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关于全站仪快速测图的内业快速成图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当前测绘行业中全站仪野外快速测图的内业成图状况,随着光、电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成图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文中对内业的另外一种快速成图方法,分五种代码格式进行了探讨,为测绘野外数据的内业成图自动化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2.
电气石红外光谱和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确测试和研究了不同种属电气石的红外光谱特征及不同种属、不同温度条件下热处理电气石的红外辐射特性。结果表明:电气石具有高红外发射率的本质在于其晶体结构中的分子振动具红外活性;铁、镁电气石红外发射率相近,且都大于锂电气石的红外发射率;电气石热处理的温度与红外发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热处理的温度的增加,红外发射率减小,当温度增大到800℃红外发射率达到最大值,超过900℃,电气石开始分解,红外发射率开始下降;电气石在室温下最大单色辐出度相应的波长为9~10μm 与绝对黑体9.72 μm 吻合较好,为良好的红外吸收与发射材料。  相似文献   
143.
珠三坳陷有机包裹体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周雯雯  张伙兰 《岩石学报》2000,16(4):677-686
珠三坳陷由于其多样的烃源条件,多套生储盖组合,使得含油气系统复杂化,为了解我油气分布、运移、聚集和成藏的质规律,本文运用有机包裹体对该区的烃源、油气藏注入史以及油气运聚与断裂发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中3采用荧光偏光显微镜、显微冷热台、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Rb-Sr同位素等多项有机包裹体分析技术,研究结果认为:珠三坳陷琼海凸起上的两其期有机包裹体无论是类型、期次、分布特征、均一温度还是成熟度,  相似文献   
144.
以双酚A为研究对象,利用四级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非稳态非平衡条件下1991-2011年间双酚A在滇池水域水相、表层沉积物相和中层沉积物相中的浓度分布、相间的迁移通量,确定主要迁移过程;结合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并对常数之外的12个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入滇总量98%的双酚A主要通过水体降解去除,滇池出水去除量和水体残留量共约占1%,余下部分进入沉积物相;沉积物相是残留双酚A最主要的汇,其中,表层沉积物相中双酚A浓度最高,3相中浓度变化趋势受外界输入影响较大;水相→表层沉积物相的迁移为双酚A在滇池的主要迁移过程,其次为表层沉积物相→中层沉积物相;双酚A在水中的降解速率、有机碳分配系数,各环境相中有机碳含量、固相体积比等参数灵敏度较高,对模型的影响较为显著;模型计算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四级多介质逸度模型适用于滇池水域双酚A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相似文献   
145.
千鹅冲钼铅锌矿床位于东秦岭—大别山钼多金属成矿带,矿体主要赋存于隐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地层中。在整理前人资料和勘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千鹅冲钼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成矿岩体化学特征、控矿因素及围岩性质,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分析认为:大别山区格子状构造不仅控制着造山带的分布,也对钼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成矿地质体高硅、高钾、富碱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利于钼的成矿;成矿地质体亏损Ba、Nb、Ta、Y和Yb,富集Rb、Th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Sr与Y含量低反映岩浆源区的分馏明显;斑岩型钼矿围岩的物理性质对钼矿体沉淀成矿的具体位置有制约作用。初步认为千鹅冲钼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下元古界大别高压麻粒岩在下地壳重熔形成岩浆岩,在中生代中国东部的构造体制转换下,冷凝的岩浆受热重新活化运移上侵,在压力和温度降低、pH值变化等多种沉淀机制作用下,成矿流体在围岩的节理、裂隙中迁移、沉淀成矿,铅锌矿化多分布在钼矿体外侧。  相似文献   
146.
晋北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兆龙  张连营  骆华宝 《地球学报》1994,15(Z1):145-151
晋北地区是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重要分布区。金银矿床与火山岩岩体密切相关。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斑岩、石岗斑岩基 Rb-Sr等时线年龄为136-167Ma,为燕山早中期产物,(87Sr/86Sr)。为0.7058-0.7065,属幔壳混源型。铅同位素资料表明,支家地银矿和刁泉银、金、铜矿铅同位素组成与高于庄组白云岩及有关次山岩岩石铅组成相似,可能均属壳幔混合源。耿庄金矿铅同位素属异常铅。金银矿床的δ34S值分布范围为-0.8‰-+9.6‰,算术平均值为3.8‰,为岩浆热液型特征。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及碳酸盐的碳氧同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粗火针围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作用机制及其时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粗火针围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疼痛评分、握力值、肘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握力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使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粗火针围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较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48.
为推进地震数据共享,构建了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目的是为安徽省防震减灾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数据服务,增强地震部门社会服务功能。平台提供的多元化的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将进一步提升野外站整体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49.
江西省鄱阳湖地区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按照美国环境保护局风险评价模型,对江西省鄱阳湖地区24个县市的饮用水中As、Cd、Hg、Pb、F、氨氮和酚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中,As在彭泽县所引起的致癌风险最大(29.1×10-6.a-1),Cd在鄱阳县的致癌风险最大(7.94×10-7.a-1),但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a-1);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中,酚的风险最大,出现在鄱阳县(4.99×10-9.a-1),远低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最后将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相加得出鄱阳湖24个县市的整体健康风险,结果显示研究区的总风险水平介于10-6~10-11.a-1,基本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高风险区主要为彭泽县、南昌市、南昌县、湖口县,这些地区的饮用水环境健康问题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0.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两例夏季青藏高原低涡发展过程及其结构演变,揭示出高原低涡结构特征的若干观测事实。在此基础上借鉴研究类热带气旋低涡的方法,将暖性青藏高原低涡视为受加热和摩擦强迫作用,且满足热成风平衡的轴对称涡旋系统,通过求解柱坐标系中的线性化涡旋模式,得出边界层动力作用下低涡的流函数解,重点讨论了地面热源强迫和边界层动力"抽吸泵"对高原低涡流场结构的作用。研究认为,由于边界层加热和摩擦的共同作用,高原低涡的温度场呈暖心结构。热源强迫的边界层低涡的散度场存在一个动力变性高度,该高度的位置与边界层顶高度有关。通过边界层动力抽吸作用,当边界层顶有气旋性涡度时,能引起边界层低涡的水平辐合运动和随高度增强的上升运动,并可加强低涡的切向流场;如果低涡的中心区域为"内冷外热"型加热分布,则热源强迫的低涡中心区域下层为辐散气流和随时间减弱的切向流场,上层为辐合气流和随时间增强的切向流场,并伴有下沉运动,从而有利于形成涡眼(或空心)结构,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低涡中心为少云(或无云)区,即这类高原低涡具有与台风类似的眼结构,因而可视为类热带气旋涡旋的新例证。最后通过高原低涡的简化模型对低涡所含的波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高原低涡中既含有涡旋Rossby波,又含有惯性重力波,即低涡波动呈现涡旋Rossby-惯性重力混合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