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北祁连大岔大坂蛇绿岩的 REE和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MORB的 εNd(t)值较高,来自亏损程度较强的地幔源区;玻安岩的εNd(t)变化大,与消减带物质的带入有关。推测大岔大坂蛇绿岩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22.
北祁连山南侧阿拉斯加型岩体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德进  陈雨 《地质科学》1997,32(1):122-127
在北祁连山南侧祁连县境内发现侵位于寒武-奥陶系火山-沉积岩系中的阿拉斯加型岩体。岩体以辉长岩为主,超基性岩分布于其中并发育堆晶结构,遵循钙碱性演化趋势,是由同一岩浆经不同程度分离结晶形成的。扎麻什东沟岩体的εNd(t)≈0,初始锶比值高,暗示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来自受到俯冲作用影响的,EMII富集地幔源区。阿拉斯加型岩体与其大致同时代蛇绿岩的空间分布关系表明,在北祁连山古洋壳存在向南的消减事件。  相似文献   
23.
WRF模式不同微物理过程对东北降水相态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微物理过程对中尺度模式降水相态预报的影响,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1)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WSM 6方案、Goddard方案和New Thompson方案等3种不同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2006-2008年东北地区存在降水相变的11次降水过程进行了敏感性试验。通过对降水和云微物理特征影响的分析,了解不同方案间的预报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物理方案对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影响不明显,而降水相态对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较为敏感,主要表现在对雨区和雨夹雪区预报影响显著。从总体预报效果来看Goddard方案表现较好。选用不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底层大气云微物理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直接导致了降水相态预报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
探究引起银鲫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形质差异原因及形质饰变途径和机制,进而揭示养殖模式致其改变生存对策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银鲫养殖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2)下经7个月养殖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各70尾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池养模式下异育银鲫形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池养期间两实验群体的生长速度总体上呈M2>M1,在21项生物学表型性状中,M2实验群体显著大于M1实验群体的为L1 (体长)、L4 (头宽)、L11 (肛后体长)和NM (净体质量)(P<0.05);(2)所涉20项形质评价性状中, M1、M2实验群体间具显著差异(P<0.05)的高达16项,聚类分析也指示两者间的欧式距离已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M1、M2实验群体已在形质特征上出现显著分化;(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  相似文献   
25.
本实验在试图通过一株微小亚历山大藻Z1(AlexandriumminutumZ1)来生产和制备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 GTX)的过程中,利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对Z1进行批次培养,采用浮游植物计数板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HPLC-MS)监测生长状况和检测毒素的含量和组成,探索适宜的生长和产毒条件。结果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Z1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和15.6~125μEm-2s-1光强范围内都可生长和增殖,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光强为62.5~125μEm-2s-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毒素含量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平稳期,而毒素中GTX1/4占总毒素的摩尔含量比不断上升,相应地GTX2/3的占比不断下降。适中的温度(25℃)和光照强度(62.5μEm-2s-1)都可以促进Z1的毒素总含量及GTX1/4占总毒素的摩尔含量。掌握这些产毒规律,为利用微小亚历山大藻在生产麻痹性贝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6.
寒武纪早期的海洋环境变化对生命大爆发具有重要影响,尽管前人对该时期海洋氧化还原条件以及古生产力做了大量研究,但对其氧化还原条件的波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以位于扬子地台东缘湘中坳陷西北缘的湘安地1井2~5 m分辨率采集的样品为研究对象,针对上埃迪卡拉统留茶坡组至寒武系牛蹄塘组和污泥塘组展开综合地球化学研究。对样品进行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牛蹄塘组下部δCe的负异常指示了富氧海水环境,但与其高浓度的Mo、V、Ni、Cr、U等微量元素含量矛盾。综合华南板块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广泛的浅海大陆架暴露风化的事实,推测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微量元素浓度的富集不仅受控于当时海水氧化还原条件,还受到其源区(即暴露的浅海大陆架)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的约束。总有机碳(TOC)含量在寒武系牛蹄塘组下部迅速增高,推测该时期古海洋生产力大幅提高,氧气的生成通量快速提升,导致寒武纪早期大气—海洋发生的富氧波动,并进一步促进了以后生动物为特征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相似文献   
27.
山东济南宝石级石榴石赋存于市区中基性岩体北缘,产地破坏严重,缺乏系统的宝石学资料。本文利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电子探针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对济南石榴石进行了测试。济南石榴石的围岩是矽卡岩(较早)与伟晶岩(较晚),矽卡岩中石榴石晶体呈半自形-他形,颜色以黑色-棕红色-棕黄色为主,绿色者少,主要成分是钙铁榴石,其次为钙铝榴石;伟晶岩中石榴石晶体多为菱形十二面体,颜色以绿色、黄色为主,主要成分是钙铝榴石,其次是钙铁榴石,包裹体为针状阳起石和长石。石榴石晶体颜色环带自早到晚依次呈现黑-棕红-棕黄-黄绿-绿色。绿色环带具有异常消光,Cr含量不均匀;深绿环带Fe、Ti、Cr含量高,Y含量低,其中Cr、Fe、Ti为致色元素;黑色石榴石具有高Ti含量,并含有黑色尖晶石包裹体。济南石榴石以其中含有阳起石和尖晶石包裹体等特征区别于世界其他产地的宝石级石榴石。  相似文献   
28.
土石混合体渗流特性的研究对于工程建设、土石混合体滑坡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前人对于堆石料渗透试验仪的研究,其特点在于渗透筒的大尺寸、供水系统、供水压力的控制;透水板、制样方法、筒壁防渗对于试验的影响。周中等自制的常水头渗透仪,主要对土石混合体渗透系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研制的伺服控制土石混合体压力渗透仪能够准确伺服控制供水压力和供水速度,提供不超过2MPa的高水压,调节试样渗流速度,操作方便,能够有针对性的研究土石混合体的渗流特性。  相似文献   
29.
基于等级钟理论的中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妙龙  陈雨  陈鹏  陈捷 《地理学报》2008,63(12):1235-1245
首次引入国际著名城市地理学家M.Batty 提出的“城市规模等级钟”、“等级距离钟” 和“半生命周期” 理论; 利用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口-等级数据, 测算了表征中国城市规模等 级演化特点的“等级钟”、“等级距离钟” 和“半生命周期”, 探讨了演化过程与机制; 利用 历史人口数据, 研究了若干历史城市近2000 年间的“等级钟” 演化特征。等级钟研究表明, 中国特大城市的规模等级钟变化较小, 城市位序稳定; 在区域空间差异上, 东部沿海城市等 级钟变化明显, 位序上升迅速; 东北地区城市等级钟呈现较大变化, 但演化方向与东部沿海 城市相反, 城市位序逐渐下降; 西部和内陆城市等级钟变化缓慢, 位序难以进入顶级序列之 中。等级距离钟表明, 中国高位序城市等级距离变化较小, 低位序和新设立城市的等级距离 变化明显, 整个城市系统的变化较为平缓, 仅在1980-1985 年间和2000-2005 年间出现较大变化, 体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与21 世纪开始的二次较为迅速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半生命周 期研究表明, 中国城市体系在生命周期现象不明显的总体背景下, 以20 世纪80 年代为时间 界标, 百位城市的前、后半生命周期仍然显现有较为明显的时间尺度差异, 自该时间界标以后, 新兴城市替代传统城市的速度开始加快。中国历史城市“等级钟” 表明, 城市位序等级 的变化是多种动因的叠加, 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位序与其政治地位密切相关; 沿海、沿江 城市的位序则更多地与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政策相关联。  相似文献   
30.
利用2007年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玉米生长季辐射资料,对地表反照率综合模型、半经验双层模型和简化双层模型模拟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简化双层模型在玉米生育初期模拟能力较差,其他时段模拟能力都较强,尤其在玉米生育后期更为明显;半经验双层模型除在玉米叶面积指数处于最大时期模拟误差较小外,其他时段基本无法模拟。综合模型大部分时段模拟能力都较强,仅在玉米生育后期模拟能力稍差,该模型对实现玉米农田地表反照率动态参数化更为理想,可为改进陆面过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