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326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津浦铁路航测、复测生产,叙述了航测、电子计算技术在既有铁路测量中的应用。由于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导致测量工效、产品质量、测绘成果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取得很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22.
振动采油工艺是近两年研究开发的一种物理采油新工艺,尽管起步晚,增产机理还不清楚,但它的应用效果及推广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这一工艺研究开发进展情况作了概述,地增产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地球物理反演是 对实测数据的地球物理属性的理解或解释,多方法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是一种多传感器 的数据融合. 本文分析了地球物理数据的模糊特性,采用基于语义的模糊化方法,使不同物 理意义和尺度的特征数据及测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背景成为一体,结合地球物理专家解释的 方法,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神经网络实现了融合.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种地球物理探测 数据的全部信息,避免了线性反演的复杂计算;其数据融合的观点,为解决地球物理联合反 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模拟实验和应用实例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
对气象信息网络中常见的故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25.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shed light on the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underground waters at shallow depth in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geochemistry of major elements. Guiyang City bears abundant underground water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karst areas throughout the world. Ca^2 and Mg^2 are the dominant cations, accounting for 81% -99.7% of the total, and HCO3^- and SO4^2- are the dominant anions. Weathering of limestones and doloston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hydrogeochemistry of underground waters, and weathering of sulfate and evaporite rocks is less important. Moreover, the precipi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also have a definite influence on the hydrogeoehemistry of underground waters in the region studied.  相似文献   
26.
基于武汉市实际的公路交通网,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和可达性模型,参考武汉市公路网结构,定量分析了武汉旅游景点的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景点分布空间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武汉市旅游景区可达性呈现由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圈层分布;区域内景点平均通行时间在0.723 8~3.003 5 h之间,景点可达性系数极差为1.766 6;受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公路网结构及景点知名度的影响,旅游景区可达性空间格局不平衡分布较显著。最后,提出武汉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7.
本溪县杨家堡子金矿赋存于早古生代奥陶系马家沟组及寒武系凤山组内,矿体主要围岩为变质程度轻微的碎屑沉积岩及碳酸盐岩,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物及载金矿物——黄(褐)铁矿均呈稀疏浸染状分布,金成矿与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具有"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杨家堡子金矿是与早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岩性、岩相(变质相)、断裂构造及燕山期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矿床,对矿体的矿物组合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矿化成因应属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8.
本文报道了位于华北北缘东段开原地区尖山子岩体、宝兴岩体和树德屯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探讨了上述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尖山子岩体形成于251±1.3Ma,宝兴岩体形成于235±1.3Ma,树德屯岩体形成于224±1.9Ma,说明开原地区三叠纪存在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三个时期的岩浆活动。尖山子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具高硅低镁特征,属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Th,相对亏损Ta、Nb、P、Hf、Zr等高强场元素;δEu=0.55~1.87,(La/Yb)N=6.23~47.9,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宝兴岩体以花岗闪长岩为主,Si O2含量变化较大(52.36%~74.06%),Al2O3含量(14.5%~17.34%),Mg O含量(0.61%~3.66%),属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Th,相对亏损Ta、Nb、P、Ti等高强场元素;无明显的Eu异常,(La/Yb)N=6.81~25.6,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树德屯岩体以闪长岩为主,岩石具有低硅高镁特征,K2O/Na2O比值为0.33~0.76,显示富K贫Na特征,属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Th,相对亏损Ta、Nb、P、Ti、Hf、Zr等高强场元素;无明显的Eu异常,(La/Yb)N=3.87~10.2,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尖山子岩体和宝兴岩体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基性物质的部分熔融,树德屯岩体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亏损的地幔楔。研究区三叠纪岩浆岩形成于造山阶段挤压环境下。华北北缘东段的挤压碰撞作用一直持续到晚三叠世(224Ma),而造山阶段向造山后阶段的构造转换(挤压地壳加厚向伸展垮塌的环境转换)发生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24~180Ma)期间。华北北缘东段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或破坏始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24~180Ma)期间。  相似文献   
29.
鉴于隧道防排水型式在城市矿山法隧道中的重要性,本文以深圳水库下游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工程为背景,在分析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流-固耦合作用机理,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城市矿山法隧道在不同防排水型式下的渗流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矿山法隧道在防水板全包-堵水型中,衬砌背后孔隙水压同静水压力基本保持一致;在防水板半包-排水型和防水板全包-排水型中,孔隙水压力以及二衬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减少。对于不同防排水型式,最大孔隙水压均位于拱底处,最小主应力均位于拱脚处,最大主应力均位于拱底处,水平方向位移最大值位于拱腰处,而竖直方向位移最大值位于拱顶或拱底处。  相似文献   
30.
2015年以来,北流市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北流市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的实际,对该项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为有关地区开展该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