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地质学中,尤其是构造地质学中,经常需要旋转有关的地质体,尤其旋转后的产状。对于这类问题,一般采用极射赤平投影的旋转操作来解决,但这种方法较为复杂,不熟练的操作者往往发生差错。本文提出的绕轴旋转计算公式,使可以借助于电子计算器,迅速而准确地获得所需数据,对野外地质人员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122.
珠江口沉积铁-磷的富集对赤潮频发的潜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实验观测赤潮藻对铁、磷吸收的基础上, 通过系统分析珠江口沉积柱样中铁-磷的积累和表层沉积物中铁、磷的释放实验, 讨论了珠江口赤潮频繁发生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 藻类生长时铁缺乏, 会导致生长速度减慢, 细胞数量的峰值降低, 藻细胞中铁与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摩尔比P:Fe = 356:1, 表明了铁和磷对赤潮藻生长的协同限制作用; 珠江口沉积物中总铁和总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无机沉积磷主要以铁-磷(Fe-P)结合的形态存在, 经过不同时间的连续振动淋溶, 表层沉积物中34.26%~80.21%的可交换态磷和4.04%~22.52%的可交换态铁被释放, 意味差珠江口沉积铁-磷的富集, 可以随时为藻类的暴发性增殖同时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必需的铁元素, 这可能是导致珠江口赤潮发生频率高于其他海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3.
基于地面高光谱数据的东亚飞蝗危害程度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飞蝗在中国再度猖獗,及时、准确地监测东亚飞蝗的危害程度,对于东亚飞蝗的有效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地面高光谱数据,分析和比较了正常生长芦苇和受蝗虫危害芦苇的冠层反射光谱和高光谱特征参数的差异,并建立了高光谱特征参数与芦苇叶面积指数(LAI)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其中的虫害光谱指数(DSI)最适用于反映研究区芦苇受蝗虫危害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DSI对研究区蝗虫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划分,即:DSI〉62.856未受危害;41.254≤DSI≤59.496轻度危害;DSI〈41.254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4.
采用NCEP/NCAR再分析感热、潜热资料,利用EOF方法,分析了夏季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951—2003年夏季太平洋湍流热通量距平的年代际分量的EOF前3个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2.27%、12.52%、11.10%,且这3个模态分别与中国华北、华南和东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关系密切;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年代际异常EOF第1模态的时间系数与东亚夏季风指数年代际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异常偏多,东亚夏季风偏强,对应华北降水偏多;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异常偏少,东亚夏季风偏弱,对应华北夏季降水减少,干旱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5.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发育碳酸盐岩储层, 是普光气田天然气的主要产出层位。在飞仙关组四段的划分中, 前人研究对飞一段与飞二段间是否存在不整合面这一问题有较大争议。对普光地区现有的4口钻井开展了岩心观察, 在飞一-飞二段中部发现了岩溶角砾段, 且在该段上下发现了一定的岩性分界面。飞一段底部为细晶白云岩, 而飞一段顶部至飞二段开始发育鲕粒及模铸孔。采取PG104-1井岩心样品并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试, 其碳同位素值普遍正偏, 而氧同位素值均大于-5‰, 指示相关流体为大气淡水流体, 说明岩溶角砾段底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暴露, 沉积间断发育。综合界面上下出现的碳氧同位素差异, 模铸孔的出现及消失以及测井曲线的变化等因素, 认为飞一段与飞二段的界限可以由因准同生岩溶而发育的岩溶角砾段划分并表征。   相似文献   
126.
对中国首次和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北部所采取的29个表层沉积物中的TOC、生源Opal和CaCO3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OC的高值出现在外陆架至中陆架区,其次为海盆区,白令海峡至内陆架最低;Opal的高值出现在海盆至陆坡边缘区,其次为外陆架至中陆架,白令海峡至内陆架最低;CaCO3的高值出现在内陆架至中陆架...  相似文献   
127.
于2021年9月,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的张圩湖和云湖,采集表层水体样品,鉴定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物种,分析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测定水样的理化指标,探讨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张圩湖和云湖表层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4种,云湖中的浮游植物物种数量较多,两座湖泊的相同优势物种为极小集胞藻(Synechocystis minuscula);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20种,云湖中的浮游动物物种数量较多,两座湖泊的相同优势物种为无节幼体(nauplius)和桡足幼体(copepodid);张圩湖表层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为贫乏—一般,水体污染程度为中重度,云湖表层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为一般—较丰富,水体污染程度为轻中度,与张圩湖相比,实施生态工程10 a的云湖中的浮游动植物物种数量、生物多样性水平都显著提升;影响两座湖泊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水体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两座湖泊)、总氮和硝氮含量(云湖)以及水体盐度、电导率和水深(张圩湖)。  相似文献   
128.
南海北部沉降颗粒氨基酸通量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1987年9月到1988年10月放置于南海北部的3套沉积物捕获器样品(共39个)进行了氨基酸通量及组成的研究.氨基酸通量与总通量的变化一致,均呈现季节性的不同,并与南海季风有显着关系.氨基酸组合特征及季节性变化指示沉降颗粒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生物,其中浅层捕获器浮游植物为主要来源,而深层则浮游动物的贡献大.颗粒物质存在着快速沉降的机制,表明由南海季风气候控制的海洋真光层季节性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引起的生物响应,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海洋颗粒物质的产生、传输和沉积.  相似文献   
129.
2008年夏季白令海营养盐的分布及其结构状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第3次北极考察对白令海营养盐的分布及结构状况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白令海营养盐分布和结构状况区域性特征明显。海盆区表层DIN、磷酸盐和硅酸盐平均浓度分别为9.73,0.94,11.06 μmol/dm3;陆架区表层DIN,磷酸盐和硅酸盐平均浓度分别为0.60, 0.43, 3.74 μmol/dm3。营养盐高值主要出现在白令海西南部的海盆区和海峡口西南侧水域,低值出现于陆架边缘的陆坡区和陆架东部水域。白令海盆区真光层DIN,磷酸盐、硅酸盐浓度普遍较高,叶绿素浓度则较低,具有典型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特征。海盆区生物作用不是营养盐空间分布的主要调控因子,而陆架区营养盐的分布变化不仅受控于物理海洋输运过程的变化,同时也受夏季浮游生物生长、营养盐吸收消耗所影响。陆架和陆坡区表层海水N/P,Si/P比值平均分别为1.8, 9.9和3.2, 2.2,呈明显的低N/P,Si/P比值结构特征,陆坡区缺硅明显,陆架区缺氮显著。在白令海水域磷酸盐浓度普遍较高,它不可能成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限制因子。受硅限制水域主要限于陆坡区硅藻大量繁殖时期,属偶然性限制,在白令海陆架区绝大部分水域主要表现为氮限制。  相似文献   
130.
2009年6月对东海表层海水光合色素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通过藻类色素化学分类分析软件Chemical Taxonomy(CHEMTAX)获得了不同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的贡献,研究了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结果表明:表层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与群落组成受温度、悬浮物质量浓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水平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