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1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地形效应引起的局地扰动对华南降水预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尺度模式对一次华南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发现,模式对南岭-武夷山地区的降水存在漏报或预报强度偏弱的现象。通过与提前12 h预报结果的对比看出,引起这种预报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本次预报的模式初值中未包含地形强迫造成的小尺度局地扰动信息。对地形重力波拖曳和阻塞流拖曳参数化方案的比较发现,阻塞流拖曳力强度明显强于地形重力波拖曳,它有可能导致雨带位置偏离实况。一系列的初值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南岭-武夷山地区上空850~500 hPa的风场扰动增量对改进本次降水预报效果的影响最关键。   相似文献   
112.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沉积类型丰富,地表露头良好,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精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的层序划分、层序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层序地层时空格架示意图。  相似文献   
113.
岬间海滩泥沙运动趋势与波能流分布的季节变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Shen 《海洋通报》1999,18(3):41-48
根据对粤东-岬间海滩冬夏季采集的表层泥沙的粒度分析结果,本文采用沉积物输运趋势概率模式对海滩泥沙沿岸运动方向作了统计分析,进而从波折射数值计算得到的波能流的沿岸分布讨论了对沿滩输沙的季节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4.
海滩碎波带波能振荡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子Shen  谢利 《热带海洋》2000,19(1):17-24
对不同波况条件下实测的一岬间海滩碎波带两个上的波面数据,通过小波变换方法计算了小波谱,并作了显性检验。结果表明:(1)碎波带波能存在典型的多尺度振荡特性;(2)在正常波况下,波能主要分布于风浪频域,入射波自外测站向内测站传播过程中,能量具有向低频方向转移的趋势;(3)在高能波况下,能量均向长重力波频带增加,在长力波显尺度,二测站之间存在良好的位相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15.
结合Dean、Bodge和Lee提出的海滩平衡剖面模型对后江湾剖面模拟的结果,分析了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并探讨了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认为模型中的多数参数的物理意义是比较明确的,与实际海滩特征也吻合较好.其中,Dean模型中的m和Bodge模型中的K1代表剖面反射性(上凹曲率);Bodge模型中的B和Lee模型中的K2含有特征波要素意义;Dean模型中的A与Lee模型中的Al泥沙特征有关.为这些模型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方便.但模型中有些参数的物理含义还需进一步研究,参数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验证.  相似文献   
116.
基于Z-I关系和变分校正法改进雷达估测降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新回归系数估计法和新误差订正法应用于3 km的雷达CAPPI估测降水,首先用新的回归方法得出更合理的Z-I关系;再用基于变分技术的新的误差订正方法对估算出的降水进行订正,获得较好的估算结果,并且用2005年6月17~25日广东自动站降水和每6分钟一次的雷达基数据对新回归系数估计法和新误差订正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新回归系数估计法和新误差订正法用于雷达估测降水,能更好地对雷达回波强度估算降水的一些常见误差进行校订.  相似文献   
117.
华南暖区降水数值预报的初值同化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了解初值场对华南短时临近降水预报的影响,文中利用GRAPES区域中尺度模式,针对华南一次暖区暴雨过程分别进行控制试验、同化地面探空资料、nudging雨水资料和同化雷达径向风等四个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 同化地面探空资料有助于改善24小时的降水落区及其量级;(2) nudging雨水资料对临近降水预报有积极影响;(3) 同化雷达径向风能使24小时的降水落区、量级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些结论为下一步的华南地区短时临近降水预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8.
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暴雨预报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中基于不同的云迹风同化方案,用GRAPES模式对2005年7月11-12日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云迹风资料同化试验及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所得的分析场及预报场的差异,研究逐时云迹风资料三维变分同化对分析场及暴雨预报的影响.首先,根据连续性原理及双通道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分析,分3个步骤对7月11日00:00-12:00 UTC共12个时次的双通道云迹风资料进行了初步的质量控制;然后,把经过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放入基于GRAPES 3D-VAR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开发的逐小时循环同化系统中进行同化,将得出的分析场与单一时次未经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同化得出的分析场进行对比,探讨了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数值预报分析场的影响;最后,把同化后的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用 GRAPES模式对 2005年7月11-12日长江流域暴雨过程做24 h降水预报试验,分析两个同化方案所模拟得到的预报场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资料的筛选、同经纬度单点通道的选择及资料的稀疏化3个步骤控制后,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有明显减小;加入经质量控制的逐时云迹风资料其三维变分同化可以提高分析场中风压场及水汽场的质量;而且在暴雨预报试验中可以相对更准确地预报暴雨落区及雨强.  相似文献   
119.
地形对登陆热带气旋"黄蜂"(2002)强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以"目标登陆台风外场试验研究"(CLATEX)项目的目标热带气旋"黄蜂"为对象,在用高分辨数值模式模拟其近海加强和登陆减弱过程的基础上,通过5组对比数值试验,从定量和时间演化角度细致地分析了热带气旋周边海陆和地形分布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表明,华南西部地理因子(地形、粗糙度、海陆分布等)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华南西部地形的存在,有利于低层弱冷空气向南侵袭,从而激发对流发展,使气旋迅速加强,是"黄蜂"近海加强的关键原因;登陆后冷空气切入造成的稳定层结抑制了对流发展,阻断了对流潜热能源,是"黄蜂"登陆后迅速减弱的重要原因;华南西部真实地形下的地表摩擦效应是"黄蜂"登陆后迅速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海热带气旋区的地表热交换以潜热输送(蒸发)为主,其量值一般是感热输送的5~10倍;洋面热交换与气旋强度间存在正反馈关系,符合热带气旋发展的"WISHE"(风引起的表面热交换)机制观点,即"WISHE"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0.
在原模式版本TRAMS-V2.0的基础上,通过对三维静力参考大气、拉格朗日矢量投影、云降水物理和辐射等技术方案进行改进,并且针对高分辨率模式易产生强垂直运动和小尺度扰动等问题,引入水平扩散、垂直运动耗散等技术方案,同时优化模式动力物理过程各功能块的调用方式和一些技术参数,最终形成适合热带高分辨率的模式版本TRAMS-V3.0。批量测试表明,新版模式TRAMS-V3.0的预报性能明显优于TRAMS-V2.0,新版模式不仅对形势场和地面要素的预报误差较小,而且各量级降水预报的准确率也比较高,如48小时2 m温度预报RMS由原来的2.4 ℃降低为1.8 ℃,晴雨48小时预报准确率由原来的0.736提高到0.810等。基于TRAMS-V3.0建立的预报系统,实时业务应用中展现了系统在晴雨、暴雨、地面要素等方面预报的优势。并针对暴雨空漏报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下一步技术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