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287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517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变质作用与流体包裹体: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广泛存在于大多数地质作用过程中,并担任着元素迁移的载体、化学反应的"容器"和活化剂等重要角色。流体包裹体作为古变质流体研究最直接的样本,在各种变质矿物中普遍存在,同时对各种后期改造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流体包裹体是了解变质过程中流体的物理化学行为和限定变质条件的最佳对象。本文从流体和变质作用类型等基本概念出发,系统介绍了不同类型变质作用中流体的产生、成分、作用及后期包裹体可能受到的改造过程,重点阐述了麻粒岩中流体包裹体和UP/UHP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热点,为大陆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探索提供帮助。最后展望了未来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和技术方面上的改善以及流体示踪剂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2.
空间点聚类依据空间点实体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划分,挖掘对研究应用有价值的信息。目前,空间点聚类大多数方法能够发现多边形簇,但不能发现线状簇。针对空间点聚类现有方法在发现线状簇方面的不足,借鉴滚球法的思想,提出滚圆法用于空间点聚类的研究算法(spatial point clustering using the rolling circle,SPCURC)。针对研究区域的点实体,该算法用给定半径的圆从初始点开始按照原则进行滚动,直至满足条件为止;连接滚圆接触的点,从而形成多边形簇或者线状簇。通过模拟算例和实际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为保证结合机载Li DAR数据与同机影像数据的直接定位模型的计算精度与生产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SURF匹配算法自动选取影像连接点的直接定位技术。首先对直接定位过程中控制点选取和IMU与相机旋转角误差进行探讨,然后对SURF、NCC、SIFT影像连接点选取方法进行对比,最终选取SURF匹配算法获取影像连接点。以Li DAR点云差值来修正地面点坐标高程值,结合SURF匹配算法进行直接定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几种算法相比,SURF可自动获取精确的影像连接点,且计算速度快,便于直接计算定位模型,达到快速获取像点地理坐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商丹断裂带是一条多期次活动的大型断裂带,区域上也是大型金属矿的赋存带,对金属矿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文章以商丹断裂带(河南段)为研究对象,在基于孔沟至寨根一带构造剖面的宏观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控矿构造和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综合研究表明,商丹断裂带(河南段)具多期活动特征,整体呈现"正花状构造"样式。分析方解石机械双晶、矿物动态重结晶及变质矿物组合等显微构造显示,断裂带以韧性变形为主,两侧地层以韧性和脆性变形叠加为特征。区内变质变形温度以绿片岩相、中低温为主,局部可达角闪岩相。早期的韧性剪切活动控制本区金矿的总体控矿界面,晚期的构造活动形成的韧-脆性破碎带对先期形成的矿床进行改造、富集、最终定位,主断裂两侧的次级韧-脆性构造带是未来寻找金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5.
为进一步了解山区与平原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为山区和平原地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ADTD地闪定位系统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监测的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地闪频次、极性、雷电流幅值和波头陡度等参数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山区地闪密度略高于平原地区,平原正地闪百分比稍高于山区,近10年的正地闪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正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大1.16kA,负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小3.67kA,平原总地闪平均强度比山区大3.46kA。③总地闪小雷电流幅值(I≤30kA)概率山区比平原大8.9%,大雷电流幅值(I100kA)概率平原比山区大0.6%。④山区正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大2.44kA/μs和2.31kA/μs,平原正、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山区大3.41kA/μs、5.77kA/μs和5.64kA/μs。可以得出,山区小雷电流绕击率大于平原,正地闪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负地闪和总地闪;平原地区大雷电流反击率比山区大,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山区。  相似文献   
46.
根据湖北省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湖泊和陆地区域的地闪频次、极性、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和波头陡度等雷电参数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湖泊与陆地的雷电参数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10 a闪电频次呈明显减少趋势,正地闪比例呈上升趋势;陆地比湖泊区域的闪电频次多,春夏季湖泊和陆地闪电频次差异明显,其中,夏季陆地闪电频次比湖泊多21.1%;湖泊和陆地闪电频次日变化大致呈单峰型,13-18时陆地闪电频次比湖泊多39.7%。湖泊地闪密度比陆地小,湖泊和陆地平均地闪密度分别为2.96次·(km-2·a-1)和3.47次·(km-2·a-1)。湖泊的平均雷电流幅值较陆地大;湖泊和陆地的平均雷电流波头陡度变化不大,相差一般在1 kA·(μs)-1以下。  相似文献   
47.
“新余式”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余式”铁矿是华南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也是我国最年轻的硅-铁建造型铁矿之一。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和空内调研基础上,阐述了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微量元素及矿石的组成、组构等特征。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远源火山,其成矿作用为沉积的(后期受变质),因而确定其为一种“远火山-沉积变质铁矿”。  相似文献   
48.
余志豪  郑维忠 《大气科学》1988,12(4):357-364
本文用低阶截断谱模式方法,分析了经向环流圈或ITCZ的季节性迁移突变。结果指出,在一定强度的对流凝结加热作用下,由于非线性相互作用,经向环流圈或ITCZ随着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可以发生季节性迁移的突变。反之,当对流凝结加热较弱时,它们的季节迁移是连续变化的。  相似文献   
49.
葛孝贞  余志豪 《大气科学》1988,12(4):365-373
本文采用二维纬向平均模式,研究西太平洋中纬度强洋流区通过感热、潜热的输送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季节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500hPa上副高的季节移动对中纬度海洋加热场的响应存在2—3个月的滞后,进一步为江淮流域以及华北雨季的旱涝提供了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50.
延安机场雷暴的分析预报余善文(中国民用航空西北管理局西安·710082)雷暴突发性很强,雷暴是延安夏天影响飞行正常和威胁飞行安全的主要危险天气。延安机场是地方航线上航空站,供航(飞行时)保障,气象资料的不连续和有限,加之设备不完善,雷暴的预报有一定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