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小浪底库区及周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气象站蓄水前后共20 a逐日雷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站雷暴日数、初日、终日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因水域面积增大,对小浪底库区及周边雷暴气候特征等有较大影响,库区和周边东部年雷暴日数和初终间日数呈增加趋势,周边南部呈减少趋势;雷暴日数秋季增加,夏季减少;库区和周边雷暴初日均呈明显的提前趋势,终日多呈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32.
滇西兰坪盆地五茂林剖面下白垩统景星组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测了云南西部兰坪盆地东部下白垩统下部景星组的五茂林剖面,建立了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序列,其中三角洲序列在云南下白垩统中属首次建立。分析了粗碎屑岩的组成,将该剖面上出露的砾岩分成4类。早白垩世时兰坪盆地属丹那沙林-高黎贡弧的弧后盆地,景星组自下而上为曲流河沉积、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且随湖侵发生,湖泊向西扩大。  相似文献   
33.
植硅体的现代过程研究是恢复古环境的基础,探讨表土植硅体分布及组合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尤为重要。沿中国东北地区年均温为4 ℃等温线采集70块表土样品,研究了单一温度因素控制下表土植硅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获得不同类型植硅体对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表土样品中植硅体丰富且数量较多,主要有棒型、尖型、块状、扇型、扁平状、短鞍型、帽型、哑铃型、齿型、三棱柱型、导管型、硅质突起、硅化气孔、弓型和多面表皮植硅体;且主要以短细胞、棒型、尖型为主,其平均百分含量之和高达80.77%,块状、扁平状、扇型次之,其他类型的植硅体含量较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棒型、三棱柱型、硅质突起、哑铃型和扁平状在大兴安岭、松嫩平原和长白山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棒型、三棱柱型、硅质突起的百分含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哑铃型的百分含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总之,年均温为4 ℃等温线上70块表土样品中植硅体类型基本相同,但不同类型植硅体的百分含量存在差异,说明本研究区域内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对降水的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4.
在山东半岛东南端的乳山海阳所,角闪岩和长英质片麻岩呈互层产出.在某些角闪岩层的中心残留有弱变形的麻粒岩和强变形的过渡榴辉岩(斜长石榴辉岩)团块.在弱变形的麻粒岩团块中发育有窄的(<1cm)剪切条带.沿着这些剪切条带和在强变形过渡榴辉岩团块中,原麻粒岩被转化为含斜长石的过渡榴辉岩.变形和流体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加速了元素扩散和迁移的速度,在变形强和有流体加入的部位麻粒岩向榴辉岩转化的程度明显增强.麻粒岩相矿物组合(Cpx-Ⅰ+Opx+Pl-Ⅰ+ Hbl-Ⅰ + Grt-Ⅰ+ Ilm)及其花岗变晶结构被完好地保存于弱变形的麻粒岩中,其矿物成分显示出0.8~0.9 GPa和780℃~830℃的麻粒岩相变质条件.榴辉岩相叠加在麻粒岩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环边状矿物和结构:环边状石榴石(Grt-Ⅱ)形成于麻粒岩相斜长石(Pl-Ⅰ)和暗色矿物(如Cpx-Ⅰ、Opx和Hbl-Ⅰ)的交界处,细粒石榴石(Grt-Ⅱ)、富钠单斜辉石(Cpx-Ⅱ)和石英形成于麻粒岩相角闪石(Hbl-Ⅰ)的外缘.同时榴辉岩相叠加造成麻粒岩相单斜辉石边缘钙契尔马克组份的降低和硬玉组份的升高.但在弱变形的麻粒岩中,麻粒岩相单斜辉石(Cpx-Ⅰ)的外缘并无榴辉岩相单斜辉石形成.沿着弱变形麻粒岩中的剪切条带和在过渡榴辉岩中,榴辉岩相矿物[Grt-Ⅱ+ Omp/Di(Cpx-Ⅱ)+ Ab(Pl-Ⅱ)+ Qtz + Hbl-Ⅱ+ Ky + Zo + Rut]广泛发育,它们的定向排列形成了明显的面理.其形成的温压条件为1.0~1.4 GPa和560℃~680℃,为过渡榴辉岩相变质.虽然其中仍然残留有被拉长的麻粒岩相单斜辉石,但它们含有很高的硬玉组份,且其外缘环绕有细粒的钠质透辉石或绿辉石(Cpx-Ⅱ).海阳所榴辉岩相变质的温压条件远远低于位于海阳所东南和东北的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柯石英榴辉岩变质的温压条件.因此海阳所地区代表一条不同于超高压变质带的冷榴辉岩带,它可能与大别山南部的冷榴辉岩带相当.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南部边界位于海阳所以北.  相似文献   
35.
对于不同生长期、不同湿度条件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茎、叶中多种类型植硅体含量变化的探讨,能够为植硅体形成机理研究和探讨植硅体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长春市南湖为实验样点,于5—10月在3种不同生境(旱生、季节性水生和水生生境)采集芦苇样品,并分别统计芦苇茎、叶植硅体形态和数量.实验结果显示:首先,茎、叶植硅体组合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茎中帽型及个体较大的尖型等植硅体多于叶中,而叶中硅化气孔含量明显高于茎中.其次,随着植株的生长,芦苇茎中硅化气孔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鞍型植硅体含量变化较小而帽型植硅体含量先减少后增加,棒型植硅体含量逐渐增加、尖型植硅体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芦苇叶中硅化气孔含量持续增加,鞍型、帽型等短细胞植硅体含量下降,尖型、扇型等个体较大的植硅体含量逐渐增加.最后,不同植硅体类型的含量在3种生境中的变化情况较为复杂,茎中植硅体的数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而芦苇叶中硅化气孔含量由旱生生境向水生生境逐渐增加,可见叶中硅化气孔含量的增加可以指示相对湿润的生境条件.总之,芦苇茎、叶内不同类型植硅体的数量对植株生长及不同湿度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对芦苇植硅体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湿生植物植硅体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而为探讨植硅体对古环境、古气候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2003年5月26日和7月26日在宫城县附近相继发生了宫城县近海地震(M7.0)和宫城县北部地震(M6.2)。地震学家们预测不久的将来在宫城县近海将会发生更大的地震(M7.5)。应该注意的是,从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分属3种不同类型的地震。为了使非专业人员也容易理解,我将这3种不同类型的地震称之为“地震三兄弟”。这3兄弟,老大、老二在宫城县附近及其洋面上已和谐地出现,不久,老三也欲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37.
采用最大加速度也可以评价边坡的安全性。当黏聚力在土的抗剪强度中所占比重较小时,加速度与稳定系数的相关性较好。本文进一步比较加速度临界滑动面与稳定系数临界滑动面的关系,发现对于坡角α≥45°的简单边坡,在ξ < 0.1时,加速度临界滑动面与稳定系数临界滑动面是比较接近的。对于加筋土边坡,在筋材较短时,稳定系数较小的区域分布在筋材末端位置;筋材长度较长时,其位置和区域随着筋材长度的增加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但加速度较大的区域几乎都分布在筋材末端。相关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介玉新  杨光华 《岩土力学》2010,31(Z2):38-42
广义位势理论为岩土材料的本构关系研究指出了更开阔的数学背景。基于广义位势理论可以构造出基于应力空间的模型,也可构造出基于应变空间的模型,利用两者之间的对称关系,把常规基于应力空间的模型直接转换到应变空间中,对本构模型自身无需做任何改动。基于广义位势理论也可以对已有的本构模型进行修正,比如,可基于广义位势理论对剑桥模型进行修正,这种修正可使模型利用三轴试验的部分成果,比单纯使用压缩试验的成果要好一些。另外,也初步探讨了模型的三维化问题。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中主应力对击实黄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击实黄土进行主应力轴方向为0°的定向剪切试验,重点探讨中主应力系数b对剪切过程中击实黄土强度和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中主应力系数下试样的广义剪应力-应变曲线发展模式基本相同,其曲线差异不显著,剪切后期试样表现出显著的延性特性。中主应力对击实黄土的强度影响较大,b=0.25时归一化强度最大,而b=0.5时最小。当b从0到0.25时强度增加;当b=0.25时强度达到峰值,随着b的继续增加,强度迅速减小;当b=0.5时强度达到最小值,随着b的进一步增加,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中主应力系数b的增加,击实黄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呈现增大的趋势,强度参数在b=0时最小,b=0.75时最大,b=1(三轴拉伸)高于b=0(三轴压缩)。  相似文献   
40.
了解加筋土边坡的破坏形式有助于加筋土边坡的设计和施工监测。对不同形式的加筋土边坡进行离心模型试验,绘制了边坡的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土边坡能够保持较好的整体性,一般不会像未加筋边坡那样突然坍塌; 坡面附近土体内部可能先于坡顶产生裂缝,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观察到显著的坡顶裂缝后,应当意识到在坡面附近的坡体内部也可能产生了裂缝。一般情况下筋材模量越大加筋效果越好,但在筋材和土接触面强度一定的情况下,筋材模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大筋材模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