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以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在提取古浪绿洲1988~2014年间7期边界数据的基础上,从绿洲面积变化、变化速度、趋势动态度指数、双向动态度指数、格网化变化率等方面对绿洲扩张/退缩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浪绿洲扩张比较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景电引黄灌区、以黄花滩乡和永丰滩乡为主的井灌区以及位于西靖乡和黄花滩乡的"下山入川"生态移民项目区,古浪绿洲向北部荒漠地区蔓延的趋势比较明显。水利建设、人口增长、生态移民、生态治理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是古浪绿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2.
针对西北干旱地区城市不透水面提取存在的局限性以及阈值确定的繁琐性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增强型不透水面指数(ENDISI)。基于Landsat8_OLI影像,以兰州市建成区为例进行不透水面信息提取,总体精度达到88.5%,结果较为理想。相比于已有的不透水面指数,ENDISI可以有效避免西北干旱区沙土、裸露山体的影响,适用性更强;采用"0"作为提取不透水面的阈值,简单、客观并且提取精度高。综上表明,ENDISI可用于西北干旱地区城市不透水面信息的高效提取。  相似文献   
43.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导热系数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冻融过程、 道砟覆盖及降雨对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土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试验段和天然地表土体开展导热系数、 温度、 水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 融化期导热系数波动均明显大于冻结期, 天然场地导热系数在冻结期大于融化期, 而无道砟覆盖路基土体和道砟覆盖路基土体的导热系数在冻结期小于融化期, 与通常的认知和温度场模拟取值相反; 道砟层的保温和阻水效应导致道砟覆盖路基土体含水量和导热系数均小于无道砟覆盖路基土体, 冻结期路基土体导热系数有减小趋势, 道砟覆盖路基土体尤为显著; 降雨入渗增大土体导热系数, 低含水量的道砟覆盖路基土体导热系数对降雨的响应最强烈。寒区路基工程数值模拟时, 应考虑水热变化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不宜采用固定相变区间的分段函数或阶跃函数预估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44.
江西省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鄱阳湖流域内占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承担着保护世界性和国家重点保护濒危越冬候鸟资源等重要责任。探究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可为都昌保护区内鸟类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1年1、4、7和10月对都昌保护区内4个区域的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等对都昌保护区水质情况以及浮游甲壳动物与水环境因子和叶绿素a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31种,其中枝角类(20种)和桡足类(11种)。都昌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年均密度213.81 ind./L,年均生物量为1.51mg/L。都昌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较大,季节上,夏季或秋季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达到峰值,冬季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最少;空间上南矶一般区(D4)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较大,其次是撮箕湖一般区(D3),小矶山核心区(D1)和三山核心区(D2)差异较少。根据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都昌保护区水质情况,结果表现为撮箕湖一般区(D3...  相似文献   
45.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估是沙漠化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如何防止和治理沙漠化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西北干旱区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通过构建“土壤—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距离模型计算了沙漠化敏感性指数,进而定量评估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7年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水文等5个方面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中国西北干旱区沙漠化敏感性分布和变化的本底条件;② 西北干旱区沙漠化敏感性总体上呈现周边低、内部高的分布特征,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等地,而高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高原等大部分地区,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腹地。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高敏感区和低敏感区界限分明、分布集中;③ 从时空演变看,2000年以来沙漠化敏感性变化以稳定型占据主导,而整体上敏感性表现为缓慢降低趋势,说明潜在沙漠化区域逐年减少,区域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④ 西北干旱区的各驱动因素中,土壤及气候起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植被是改变沙漠化敏感性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除此之外,地形的分布和水文的变化对沙漠化敏感性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区域沙漠化敏感性最为快速的因素,且经济发展对促进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的增长作用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从整体来看,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和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沙漠化监测评估和治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6.
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是保障我国医疗检测安全的重要战略生物资源,国内外中华鲎行为生态学相关研究极少。在实验室内模拟砾石底(NS)、细砂(SS)、中砂(MS)、粗砂(CS)、泥(AR)、泥沙1 (AA)、泥沙2 (AB)和沙泥(SA) 8种不同比例的泥沙类型对中华鲎行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稚鲎较多时间潜藏于泥沙中,较少时间裸露于泥沙表面活动(如爬行、游泳等)。稚鲎偏好在含淤泥较多的泥沙类型中潜沙,且在泥质和泥沙质类型中埋栖时间较在沙质中埋栖时间长;在裸露于泥沙表面时,稚鲎相对偏好栖息于沙质底。泥沙环境下稚鲎用于游泳的时间比例高于砾石底。在凌晨、上午、中午、下午、夜晚5个时间段中,稚鲎在夜晚和凌晨活动较活跃。通过揭示不同比例的泥沙类型底质对中华鲎稚鲎行为特征的影响,为野外增殖放流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放流适宜地点的选择以及稚鲎人工养殖环境的优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描述了2009年采自西藏阿里地区门士乡附近的2件真马化石,标本包括1件完整的右前第2指节骨和1件左第3蹠骨近端,均采自门士河右岸河湖相砂砾岩堆积中.标本粗壮,第3蹠骨近端关节面圆隆、对各跗骨关节面宽大,第2指节骨横宽.大小形态上与邻近的札达盆地上新世地层中的札达近三趾马Hipparion(Plesiohipparion...  相似文献   
48.
利用印江县气象观测站1970~2018年汛期(5~9月)日降水量,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法、 Mann一Kendall趋势法、 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印江县汛期降水年代际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相关分析、t 检验等方法研究汛期降水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印江县近49a汛期总降水量有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呈现 “增加-减少”的交替年代变化特征。年代尺度演变上,20~35a,10~19a,7~9a以及2~4a的4类周期变化尺度共同起作用,其中27a为第一主周期,9a为第二主周期。(2)印江县近49a 6月、7月和8月对汛期总降水贡献最大,变化趋势和总降水量基本一致;小、中和大雨的年总降水量呈减少,其中中雨减少微弱;暴雨及以上有增加趋势。小和中雨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占百分比最多的大雨也呈下降趋势,但比较微弱,暴雨及以上有上升的趋势。(3)印江县近49a汛期总降水量与汛期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月份上与8月最为密切, 7月次之,与其他月的温度相关性不大。不同量级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百分比,随日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量级降水的百分比的峰值都有各自的温度区间。  相似文献   
49.
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在分析地图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地图自身的优势,提出了融入课程思政的分类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地图学课程的概念理论类、定量计算类、定性描述类及方法应用类内容,设计了基于教学重塑的精讲式教学法、基于案例的研讨式教学法、基于学生主讲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及基于任务驱动的迭代进阶教学法;并基于知识点整理了思政素材和案例,将地图人文知识和思政元素渗透教学全过程,与时俱进地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高阶地图思维素养和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0.
甘肃兰州盆地的第三纪地层及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近二十多年来兰州盆地第三系研究的新成果 ,将兰州盆地的第三系和地方哺乳动物群重新进行了划分 ,将咸水河组提升为咸水河群 ,时代自早渐新世晚期至晚中新世。咸水河群中新建八个组 ,从下往上为 :韩家井组(E1 - 23) ,产南坡坪动物群 ;甘家滩组 (E23) ,产峡沟动物群 ;皋兰山组 (N1 1 ) ,产兰州动物群 ;瞿家川组 (N21 ) ,产庙嘴子动物群 ;黄羊头组 (N31 ) ,产张家坪动物群 ;饲马沟组 (N4 1 ) ,产对亭沟动物群 ;下街组 (N51 ) ,产泉头沟动物群 ;龙骨山组(N6 1 ) ,产邢家湾动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