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海洋放线菌对大黄鱼病原弧菌的拮抗作用和抗菌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病原弧菌的拮抗放线菌筛选和人工诱变基础上,选择出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副溶血弧菌(V.paradaemolyticus)同时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4株放线菌,采用琼脂块法测定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并检测4株放线菌分别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液中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均较窄,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对2种病原弧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2.
所谓矿床专属性(Маталлогеническляспециализация)是指一定的金属和矿石种类对于火成岩的成分、深度和其他生成环境的关系而言。譬如说到专门含钼的岩浆时,我们所指的火成岩的两种类型和相配地对于钼最重要的两种矿石:(1)铜钼矿和弱酸性的中深侵入岩和(2)石英—钨铁矿—辉钼矿与强酸性的深成侵入岩。  相似文献   
93.
地震剖面解释及沉积相研究证实塔里木东部轮东-古城地区、罗西地区寒武纪--中奥陶世沉积期发育两个近南北向展布的台地边缘相带。轮东--古城坡折带属缓坡型台地前缘坡折带,坡折带位置自寒武纪至中奥陶世逐渐向东迁移。罗西坡折带属台地边缘陡崖型坡折带,寒武纪--中奥陶世呈多期坡折垂向叠加特征。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轮东--古城坡折带具有良好的寒武系古油藏及奥陶系原油裂解气的勘探前景,而罗西坡折带保存条件好的地区有望获得寒武系古油藏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94.
基于洪湖市某地区水土地质环境特点和农产品特色进行农作物和水产品样品的布置和采集。根据样品的汞、镉、铅、砷、铬等元素含量测试结果,分析研究区农水产品中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利用富集系数探讨根系土和底积物重金属含量异常的生态效应,参照相应食品重金属安全指标限值评价农水产品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区重金属生态危害较大,具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不同种类的农水产品内重金属含量顺序不同,说明不同农水产品对重金属的累计存在差异,稻谷和螃蟹的重金属含量一般高于鱼、藕带、莲子;生物对Cr和Pb的富集能力高于对As、Cd和Hg的富集能力,这与生物体对重金属元素的主动吸收和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从研究区志留系岩性垂向分布规律及油气显示出发,认为志留系发育4套储盖组合,分别对应3种储盖组合模式:(1)凹陷内部发育平整型储盖组合;(2)隆起边缘斜坡区发育中-低角度储盖组合;(3)隆起高部位发育高角度储盖组合。在对储层和盖层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有利盖层与有利储层在平面上进行叠合,优选出有利储盖组合分布,结合储盖组合发育模式,明确了有利储盖组合与圈闭类型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6.
层厚和岩性是控制裂缝发育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构造不太发育的地区,层厚和岩性与裂缝发育的规律性对储层裂缝的预测更为重要。文章以库车东部中-下侏罗统碎屑岩地层为例,重点研究层厚和岩性控制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对其构造裂缝面密度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层厚影响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薄层比厚层更易发育构造裂缝。在相同层厚条件下、不同岩性碎屑岩中,裂缝面密度由小到大依次为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和粉砂质页岩,即在相同构造环境和等厚地层的情况下,碎屑岩粒级越小,面密度越大。对层厚和岩性影响裂缝发育的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不同层厚中的裂缝发育差异与应力分布状态有关;而不同岩性中裂缝密度之所以不同,则是因为不同岩性的破裂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壳结构:海底广角地震实验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完整穿越南海西北次海盆及其两侧大陆边缘的海底广角反射/折射地震测线,反演了该地区的地壳结构.该测线总长484km,共投放海底地震仪(OBS)14台,台站间距30km,组合枪阵激发总容量5160in3(1in3=16.3871cm3).结合同测线多道地震资料,通过OBS数据的精细处理和初始建模,利用射线追踪正反演技术,获得了西北次海盆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地壳厚度从上陆坡的21km减薄至下陆坡的14km,在西北次海盆为7.7km;莫霍面埋深从上陆坡的21km上升到海盆中央的11km.西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的地壳速度结构相似,都为大洋地壳,但不同的是层1(沉积层)增厚,层2减薄,该特点在东部次海盆尤其明显.西北次海盆及其两侧边缘构造形态和速度结构对称分布,存在共轭关系,其陆缘张裂机制属纯剪切模式.模型中的西北次海盆北侧陆缘下地壳没有发现高速层,这为南海北部陆缘西部非火山型地壳性质提供了新的证据.西北次海盆海底扩张规模小、时间短,且层2可能经历了玄武岩岩浆的不对称溢流,这可能导致西北次海盆磁条带异常的模糊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