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海洋学   104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 16条生产船一年的生产日志资料 (1995年 7月~ 1996年 6月 ) ,分析了近海渔场渔区产值分布 ,指出 2区、4 4区、84区、97区为主要的经济渔区 ,主要渔汛时间为 6~ 8月。同时 ,还对渔获物的结构组成及渔轮的月平均单船产值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2.
日本绒螯蟹线粒体DNA序列研究Ⅱ.16S rRNA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参考果蝇、卤虫与锯缘青蟹的线粒体 DNA16 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日本绒螯蟹相同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 ,得到 56 7bp的碱基序列 ,其 A、T、G、C含量分别为194 bp(34.2 2 % )、2 16 bp(38.10 % )、98bp(17.2 8% )、59bp(10 .4 1% ) ,与果蝇、卤虫及锯缘青蟹类的 16 S r RNA基因片段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73.
日本绒螯蟹放流群体12S rRNA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果蝇与蚤状汊序列进行了日本绒螯蟹放流群体的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得到457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158bp(34.57%)、178bp(38.95%)、51bp(11.16%)、70bp(15.32%),与果蝇与蚤状相同基因片段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74.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16条生产呈年的生产日资料(1995.7~1996.6),分析了近海渔场皇刺龙虾「(Panulirus ergius)」的渔获产量与分布,指出皇刺龙虾主要分布于以10区,54区,84区及96区为中心的四个沿岸渔场,虽然其产量相对较低,但由于其较主同的经济价值,仍可作为主要兼捕对象,其主要捕捞时间为6月、9~11月。同时,还对皇刺龙虾的月平均单船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5.
首次报道日本花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得到410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99bp(24.15%)、113bp(27.56%)、72bp(17.56%)、126bp(30.73%),与其他鱼类相同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76.
北黄海秋季黄鮟鱇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秋季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对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的摄食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鮟鱇在秋季主要以底层鱼类和虾类为食,优势饵料生物是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其中矛尾虾虎鱼在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是黄鮟鱇最重要的饵料生物。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深、经度和纬度对黄鮟鱇的食物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而体长、性别和性腺成熟度则没有显著影响(P0.05)。黄鮟鱇摄食矛尾虾虎鱼和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分别是32~152 mm和34~79 mm,平均体长分别为(80.8±1.88)和(53.2±3.11)(S.E.)mm,它与2种饵料生物的体长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黄鮟鱇与矛尾虾虎鱼和脊腹褐虾体长的比率分别为1.19~5.14和2.38~6.02,平均值分别为(2.67±0.09)和(4.23±0.29)(S.E.),黄鮟鱇与2种饵料生物体长的比率与黄鮟鱇的体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7.
对中国和日本海域花鲈属的3个种: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鲈鱼(L. japoni-cus)和高体鲈(L. latus)的S7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比较了3个种23个个体间的序列差异。在456bp的S7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中,3个高体鲈个体中出现了3种单倍型,种内个体间有2个碱基差异;7个花鲈个体中出现了7种单倍型,种内个体间有21个碱基差异;13个鲈鱼个体中出现了12种单倍型,种内个体间有22个碱基差异。结果表明,花鲈属S7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间也存在显著的序列差异,基于S7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序列的NJ和ME系统树经1000次重复抽样检验后得到相似结果,表明S7基因内含子2是适合于研究分子系统发育的分子标记。利用Modeltest选取最佳核苷酸替代模型构建的NJ树表明:花鲈属鱼类由高体鲈分化,花鲈与鲈鱼的亲缘关系很近,而与高体鲈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8.
长期低温条件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长期低温条件对海蜇螅状体保育存活率和横裂生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蜇横裂生殖后的螅状体经过1a的长期低温保育后,其存活率约33%,显著高于不采用低温条件保育螅状体的成活率.横裂生殖后的螅状体经长期低温保育后仍具有横裂生殖能力,碟状幼体释放率仍然高达15%,其横裂生殖能力可与正常螅状幼体相比.采用长期低温环境条件,可以有效地提高海蜇螅状体的存活率,并可以恢复促进海蜇的横裂生殖效率,相关结果可以为海蜇苗种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9.
腕式作为分类学特征之一 ,在很多文献及著作中被用来描述头足类种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文献中多以“某个种 (群体 )的腕式一般为……”和“某个种 (群体 )的腕式为……或……”的表述形式出现。有报道指出腕的长短随种类而不同 ,分类上常用 1、2、3、4四个数字代表四对腕 ,4 >1 >2 >3表示第四腕大于第一腕 ,第一腕大于第二腕 ,第二腕又大于第三腕 ;2 =3>1 =4表示第二和三腕等长 ,第一和四腕等长 ,第二、三腕大于第一和第四腕[1] 。一些文献及著作对同一个种的腕式却有不同的描述[1~ 13 ] ,国内外尚未见有关腕式具体而明确的研究报道。笔者…  相似文献   
80.
In order to find out whether 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s (LINEs) existed in macro-algae ge- nomes or not, we tested the LINE homologues in representative families (species): Gracilaria (G. eucheumoides Harv., G. tenuistipitata Chang et Xia, and G. textorii (Sur) De-Toni), Laminaria (L. longis- sima Miyabe and L. japonica Aresch.), and Ulva (U. lactuca L. and U. pertusa Kjellm.) during 2004 to 2005.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carried out with 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de- signed from LINEs of rice homologues and Cin4 of maize. Cloning and nucleotide sequencing of the PCR products revealed that 4 clones that derived from 3 species of Gracilaria have LINE homologues.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4 LINE homologues diverged greatly, but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deduced from them were relatively conserved. The endonuclease regions of the LINE homologues greatly di- verged from that of other plants, but they had close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to Zepp elements in Chlor- ella sp., which indicated that sequence divergence by vertical transmission has been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 of algal L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