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钱塘江七堡站潮汐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钱塘江七堡水文站历年潮汐特征资料统计表明 ,自 1 980年以来 ,钱塘江潮汐呈明显增强的趋势。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2.
2009—2017年太湖湖泛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俊杰  陆隽  朱广伟  高鸣远  闻亮  姚敏  聂青 《湖泊科学》2018,30(5):1196-1205
湖泛是太湖蓝藻水华较为独特的灾害表征形式,也是危害湖泊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认知其发生机制、演变特征对湖泊蓝藻水华灾害防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9-2017年江苏省水文部门逐年4-10月对太湖湖泛易发区现场巡查获得的湖泛发生状况数据,结合期间水质、入湖水量、营养盐负荷等环境条件变化监测,分析了太湖水域湖泛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湖泛发生前后的环境因子变化规律,探讨了湖泛强度年际波动成因.结果表明,2009-2017年太湖共发现面积超过0.01 km2的湖泛61起,年发生次数3~17次不等;湖泛发生位置主要集中在太湖湖西沿岸带,9年发生了32次,占总频次的一半以上;其次为梅梁湾;贡湖相对较少,而巡查的东部湖区未发现湖泛事件.通过对湖泛发生日与前10日的环境条件对比分析发现,湖泛发生前5天持续的高温、低压和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利于湖泛发生:气温连续高于25℃、气压低于101.0 kPa,有利于诱发湖泛;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也有利于太湖西北部蓝藻水华严重区域的湖泛发生;大量蓝藻水华物质是湖泛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湖泛发生前10日,湖体平均藻密度基本在1500万cells/L以上.湖泛发生强度还受前一年营养盐外源负荷的影响,湖泛发生频次较高的年份,前一年总磷和总氮营养盐入湖负荷也均处于较高水平.研究表明,尽管2007年无锡贡湖水厂发生饮用水危机以来太湖流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水环境治理工程,但是截至目前,太湖的湖泛发生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在营养盐还未控制到较低水平之前,太湖的湖泛巡查与防控仍是十分必要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83.
本文利用均匀布设于中国东北地区的48个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固定台站所收集的5年期宽频带远震数据,利用双台法手动挑选出68642条高质量的面波频散曲线,并合成为1088条纯路径平均频散曲线.结合东北地区的密集流动台阵得到的背景噪声相速度频散曲线,本文反演得到了东北地区瑞利波各向同性相速度及方位角各向异性图像.长时间搜集并经过严格筛选的相速度频散数据有效地提升了结果的分辨率.短周期各向同性相速度结果主要受控于浅部结构,各大盆地均明显地表现为相对低速,而山区则为相对高速.40 s左右的相速度图像显示松辽盆地西北角有明显的高速.60 s以上图像中,松辽盆地分为较为明显的南北两部分:北部各向同性相速度值略低,且有明显的北西—南东向方位角各向异性;南部各向同性相速度值偏高,且方位各向异性不明显,可能说明盆地北部100 km以下存在速度较低、流动性较强的地幔,而南部该深度范围似乎对应高速、流动性较弱的地幔.结果似乎表明,松辽盆地西北角可能仍然存在不太厚的完整的岩石圈,但其他区域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区域内各大火山区在相速度图像中均显示为相对低速,长白山下方在短周期到长周期图像中均显示为较强的低速;五大连池火山群从25s到60s存在较明显低速;大兴安岭—带哈拉哈和阿巴嘎火山群的低速可延伸至120 s.同时,五大连池、哈拉哈和阿巴嘎火山在60~100 s的范围内的低速"根"通过松辽盆地下方各向异性为北西—南东向的低速结构与东部长白山火山的低速"根"相连,显示区域内的新生代火山活动很可能与长白山下方热物质的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384.
针对难以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直接测量的目标点位动态标定问题,讨论了GNSS双天线姿态确定的方法,且对存在的由安装误差等因素引起的姿态不一致做了推导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双天线的点位动态标定原理和试验验证方法,并对点位动态标定的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飞行试验算例分析得出:该方法可实现优于3 cm的动态标定精度,为载体目标点位动态标定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85.
分布式计算和互操作是现代GIS研究的热点,ADO.NET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深入剖析了ADO.NET的名字空间和类库,详细论述了ADO.NET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然后分析mapInfo ADO.NET的数据提供方,最后讨论了MapXtreme2004空间数据的插入、查找、定位、删除等操作。  相似文献   
386.
从气泡方程和定向扩散理论出发 ,利用数值方法求解了基波超声和谐波叠加加强声空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①基波和二次谐波叠加的最佳条件是两者的相位差 φ =π、振幅比a2 /a1=1.0 ;②基波和三次谐波叠加的最佳条件是两者的相位差 φ =0、振幅比a2 /a1=1.0 ,其中结果①与SU .memura等人的实验结果相符[1] 。  相似文献   
387.
利用EOS/MODIS数据,采用最佳波段组合指数法和方差-协方差矩阵特征值法,从36个MODIS波段中筛选出用于沙尘暴图像最佳彩色合成增强的最佳组合波段。在敏感性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波段数学组合的方法建立了沙尘暴判识的条件:构建了提取沙尘暴区域范围和强度等级信息的沙尘暴卫星遥感监测指数SVI(Sand storm value index),利用指数SVI值的大小对沙尘暴进行了等级的定级和分类。  相似文献   
388.
基于MapObjects的控制点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城市控制点由于人为、自然等原因破坏严重,传统的手工管理控制点的方式已趋于落后,不能及时地对控制点进行更新、管理,利用计算机、GIS、数据库等技术来管理控制点的方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以VB 6.0语言作为开发工具,结合MapObjectsGIS组件,利用ADO技术连接ACCESS数据库,设计开发了焦作市控制点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控制点的存储、更新、查询等的图文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389.
基于AHP和群体决策的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定级因素的权重是土地定级因素对土地评价结果影响大小的量度,其精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地级别划分的精度.为减少层次分析法的主观程度,在层次分析法计算因素权重的基础上,研究了如何运用群体决策方法来确定其综合权重.首先,在单一专家的情况下,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次求出基本因素权重,接着利用CR求出群体决策中3位专家所获得的相对权重,对每一因素的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得出基本因素的最终权重,最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求得层次结构中每一层各定级因素的最终权重.  相似文献   
390.
利用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1964至2003年的高精度地震资料,给出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带更完整、更明确的几何形态.兴都库什中源地震带(H带)和帕米尔中源地震带(P带)的倾向和最大深度沿走向有变化,可以进一步划分为HW段(H带西段)、HE段(H带东段)、PSW段(P带西南段)、PM段(P带中段)和PNE段(P带东北段).H带在170~190 km 深度附近存在地震空区,其下方地震带的倾角明显大于上方,接近垂直.同时,空区下方的地震带沿东西方向成连续的倒“V"字形,两个分支的交角接近垂直.西段分支属于HW段,较浅,没有双层结构;东段分支属于HE段,较深,有双层结构.中源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规律明显.兴都库什地区主要以近垂直的T轴和近水平的垂直于地震带走向的P轴为特征.帕米尔地区的震源机制解由西南到东北逐渐由P轴近水平并沿地震带走向,转变为B轴近水平并沿走向,直至T轴近水平并沿走向.同时,P轴方向由西向东逐渐转为恒定地与地震带的走向相垂直.最后,我们讨论了这一地区地震活动可能的动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