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干法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小黄鱼的胚胎及仔稚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小黄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浮性,卵径(1413±73)μm,油球径(465±23)μm。在水温(18±0.5)?C,盐度28下,历时50h40min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256±112)μm,卵黄囊长径(1260±50)μm,短径(894±65)μm,肌节32对。在水温(19±1)?C下,仔、稚鱼发育历时35天,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6日龄卵黄囊消失,10日龄油球消失,15日龄尾椎骨向上弯曲,25日龄全长(7467±550)μm,各鳍发育基本完成,进入稚鱼期,35日龄全长(22158±420)μm,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02.
水洞岭矿床为一中型铜多金属矿床,(332)+(333)+(334)铜铅锌金属量13万余吨。笔者在收集区内已有地质勘查、科研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的总结和综合研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该矿床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赋矿岩石特征、矿体形态、近矿围岩蚀变的主要类别、矿石构造类型分带、矿石矿物组合、主要成矿元素组合及主要伴生组分等地质要素均与黑矿(VMS型)的特征基本相同;同时,矿石组构(交代文像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及矿石中呈脉状—细脉状斜切赋矿岩石片理而出现的黄铁矿化及闪锌矿化)、细鳞片状绢云母化及深色鳞片状叶绿泥石化蚀变特征等联合表明,矿床具有后期热液弱改造的痕迹。因此,水洞岭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归结为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弱改造类黑矿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3.
响溪金矿区周边出露黄茅园复式岩体、中华山岩体和其它隐伏岩体等,岩浆多期次活动。岩体与周边围岩金丰度值高,NE向张扭性断层贯穿岩体与围岩,围岩中发育NW向劈理化带是外接触带矿床的容矿构造。建议加强岩体及贯穿岩体的NE向断层的含矿性研究是寻找内接触带矿床的突破口,外接触带矿床主要需加强平行劈理化带的找矿,已知矿区要加强走向上的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04.
准噶尔盆地自1955年开始进行铀矿地质勘查及评价工作,60年来共完成钻探工作量超过26×10~4 m,已经发现铀矿床1处,矿点10余处。近年来,在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面虽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由于对这些成果缺乏系统的梳理并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该区的找矿工作还难于深入推进。笔者试图通过对前人在该盆地的铀矿地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在明确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基础上,从中发现可能被疏忽的主要地质问题,并提出今后的找矿方向,为该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取得新突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5.
106.
新疆白杨河杨庄岩体是西准噶尔重要的次火山岩体。文章通过对前人工作总结、地质调查、深部钻探查证以及样品采集分析等,探讨白杨河杨庄岩体的侵入机制。结果表明:杨庄岩体属于同源岩浆以脉动侵位的“内侵式”生长方式形成的复式岩体,其侵入机制可以划分为两期,其中第一期形成晚石炭世第三次侵入期次(西部岩体),分布在岩体下部及边缘;第二期形成晚石炭世第四次侵入期次(中东部岩体),分布在岩体上部;中东部和西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没有明显差异性,两岩体均富Si、富K、Al弱过饱和、贫Fe、Mg;中东岩体构造比较发育,多组原生节理密集排列,为后期成矿热液富集提供了空间,西部岩体构造不发育,以碎裂岩为特征;中东岩体矿化特征明显,矿化主要产在岩体内及围岩接触带附近,西部岩体剥蚀深度较深,上部大部分被剥蚀掉,成矿条件相对较差。本区主要的工业铀、铍、钼矿体产于中东部岩体中。  相似文献   
107.
新疆白杨河铀铍钼矿床独特的元素组合世界罕见。铀铍钼矿体主要产于杨庄花岗斑岩体与塔尔巴哈台组(D3t)火山岩接触带上,成矿与中基性岩脉有密切的关系。本次研究了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中基性岩脉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定年等,探讨了中基性岩脉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形成环境。对区内与铀矿相伴产出的4条较大的中基性脉岩,本次获得215 Ma,216 Ma,217 Ma和203 Ma 4个年龄数据,属印支晚期到燕山早期形成;中基性脉岩具有不相容元素(K,Rb,Ba,Sa,LEE)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Zr,Hf)亏损的特点,暗示岩浆源自与俯冲作用有关的交代地幔,属中亚造山带后碰撞阶段造山期后伸展环境下形成的。中基性脉岩在空间上与铀矿体分布密切相关,时间上与铀成矿年龄(197.8±2.8 Ma^237.8±3.3 Ma)相当,认为铀成矿作用与中基性岩脉侵位而引发的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8.
在全面搜集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沟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及金矿石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石英包裹体成分)等要素的综合研究发现,金矿体呈群分段产出,以脉状(似层状)分别产于燕山期晚期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晋宁期晚期片麻状花岗岩及熊耳群许山组第一岩性段安山岩之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成矿流体以深部岩浆水为主,其次为少量的热卤水。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成因属变质-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研究区及其周边尚有较大的金银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9.
塔里木盆地北缘处于强断褶带,缺乏稳定平缓的斜坡带。以中侏罗统、上新统为主的砂岩型铀成矿目的层在断陷区、褶皱区发育不同的层间氧化带样式,形成的铀矿有所不同。已经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分为陡倾型和反转型。陡倾型层间氧化带定位于山间残留断陷盆地和山前断裂附近,多数地段氧化带已经剥蚀殆尽,局部有残留。反转型层间氧化带受盆内复背斜(或隆起)的抬升隆起影响使得层间氧化带发生反转掀斜,部分过渡带及铀异常体—矿体被剥蚀出地表。主要的铀矿体呈倒卷状,部分呈透镜状。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铀成矿有利地段为断陷区、盆缘第一级褶皱露头区和隐伏的褶皱带。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研究印度对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开发现状及计划,分析其开发对上下游国家的影响,发现印度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已建水电工程8座,在建1座,拟建19座,并且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印度的连通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JTF(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和MSTG(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工程分别占印度北部水系连通计划总体投资的12.04%和14.53%。这些开发计划使中印的边界问题更加复杂,并且当中国开发雅鲁藏布江时,将会对印度的水利工程的运作带来影响;印度为了缓解能源问题以及调节印度境内的水电工程,在不丹境内建造了大量的水电工程,这使不丹更加依赖印度,并给不丹带来生态灾难;孟加拉国位于印度的下游,上游过多的水电工程使其旱季供水不足影响农田灌溉,改变河流水文条件影响其渔业,并使海水倒灌至使土地盐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