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2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多期地形图、海图,多时相航空影像图、卫星遥感影像,多年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 S"(GIS、RS、GPS)技术,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秦皇岛市50年来(1956年--2006年)海岸演变过程、动因及规律,探讨了海岸演变预测及对周边岸滩的影响和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人工干预下岸滩演变对周边海滩产生较大影响,表现为改变局...  相似文献   
22.
阐述了从明代至今七里海澙湖的演化过程.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七里海湖面萎缩,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正走向消亡.分析了其变化原因,并提出几点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23.
该文运用可持续发展原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储蓄”指标 ,论述张家口地区发展态势。认为该地区的大多数县域由于资源与生态退化 ,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中 ,陷入了资源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针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区域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4.
张家口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可持续发展原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储蓄”指标,论述张家口地区发展态势。认为该地区的大多数县域由于资源与生态退化,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中,陷入了资源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针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5.
3S技术在海域使用状况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把握海域使用状况是依法实施海域使用管理的基础,3S技术因具有快速、准确、实时、大范围对地观测能力及强大的空间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能力,而成为海域使用状况调查的首要技术手段。本文以河北省海域使用状况调查过程为例,详细介绍了3S技术在海域使用信息的判别、提取、勘测、分析和处理等环节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6.
海岸带地区SPOT-5遥感影像无控制点正射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庆  刘佳  李静  张芸  苏艺  高伟明 《测绘科学》2013,38(3):121-124
本文利用ENVI遥感软件处理平台,针对海岸带地区影像特点,对传统的SPOT-5遥感影像正射校正流程进行改进,主要有:增加SPOT传感器辐射校正;在影像融合前,使用伪正射校正代替几何校正;利用GDEM数据代替传统的DEM测量数据及野外测点数据;使用Google Earth Bridge功能检验校正结果精度。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无控制点正射校正流程可有效减少人为误操作产生的误差,降低了正射校正的难度,提高了影像处理的效率,拓宽了影像检验的思路。正射校正影像精度符合研究要求,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海岸带地区SPOT卫星影像大气校正方法比较及精度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庆  苏艺  李静  张芸  刘佳  高伟明 《地理研究》2012,31(11):2007-2016
为获得反演海岸带地区地表真实反射率的最佳大气校正方法,分别利用DOS、6S及FLAASH三种模型对SPOT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对比分析校正前后影像的典型地物光谱曲线及NDVI指数的变化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表明:三种大气校正模型均能有效去除大气对遥感影像的影响,获取较为准确的地表反射率信息;对比河流、水库、海水、植被、城镇、裸地等六种典型地物校正前后的光谱曲线,与DOS及6S模型相比,FLAASH模型校正结果中各地物反射率差别较大、特征明显,能较好的还原地表真实情况;NDVI指数检验显示,FLAASH模型对地物NDVI响应更强烈,在地物光谱响应特征分析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是三种模型中最适宜海岸带地区SPOT影像的大气反演方法。研究方法及结论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昌黎黄金海岸保护区表层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用欧共体标准物质局(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简称BCR)提出的三级4步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中Cr、Pb、Cu、Zn、Ni的形态特征,并利用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atio of secondary phrase and primary phrase)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method)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重金属含量超过中国浅海沉积物环境背景值;5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次生相中,Cu和Ni以可氧化态为主,Cr、Pb、Zn以可还原态为主。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表明:元素Pb和Ni为保护区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污染元素,Cu、Cr和Zn则较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5种金属元素潜在风险指数按顺序依次为Ni>Pb>Cu>Cr>Zn,在各点位均属于低风险级,环境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29.
基于GPS RTK技术的海岸沙丘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沙丘地形的特点,探讨并实践RTK测量沙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同时利用精度为毫米级的全站仪对RTK进行高程精度评定,其误差范围为2~7 cm,证明RTK精度能够满足沙丘动态监测的要求。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昌黎新开口南侧沙丘高度降低,且整体向西南移动。  相似文献   
30.
七里海泻湖湿地演变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七里海泻湖湿地为研究区,选取1919~2005年间的4幅地形图和1987年以来的10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七里海泻湖湿地近百年的时空演变过程,分析了泻湖湿地演变的影响因素与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近百年来,七里海泻湖面积发生明显变化,由1919年的711.1 hm2缩减为2005年的279.1 hm2;1919年泻湖周边沼泽湿地面积为2 263.3 hm2,2005年泻湖周边的沼泽湿地已经基本消失;1956年以前,泻湖湿地以自然演变为主,主要受雨量充沛、入湖河流径流量丰富的影响,泻湖水面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1956以后,受流域开发治理工程、围垦和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泻湖及周边湿地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泻湖周边天然湿地逐渐为人工湿地所代替,泻湖水面面积减小,淤积加重,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呈现出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单一化、湿地效应减弱等生态环境恶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