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417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21.
上海遥测台网各类型台基背景噪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上海遥测台网各台址背景噪声数字化记录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台址背景噪声地动速度均方根值(RMS)、有效测量动态范围、噪声信号功率谱结果.所得结果对上海市地震局“十二五”期间新建台站的各项指标设计,如台基选择、点位选择、仪器选型等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依据;通过台址噪声分析可以为“十二五”期间主动震源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背景资料,即根据当地背景噪音幅度计算主动震源所需最低能量,同时主动震源振动频率尽量避开背景噪音的优势频率段,以获取最佳的观测数据,因此对数字地震台的台址噪声进行分析是一项有意义和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22.
双眉藻(Amphora sp.)是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喜食的优良饵料。本文采用光密度法分别测定了该藻在光照强度28~149 μmol/(m2·s)、温度20~35℃、盐度25~45 和氮质量浓度0~7 500 mg/L、磷质量浓度0~440 mg/L、硅质量浓度0~1 500 mg/L 以及氮磷硅多因子组合情况下的比生长速率, 探讨了光照、温度、盐度和不同质量浓度的氮、磷、硅单因子及多因子组合对该藻生长的影响, 以及该藻的最适生长条件。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 该藻在光照范围为35~149 μmol/(m2·s)时都能良好生长, 最适光照为56~99 μmol/(m2·s), 低温时该藻生长缓慢, 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Amphora sp.为广盐性, 在盐度25~45 都能较好生长, 最适盐度为30~35。氮、磷、硅的最适质量浓度分别是750~7 500 mg/L、44 mg/L和150mg/L, 磷对该藻生长的影响比氮更显著。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氮、磷、硅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75 mg/L、44 mg/L 和150 mg/L, 最佳配比为2.4:1:3.4, 与其他底栖硅藻的相应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可能是物种和地域环境差异引起的, 反映出该藻适应高温、强光特殊栖息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923.
基于通信流的吉林省流空间网络格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董超  修春亮  魏冶 《地理学报》2014,69(4):510-519
基于实际发生的信息流研究流空间网络格局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吉林省县级以上地方为研究单元,以各地间固定电话通话时长为原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C-Value 和D-Value层级分析法、优势流分析法、最小生成树法对吉林省流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吉林省流空间是以长春市为中心,长春市、延吉市、通化市、公主岭市为主导型城市,吉林市、白城市、白山市、辽源市、松原市、四平市为次级主导型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型城市的层级化网络结构;行政区划在流空间格局中发挥基本的影响作用;以长春市为“单中心”的流空间特征明显,吉林省并无明显的次中心作用,长春市与吉林市流空间联系并不紧密,与传统认识和意愿有所不同;公主岭市和敦化市在吉林省流空间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公主岭市倾向于融入长春城市圈,敦化市在吉林省东部空间网络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市的区域联通功能亟待挖掘;四平市和梨树县流空间联系紧密,适宜同城化发展。  相似文献   
924.
采用地气与土壤X荧光(地球化学) 测量法,对鄂东南某铀矿勘查区开展隐伏铀矿找矿工作,结果表明铀矿赋存在 工作区主断裂和次级断裂中,在含矿断裂上方及断裂延伸方向的相邻区域形成含U的地气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异常区 内Pb,Zn,Cu,Au的地气异常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伴有幅度较低的W,Bi,Y,Mo,Mn,As等元素组合异常。 根据勘查区获得的地气与土壤X荧光资料综合分析,在测区西北的次级断裂F7北部捕获的地气与土壤异常具有已知矿异常 的全部特征。依据地气异常位置与断裂的关系,推断铀矿可能埋深在200~350 m左右,矿体在走向上可能有220 m的延续。目 前,在该异常区布设的钻孔已在200 m深度见到铀矿体,进一步的探矿工程还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25.
肖忠  王元战  及春宁 《岩土力学》2014,35(3):789-794
半圆堤是适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轻型重力式的新型防波堤结构,复合加载模式下软基上半圆堤的稳定性计算和结构破坏模式尚需建立合理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将加载模式与软基上大型海岸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模拟方法相结合,同时考虑半圆堤在不同荷载组合时可能发生沿底板或抛石基床底部的滑动破坏及地基竖向承载力破坏,建立了复合加载模式下软基上半圆堤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出了结构的稳定性破坏模式和破坏包络线(面),并分析了箱内填砂量、抛石基床宽度及地基加固深度对半圆堤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半圆堤结构在复合荷载作用的破坏包络线(面)均由一定区域的结构滑移破坏面和地基承载力破坏线(面)组成,并将整个荷载组合区分成4个区域:稳定区、只发生滑移破坏区、只发生地基承载力破坏区和同时发生滑移和地基承载力破坏区;荷载与位移组合加载模式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破坏包络线位于Swipe加载方式得到的破坏包络线之外,但对每种加载方式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破坏包络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箱内填砂高度的增加沿沉箱底部和抛石基床底部的抗滑安全系数均增加,但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减小;随着抛石基床宽度或地基加固深度的增加,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26.
对南京地震台、新沂地震台和郫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变化特征及邻区4次MS 5.0以上地震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同一台站、不同测向地电阻率的测值大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测值大的测道地电阻率年变化较规则,往往具有更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927.
线性变换应力空间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换应力方法,将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变换为另一应力空间内的Mohr-Coulomb准则。在新的线性变换应力空间内,材料的强度特性符合Mohr-Coulomb准则,从而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可在新应力空间内以Mohr-Coulomb准则的形式应用。通过在新的线性变换应力空间内对2种黏土的强度、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此变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8.
随着Internet与WebGIS的迅速发展,WebGIS统计专题图应用越来越广泛。ArcIMS提供了一种制作统计专题图的功能,并通过网络进行发布的途径,但其统计专题图制作功能尚不完善。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介绍了一种FusionCharts图表组件与ArcIMS结合制作统计专题图的方法。该方法有两个关键技术点:第一是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将源数据转化成FusionChart图表支持的XML数据格式这一过程封装成函数;第二是先将矢量地图与统计图表生成分开,矢量地图在服务器端生成,然后,调用已封装函数将每个图表所需数据转化成XML数据流并与矢量地图一起发送到客户端,最后,客户端flash插件解析XML并生成图表,与矢量地图叠加生成统计专题图。最后以北京都市型现代信息平台为例,对FushionCharts与ArcIMS结合制件统计专题图进行了应用,实践表明,此法相对于传统ArcIMS制作统计专题图不仅使用简单、生成的图表类型多样、动态而美观,且制图速度快。  相似文献   
929.
2009年,地处豫南大别山北麓的光山县文迎来一个沉甸甸的丰收年,这醉人的丰收里满含了全县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930.
Ⅱ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的激波传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专门讨论Ⅱ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中的激波形成点,激波波阵面的位置、激波速度和激波能量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发现在外星核区除存在首级激波外,还存在次级激波,激波波阵面的准确位置应用熵变化的最大点和外星核区中人为粘性压的最大点之间,并给出激波能量的不同定义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