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以焦作市土地调查为例,针对SWDC数字影像的特点,深度挖掘SWDC数字影像信息,提出利用该高分辨率航空真彩色影像进行土地调查的作业流程、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较低成本、准确快速地获取高精度和信息丰富的土地类型数据。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分离纯化样品过程中铅同位素的分馏进行了评估,并描述了适于MC-ICPMS同位素测定的分离纯化方法。利用AG1-X8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样品中铅的过程确实导致了铅同位素的质量分馏。尽管分离纯化过程导致的铅同位素分馏程度较小(0.43‰amu-1),但明显超出了仪器的测试误差(0.23‰amu-1),如果样品中铅的回收率太低,会导致铅同位素测试值明显偏离真值。利用AG1-X8阴离子交换树脂,以0.2mL 1mol/L HBr溶液为上样介质,以5mL 1mol/L HBr和0.5mL 2mol/L HCl溶液为淋洗液,1.5mL 6mol/L HCl溶液为洗脱液,利用该分离流程可以保证获得样品中铅同位素的准确值。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相对于过柱前样品,前期淋洗液富集铅的轻同位素(δ208Pb0),后期淋洗液富集铅的重同位素(δ208 Pb0),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铅的重同位素组分比轻同位素更容易和树脂结合,AG1-X8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铅的配分系数208 D/204 D大于1。解吸被树脂吸附铅的过程中,铅在不同络合形式间的交换反应可能导致了铅同位素的分馏效应,意味着无机络合物或者有机大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可能会导致铅同位素的分馏。  相似文献   
23.
随着统计专题制图进入了"制图大众化"时代,没有专业制图知识的普通用户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制作地图的任务中。囿于当前制图软件缺乏指导用户制图的机制,非专业用户制作的地图往往不符合地图规范。基于此,本文重点对面向自动化的统计专题制图规则库展开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表示方法规则、数据处理规则、视觉变量规则,然后论述了统计专题制图规则库的构建方法,最后通过对单个要素和多个要素两种情况的应用分析,可知嵌入规则库的制图软件能够使普通制图者制作的地图表达效果得到提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专题地图制作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24.
大麦地金矿为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之间因区域构造和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体(Sbt)中的原生中型金矿床,位于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盘县莲花山背斜南东翼.本文系统总结大麦地金矿详查成果,以期对莲花山背斜区域原生金矿找矿提供参考,初步认为贵州西部玄武岩分布区原生金矿找矿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5.
黑河下游地区柽柳沙丘的气候与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健  何元庆  冯起  李盼盼  何则 《中国沙漠》2016,36(2):319-326
对黑河下游地区柽柳沙丘沉积剖面进行AMS14C定年及沉积物粒度和Hg含量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域从18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沙丘沉积物以细沙为主,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明显的单峰形态,反映了单一的风力沉积作用;>100 μm的粗颗粒含量变化很好地指示了该区域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并记录了小冰期末期以来气候转暖的过程以及现代暖期中两个相对寒冷时期——20世纪10-20年代和50-60年代。沙丘沉积物中Hg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工业活动,剖面Hg含量存在3个峰值,分别对应18世纪末的西班牙美洲地区银矿开采、19世纪中后期的北美淘金热、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经济复苏。此外,剖面中有两个样品Hg含量异常升高,其原因可能是1815年和1883年印尼的两次大规模火山喷发而引起的全球Hg沉降增加。  相似文献   
26.
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纪—新近纪发育大型陆相浅水湖盆,干湿与冷暖气候频繁交替,形成了多套色彩斑斓的“五彩”地层,如灰色、灰绿色、灰白色、酱红色、红褐色、砖红色、紫红色、土黄色等。研究表明:地层颜色具有很好的沉积环境指示意义,如颜色指标L^*(黑白),a^*(红绿)以及b^*(蓝黄)可以明显区分不同的水下与水上沉积环境(如水上河流—三角洲相、泛滥平原、山麓—冲积扇相等,水下半深湖相、滨浅湖相等);地层颜色演化序列可以很好地指示白垩纪—新近纪古气候的演化过程。红色沉积物既可以形成于干旱炎热的陆上氧化环境,也可以形成于相对还原的水下环境:“陆上红”如东沟组砖红色砂泥岩、紫泥泉子组紫红色泥岩、沙湾组褐红色—土红色泥岩等,40>L^*>52,8>a^*>18,12>b^*>22;“水下红”以呼图壁河组酱红色块状泥岩为特征,35>L^*>45,2.5>a^*>4.5,5>b^*>9。早白垩世准噶尔盆地相对温暖湿润,湖泊广泛分布,颜色指标L^*(黑白)最低值接近15,a^*值介于-5~5之间,指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形成于还原环境。晚白垩世地层颜色指标中a^*达到了最高峰(15~25),表明准噶尔盆地气候开始出现干旱炎热趋势;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a^*与b^*值同步变化,出现了明显的负漂趋势(7~15),表明气候逐渐变冷;新近纪a*值出现新低(5~9),而L*值也接近70,表明气候持续变冷。综上所述,白垩纪末期以来,准噶尔盆地受全球气候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共同影响,干旱化程度不断加强,地层颜色比较完整地保留和记录了古环境与古气候的发展演化过程。因此,系统的颜色测量和分析可以为恢复与重建中新生代沉积环境与古气候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探究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构造带发育一系列中生代蛇绿岩,这些蛇绿岩体东西展布超过2500 km,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大多数蛇绿岩体出露大规模地幔橄榄岩而镁铁质岩石出露较少,且地幔橄榄岩中赋存不同规模的豆荚状铬铁矿化,如东段的罗布莎蛇绿岩体赋存大型铬铁矿床,西段的普兰和东波岩体出露小规模铬铁矿化。然而,中段日喀则蛇绿岩一直较少有铬铁矿床(化)报道。笔者近期对日喀则蛇绿岩大竹曲岩体开展了野外考察,并在地  相似文献   
28.
利用2017年1月—2020年12月的SARAL卫星测高数据反演得到南海海域1′×1′格网扰动重力数据,通过与船载重力数据比较,精度达到5.5 mGal。提出了利用重力数据及高斯曲面函数求解区域特征参数进而估计海底地形模型的方法,利用SARAL卫星反演获得的重力数据在南海海域开展了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TOPO-1先验模型,在10×10格网一组划分条件下估计得到的1′×1′海底地形精度相对于先验模型提高了约10 m;利用DTU18先验模型,在9×9格网一组划分条件下估计得到的1′×1′海底地形精度相对于先验模型提高了约9 m。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卫星测高反演得到的重力数据,通过高斯曲面函数解算获得的5个特征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相应区域海底地形的曲面特征,进而可在不依赖外部实测数据条件下对先验海底模型进行精化。对于曲面估计而言,格网划分越小,曲面函数就越能反映区域变化特征。因此,对于未来卫星测高技术发展而言,更高分辨率的重力场探测技术有望继续提升海底地形细节的反演能力。  相似文献   
29.
岩质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是分析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反分析法是视滑坡将要滑动而尚未滑动的瞬间为极限平衡状态,求解滑动面抗剪强度的一种方法,相对于室内实验和原位测试具有成本低的特点,但其普适性较差,对反分析法的应用条件进行研究对该方法在边坡工程中的准确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反分析和室内试验两种方法确定西柏坡纪念馆不稳定斜坡结构面抗剪强度,发现对于单滑动面岩质顺层滑坡,直接采用滑坡断面进行反分析获得的结构面抗剪强度与室内试验结果相近,可用于评价同一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弋良朋  马健  李彦 《中国沙漠》2008,28(3):443-448
采用水平根垫法对四种不同类型的荒漠盐生植物进行栽培实验,应用冰冻薄层切片法对距根表不同距离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测定不同层次土壤中pH值、总盐、速效N、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和Mg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盐土中,距根表不同距离的土壤中,pH值均呈有规律的梯度分布,即根际微区pH值较土体下降,且距根表越近,pH值越低,而在棉田土中却没有显著变化;总盐在根际出现较大的亏缺区。在盐土中,四种植物根际的速效N都呈现出亏缺的趋势,在0—3 mm范围内变化幅度最大。四种植物根际速效N在棉田土壤中的变化趋势与盐土中相似,也呈现出亏缺,但亏缺的程度稍低。四种植物根际有效P的变化与速效N不同,在盐土中,四种植物根际有效P呈现富集的趋势,但富集程度不高,最大富集范围出现在距根表0—5 mm范围内,芦苇的富集率最低。在棉田土中,根际有效P的变化与在盐土中相反,表现为亏缺,并且亏缺幅度很大;四种植物根际速效K的变化与有效P相似。根际交换性Ca的在盐土和棉田土中的分布有差异。在盐土中,根际中交换性Ca分布较均匀,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在盐土中却富集。在荒漠盐土中, N、P和K在几乎所有植株中地上部分都显著大于地下部分,N和K尤为显著;除芦苇外,Ca和Mg则是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琵琶柴尤为显著,这可能与它们各自的生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