对2007-09-04西藏波密县古乡天摩沟发生的一次特大泥石流灾害事件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前期气温持续偏高,加剧冰川融水,加上9月4日凌晨出现强降水,天摩沟地形高度落差大、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水源、能量转化和物源三者同时满足,是造成这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69.
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时期之一.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年龄的准确确定对理解超大陆裂解、早期生命辐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科学问题至关重要.云南梅树村剖面曾经是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三个候选剖面之一.对梅树村剖面的凝灰岩层(即第5层)进行了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对本文13个谐和SIMS数据和Sawaki等人(2008)所测的4个nano-SIMS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206Pb/238U年龄为(535.2±1.7)Ma(MSWD=0.53),这很可能是目前对梅树村第5层凝灰岩年龄的最佳估计值.这个新的年龄结果说明梅树村剖面的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应该更接近小歪头山段底部的A点而不是中谊村段上部的B点,并为华南前寒武纪-寒武纪地层对比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年龄控制点.  相似文献   
970.
为了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青藏高原岩石圈深部结构,探讨高原岩石圈形变特征、应变状态、热结构、板块(或地体)运动和壳、幔物质流变等重要科学问题,必须研究高原内部各个地质构造区域壳、幔电性结构沿东西方向的变化;INDEPTH—MT在喜马拉雅.西藏南部地区完成了6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研究.通过这6条剖面的电性结构成像,讨论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导电性三维结构特点;发现西藏南部沿东西方向超出1000km范围,较普遍存在中、下地壳高导层,这高导层并不完全是连续的,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高导层变薄、变浅、电阻率升高.讨论了藏南岩石圈的流变性问题,认为藏南中、下地壳具有良导电性,可以证明西藏巨厚的地壳中确实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甚至可能是“流变”的;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的讨论认为,与藏南大地电磁资料相适应的地壳部分熔融百分比应能达到5%~14%;对于地壳中的细晶岩来说,在这个熔融百分比下引起黏度的降低量有可能达到引起地壳“流变性”的要求:但对于花岗岩来说,也许不足以引起地壳产生“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