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海洋学   5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1990年春季至1991年冬季采自南日岛海域浮游动物样本,初步鉴定出98种浮游动物和12类浮游幼虫。桡足类种类和数量均占优势。精致真刺水蚤、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中华假磷虾和短尾类氵蚤状幼虫为优势种。本文报道了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总个体数和种类数的季节分布及平面分布,讨论其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口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桡足类是河口浮游动物最重要的类群。它种类多,数量大,在河口食物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的种类还可作为不同水系水团的指示种。因此,研究它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经济价值。有关九龙江口口部厦门港的桡足类虽进行过研究,但整个河口尚未系统地调查。本文根据1979年8月—1980年8月逐周采集的材料,对九龙江口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研究,以资渔业生产和其它方面参考。九龙江口调查站位如图1所示。材料与方法详见黄加祺“九龙江口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一文。  相似文献   
13.
东山岛周围海域各类水母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加祺  许振祖 《台湾海峡》1996,15(4):363-365
本文分析了1990年春至1991年冬采自东山岛周围海域的浮游动物样本。共鉴定60种水线,水螅水母类在种数和数量上的均占优势。拟细浅室水母,球型侧腕水母和半口壮丽水母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饵料搭配对日本对虾人工育苗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生产需求,以螺旋藻粉+虾片+日配饵料0号为Z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首先从认识物种开始,并需要内容全面的的基础资料,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研习所获得的物种编目和分布图集研究成果。由于分类学人才储备不足,重要标本的收集和鉴定变得越来越困难。西太平洋是全球海洋生物种源中心,许多海洋生物类群的最高物种多样性都出现于该区域。本文在西太平洋及其边缘海(105-152°E,0–45°N)701个测站获取的6203份浮游动物样品分类鉴定基础之上,对1965-2008年该区浮游动物主要类群的系统分类、物种多样性和新物种新纪录进行了汇编和总结。本文共记录和编入西太平洋及其边缘海10个浮游动物类群206科686属2657种(含亚种)。包括水螅水母类99科251属697种,栉水母类12科22属59种,浮游软体动物14科36属85种,介形类8科91属416种,桡足类51科156属908种,糠虾类4科60属202种,磷虾类2科8属56种,十足类8科23属105种,毛颚类5科13属48种,被囊类5科26属81种。文中详细列举了10大类群的主要优势种,并记述了筒螅水母科2新种以及棒状水母科1新属2新种。许多赤道热带海、高纬度寒带海、深海深层的浮游动物物种在我国首次记录,较以往我国所记录的1852种增加了806种,增录43.5%,包括赤道热带种增录1.4%,高纬度冷水种增录3.5%,深海深水种增录3.2%。作者还对中国海洋浮游动物研究的5个主要领域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定性系统分类信息对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2008年以后中国海洋生物种类全面系统总结的专著而言。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虾亲虾性腺多次成熟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经济种类之一.近年来,对虾养殖业经受严重滑坡,人们对原来北方地区主养中国对虾(P.chinesis),南方主养斑节对虾(P.monodon)的格局在养殖品种选择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日本对虾倍受青睐,其养殖面积及区域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南起海南北至辽宁均已形成大规模生产,并日益扩大[1].  相似文献   
18.
通过377份样品的研究,记述了花水母亚纲8个新种和1个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
厦门港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厦门港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可分为移动显著和不显著二种类型。前者还可分为“白天下降、夜晚上升”,“黎明黄昏上升、白天午夜下降”及“白天上升、夜晚下降”三种类型;后者可分为上层分布、下层分布及上下层均匀分布三种类型,其中以“白天下降、夜晚上升”及上层分布两种类型最为常见。大部分不同性别的个体昼夜垂直移动无明显差别。昼夜垂直移动随年龄而增加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影响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外界因素中,光最为主要,盐跃层有明显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南部漂浮植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8年6和11月,在台湾海峡南部用改进的Manta型漂浮生物网采集漂浮植物,共鉴定漂浮植物102种及变种.漂浮植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月总数量高于11月.在平面分布上,6月漂浮植物密集区出现在台湾浅滩南部.11月密集区出现在台湾浅滩西部.漂浮植物数量具有一定的昼夜变化,最高值出现午后4时,最低值在午夜前后,与漂浮动物相反.讨论了漂浮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漂浮植物与漂浮动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