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海洋学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青藏高原东北缘(94°E—105°E,32°N-40°N)是高原北东向扩张的前沿地带,亦是研究高原生长过程的重要区域.本文利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2008-2014年)共7年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首先使用双差定位获取精定位震源位置,在此基础上,挑选位于S波窗口内(射线入射角≤45°)的地震事件,依据S波分裂分析方法(SAM),获取研究区域内共26个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地处多个块体交汇部位的西宁及其周缘,地壳各向异性呈现两个优势偏振方向,表明该区中上地壳应力环境由区域主压应力场和活动断层共同约束;玉树地震序列的地壳各向异性优势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场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重金属对海洋贝类的急性毒性、细胞分子毒性及遗传毒性,探讨了利用海洋贝类监测海洋环境质量的可行性以及利用抗氧化酶作为指示重金属污染程度标志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下游干旱胁迫下的胡杨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监测断面和地下水位埋深的监测数据,测量了不同地下水位处胡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势及土壤含水量,探讨了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胡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地下水位埋深加大,胡杨受到的干旱胁迫加剧,胡杨叶片光适应下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电子传输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相对叶绿素含量普遍下降,且下降幅度随地下水位埋深加大而增加; 非光化学猝灭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大而显著升高; 潜在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总体处于适宜状态,表明胡杨在地下水位埋深4~8 m左右时,尚能通过自身能力进行调节,光系统Ⅱ未发生不可逆转的因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李滔  马建新 《高原地震》2010,22(2):25-31
运用地震拟合优度的计算公式,首先确定了对异常反映最为明显的计算参数,接着对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6.6级地震震中(37.55°N,95.80°E)附近3°×3°范围内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周边300km范围内的ML≥.5级地震前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都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反映,特别是大柴旦6.6级地震前的异常反应幅度明显,形态清晰。因此,该区域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可以作为周边ML≥5.5级地震中期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8-2013年青海东南部数字地震波资料,采用Pg、Sg最大振幅比及CAP方法反演得到92个ML2.5~4.9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统计结果表明该区中小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为主,应力轴接近水平,兼有一定量正断层类型,逆冲类型较少;利用格点尝试法求出研究区平均现代构造应力场是以处于近NE—SW方向的水平压应力和近NW—SE方向的水平张应力为特征;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正断层小震产生的背景,初步认为这些正断层类型小震可能主要源自高海拔地形产生的重力滑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取近年来中国大陆及周边3次7级以上地震,对周边地震一定范围内“十五”数字化水温台站的月超差个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前,周边700 km 以内77%的水温台站出现月超差个数的向上突跳异常。2011年缅甸7.2级地震前,未发现此项异常。2013年芦山地震前,周边700 km 内仅有13%的水温台站出现此项异常。这3次7级以上地震,震前不同的月超差个数异常特征,应与每次地震不同的发震构造和孕震过程有关。目前,此项异常震例较少,且仅在青藏高原有明显的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中国大陆有代表性的31次M_S≥5.0地震,分别进行G—R公式的地震拟合优度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逐一分析,结果发现,77%的地震震中周边一定区域内地震拟合优度在震前表现出明显下降异常,若同震或震后1-2个月内再次出现明显下降,数年内周边500km以内往往有中强地震发生。异常出现的时间、形态和幅度等与地震震级、发震构造等关系不明显。部分地震震前异常不明显,可能与震源深度、监测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2000年和2001年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莱州湾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发现枯水期间以角毛藻和斯氏根管藻为主要优势种类,丰水期间以角毛藻,骨条藻,佛氏海毛藻等为主要优势种类,总量平面分布极不均匀,枯水期间密集区在西部近岸水域,丰水期间密集区由近岸扩展至中部水域,总量变动与无机氮含量密切相关,枯水期间近岸水域内多样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土壤水分反演经验模型使用范围受限、而理论模型相对复杂的问题,该文利用积分方程模型及经验相关长度定标模型,分析均方根高度、地表相关长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组合的影响;结合RADARSAT-2全极化C波段雷达数据和野外实测数据,构建研究区均方根高度反演模型;将该模型与Dubois模型、介电模型进行结合以反演表层土壤含水量,并对反演值进行线性校正,最终实现裸土区表层土壤水分反演。实验结果表明,HH、VV极化下土壤水分实测值与反演值绝对误差在0.06内的点数分别达到总点数的78%和68%,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地表均方根高度、土壤水分反演提供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日本刺沙蚕的生态特性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刺沙蚕(Neathesjaponica)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摄食等习性非常适合对虾养殖的需要,是对虾养殖中较理想的大型活体生物饵料品种。将其移植到对虾养成池中,既能摄食对虾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也能被对虾摄食。这样既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养殖废水对海洋的污染,又能降低养虾成本,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自身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日本刺沙蚕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沙蚕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水产养殖有所帮助。1 生态特性日本刺沙蚕个体较大,成体体长一般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