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以山东省荣成市镆铘岛为例,利用SPOT 5卫星数据,探讨了基于决策树方法的海岛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分类.结果表明,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海岛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类结果(分类的平均精度达到86.46%,Kappa系数为0.8414);与其他分类方法比较,决策树分类法的分类精度有明显的提高,在海岛土地利用类型调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2.
基于遥感反演的莱州湾悬沙分布及其沉积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用1986-2004年不同时期的LandsatTM/ETM+影像,利用2004年黄河口附近实测数据推导的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结合水文气象资料、多年水深数据和极端天气数模结果,研究了莱州湾西南近岸海域表层悬浮泥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黄河丰枯水期的影响,莱州湾西南部海域悬浮泥沙高浓度区主要分布于黄河口附近海域和西南沿岸,其枯水期的覆盖范围一般大于丰水期的。受潮流高流速场控制,黄河口外悬沙浓度高值区与海底泥沙堆积区对应较好,泥沙主要来源于陆源输沙和泥沙再悬浮;在西南近岸浅海区悬沙浓度高值区主要形成于泥沙的再悬浮,在近岸出现轻微冲刷。风等其他海洋动力因素,一般情况下对悬浮泥沙扩散的程度和范围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悬沙受潮流场影响而形成的总体扩散趋势未发生改变;极端条件下,风暴潮流使莱州湾西南部近岸浅海区的悬浮泥沙浓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3.
1 .IntroductionTheBrunswickbeach barrierbegantodeveloparound 6 50 0yearsagoattheendofthepostglacialmarinetransgression .Onshoreandalongshoretransportofmarinesandsoccurredfollowingthestabi lizationofsealevelresultinginbeachandduneextensionwhichoccurredonmanyNSWbeachesuntilabout30 0 0to 1 0 0 0yearsBP (Roy ,1 980 ) ,followedbyperiodsofstabilitytorecession .TherecessionalongthenorthernNSWandsouthernQLDcoastisattributedtocontinuingnorthwardlongshoresandtransportestimatedatbetween 2 0 0 0 0 0m…  相似文献   
74.
遥感技术在渤海海岸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卫星,多波段,多时相的磁带,影像研究渤海西南岸黄河泥沙的主要扩散方向,三角洲岸线的变化以及岸滩沉积物和地貌特征的光谱研究,并结合模糊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岸滩珠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5.
76.
HY-1 CCD宽波段水色要素反演算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2003年春季黄海、东海区现场实测数据,建立了HY1卫星4波段CCD成像仪水色要素反演算法.由于HY1CCD的宽波段特性阻碍了黄色物质的反演,因此反演的水色要素仅包括水体表层的总悬浮物、悬浮泥沙(SS)以及叶绿素a的浓度.现场遥感反射率光谱由ASD地物波谱仪测量,对于叶绿素a的浓度利用现场萃取荧光法测量,总悬浮物、悬浮泥沙由实验室滤膜称重法获得.反演算法的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88,平均相对误差在40%以下.对反演算法进行了误差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总悬浮物、悬浮泥沙和低浊度水体中的叶绿素a的浓度反演算法能够满足日常的业务运行要求,但是对于高浊度水体中叶绿素a的浓度反演算法对某个波段组合比较敏感,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7.
南黄海西部海域高分辨率声学地层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分析解译,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进行了声学地层划分。南黄海西部海域声学地层剖面可划分为5套地层Ⅰ、Ⅱ1、Ⅱ2、Ⅲ1、Ⅲ2,每套地层代表一次全球性(或区域性)海平面变化周期内的海进一海退这样一个完整的旋回变化过程所形成的海侵或海退沉积层序。将典型声学地层剖面与区内钻孔岩心的沉积地层岩性单元对比研究,得到各声学反射层的时代、岩性及沉积环境。并发现依据浅地层进行的声学地层划分与钻孔岩心的地质地层划分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区内钻孔岩心的分析结果,对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区的沉积环境及沉积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8.
Sediment transport in estuarine systems has been of increasing interest for scientists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for sediment redistribution remain unclear. W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Xiaoqing River estuary using the mathematical Weibull function to partitiongrain-size components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southwestern Laizhou Bay, Northeast China. Four partitioned components: finer than 4, 4.6–12.5, 23.4–63.3, and 67.1–132.6 μm we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During sediment transport, silt grains were suspended and moved seaward from three depositional centers, whereas fine-grained sands moved generally landward. Overall, sediments are transported clockwise in a generally NNE direction near shore and then turn eastward offshore. The mathematical partitioning method showed a great potential for future estuarine environmental studies.  相似文献   
79.
针对潮滩环境中潮汐和坡度变化对海岸线变化监测的影响,提出一种通过两景影像计算潮滩坡降进而准确获得海岸线的方法,并利用坡降值估算潮滩体积。以岸线变化较剧烈的黄河三角洲南部的甜水沟口至小清河口的粉砂淤泥质潮滩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合遥感影像、实测固定断面数据和水深测量数据分析表明,影像间的潮差对坡降估算值虽有较大影响,但选择合适潮位估算潮滩坡降是可行的,估算坡降的最小相对误差可达0.2%,均方根误差小于实测坡降一个数量级。1973-2009 年甜水沟口至小清河口14 个年份的岸线变化分析显示,黄河改道对本区的直接淤积影响在甜水沟向南3 km范围内,最大淤积区位于甜水沟口附近,年均淤积率31 m/a,而后在1989-2002 年海区南部出现较大幅度淤积,主要为黄河入海水沙直接或间接淤积造成的;研究时段内岸滩总体演化趋势为蚀退,最大年均蚀退速率51 m/a,黄河改道造成的海洋动力变化是影响本区海岸冲刷的主要因素。验证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的潮滩体积用于指示海滩冲淤变迁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0.
探地雷达在确定全新世海侵线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新世大暖期古海岸线位置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探地雷达进行最大海侵位置追踪的方法,在探地雷达可获得连续沉积地层图像的理论基础上,在具有丰富研究资料的莱州湾东岸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ala RAMAC100MHz天线结合相应的图像处理手段,能够识别区域10 m以内浅地层中海陆相沉积物分界面,与已有钻孔和现场探挖浅孔剖面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实了利用探地雷达追踪全新世海侵时期古地层、将海相层尖灭点处确定为最大海侵线位置,进一步恢复古环境是可行的。本文为研究古海岸线位置提供的方法,即通过探地雷达探测地层,得到高清的可视化图像,这使得古海岸线位置确定更精确、更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