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作者对定向钻进中使用的柱塞-密封式泥浆泵与活塞-缸套式泥浆泵在性能和用途方面作了介绍并对这两种泵进行了优缺点比较。  相似文献   
152.
利用郑州市区2003年空气质量日报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郑州市区PM10(>10 μm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及相关气象条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郑州市区PM10污染全年各月均以2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77.5%;其次是3级污染,占15.1%,1级只占7.4%.1~7月份3级污染逐渐减少,8~11月份1级天气占一定比例.全年3级污染日依自然季节变化逐渐减少.出现≥3级污染日时,空气相对湿度为61%~70%的占3级污染日的1/3;日均风速≤2.0 m/s的日数占3级污染日的78%.  相似文献   
153.
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储层环境,对油套管的强度、密封性等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合理选择适合的油套管对油气钻采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渤海、东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海域进行了基础数据的收集,主要包括油田分布情况、油气藏特点;并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海况参数与油套管技术参数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储层地质特点和差异建立了适用于各海域的海上油田油套管推荐体系;采用Django+MySQL为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形成一套基于Web前端的海上油田油套管数据库管理系统;最后通过渤海海域埕北油田M1井应用案例测试,获得合适的油套管推荐方案,验证了该海上油田油套管数据库的实用性。海上油田油套管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高效、科学的管理油套管的应用信息,有利于未来海上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4.
孙凡  于非  司广成  王建丰  唐瑛 《海洋与湖沼》2021,52(5):1125-1136
台风能够对黄海的水文结构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利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分析了台风"灿鸿"在过境黄海期间对黄海温度及环流结构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台风期间强烈的风致混合能够使温跃层的深度增大,强度减弱,同时,使得近岸的底层温度迅速升高,推动底层的温度锋面向黄海内区移动。台风过境也会对黄海冷水团环流产生重要的影响,台风过境前,混合层中的北向流会迅速加深增强,同时伴随着混合层及温跃层的下移,从而使得黄海冷水团环流的流核下移至跃层以下。当台风过境时,黄海上空的气旋式风场会加剧黄海上层的气旋式环流,导致黄海冷水团环流的流幅及流量迅速增加。当台风登陆后,黄海上层的温度及黄海冷水团环流的结构开始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55.
由于调查研究资料有限,目前对藏北高原内部近EW向的伸展变形样式和具体调节机制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最新开展的地表调查在藏北高原西部的别若则错新发现了1条长约20km、走向近NNW的走滑断裂。该断裂表现出断塞塘、水系错动及断层崖等典型的走滑断裂变形标志。水系错动及构造地貌显示,别若则错断裂是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兼具明显正断分量的张扭性断层,是高原内部近EW向伸展变形的产物。通过与羌塘古大湖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该断裂错断的最新地貌体是晚更新世的冲洪积扇,未错断全新世扇体,且断崖坡角已显著变缓,表明其最新活动时间可能为晚更新世。综合分析地表调查和遥感影像的错断位移恢复结果,发现最新一次断裂活动的最大右旋走滑位移约2~3m。晚更新世早—中期冲洪积扇体的累积最大右旋走滑位移约44m,垂直错动约2m,由此推测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走滑速率约1mm/a,显示弱走滑变形特征。别若则错断裂近NNW的走向与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的主压应力轴(σ1)的夹角约30°,而已发现的区域性共轭走滑断裂与σ1呈约60°~75°的较大夹角,两者显著不同,表明藏北地区共轭走滑断裂带的组合方式可能存在不同的样式:一种是钝角,可能与拉萨和羌塘地体内的剪切作用或块体挤出有关;另一种是锐角,可能代表着新生破裂特征,推测其可能与高原内部近SN向正断层的N向的延伸有关,其成因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6.
黔西南州干旱灾害分析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黔西南州1971~2000年3~9月的降水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以各种气候因子划分的干旱等级指标,综合分析黔西南州干旱灾害,结果表明:春旱是导致黔西南州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御干旱灾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7.
概述2005年黔西南自治州主要气候特点、灾害事件以及对各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8.
我国民间久有观察星光闪烁预测风雨的说法,但尚未见到有充分科学根据的论证。1999年,我们按中国卫星气象中心和中荷合作项目《荒漠化和粮食保障的中国能量与水平衡监测系统》的要求,在吉林省西部干旱盐碱地区乾安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LAS(Large Aperture Scintillation大孔径闪烁仪)观测站,Cn^2是LAS站的直接输出产品。  相似文献   
159.
本文目的是利用数值模拟量化研究莱州湾南岸泥质潮滩的海水-地下水交换。选取的典型剖面长约3 800 m,坡度小于1%,沿剖面选取5个监测点,观测地下水的水头和盐度,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概化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用SEAWAT-2000建立二维数值模型,模拟水流的流动并将水头模拟值和观测值进行拟合。基于良好的拟合结果,计算出海底地下水排泄(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量为17.46 m3/m/d,海水流入量为2.71 m~3/m/d。文章最后提出了观测和模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60.
孙凡  于非  司广成  潘俊 《海洋科学》2019,43(1):15-27
在1982—2016年,苏北浅滩及长江口海域春季海表面温度主要呈现出从南至北、从近岸至离岸升温趋势逐渐减小的特征,其中长江口附近海域升温速率最大。研究显示,苏北浅滩及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海表面温度的长期升温趋势主要与该海域经向热输送及长江平流热输送的增强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春季经向风速的增强导致该海域经向热输送的增加,而春季经向风速的年际及年代际变率又受到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北极涛动的调控,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与经向风速呈负相关,北极涛动指数与经向风速呈正相关,北极涛动指数的年际增加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的年际降低使得春季南风增强,进而南向的冷平流减弱,北向的热平流增强,使该海域春季海表面温度长期升温。在此过程中,净热通量对其升温过程起到抑制作用,而前冬海温主要是对春季海表面温度的年代际振荡产生重要影响,其主要体现为1982—1999年的升温及2000—2016年的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