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用水文化学要素聚类分析台湾海峡西部水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根据Helland-Hansen创立的浓度混合理论[1,2],在稀释混合过程中,把盐度作为保守性要素,通过相关分析,选出与盐度之间存在显着相关的水文水化要素,采用Q型多维聚类分析。聚合归类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西部水团主要有闽浙沿岸水,粤东沿岸水,闽江、九龙江、韩江冲淡水,台湾海峡混合水,内斜上升冷暖水,粤东上升流。春、夏季台湾海峡混合水是由黑潮分支、南海表层水、闽浙沿岸水、粤东沿岸水交错混合所成。秋、冬季台湾海峡混合水是由黑潮分支、东海陆架水、闽浙沿岸水、粤东沿岸水交错混合所组成。各水团明显表现出季节性的消长变化。  相似文献   
12.
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本文根据1992~1993年的4个季节观测资料,对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安湾、厦门西港、九龙江口均属于中营养海区,马銮湾、筼筜湖均属于过营养海区.同安湾、厦门西港、九龙江口浮游植物数量少,种类多,马銮湾、筼筜湖则相反.马銮湾扭曲小环藻、柔弱菱形藻形成了慢性赤潮.筼筜湖扭曲小环藻、骨条藻已形成了赤潮.马銮湾生态养殖,筼筜湖污水治理后,水质明显地得到改善,同时也减轻了厦门西港环境容量的负荷,1988年以来,厦门西港未再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夏季海水及某些营养盐水平通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寿景  黄自强 《台湾海峡》1998,17(3):275-277
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1984-1985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历史资料和1994-1995年“台湾海峡碳及生源要素通量研究”课题的现场调查资料,计算出台湾海峡南、北两个断面夏季海水、铵、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水平迁移通量。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二氧化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1994年8月和1995年2月的台湾海峡进行的综合调查资料,对海水Too2、Poo2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通量模式估算了海-气CO2的净通量。结果显示,表层Too2、Poo2的分布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由于夏季受海峡暖流的影响,台湾海峡表层Too2、Poo2普遍较高;冬季受浙闽沿岸水的影响,表层Too2、Poo2呈海峡西部低,东部高的分布趋势。台湾海峡可视为沿岸水  相似文献   
15.
东海水体中POC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自强  傅天保 《台湾海峡》1997,16(2):145-152
本文研究1994年春、秋季东海陆架海区水体POC的分布特征。0和10m层的水平分布图呈现:近岸海区水体的POC含量最高,并片外海递减,黑潮区域是POC的低值区。在离岸远的深水海区受长江径流影响削弱,POC分布比较均匀。秋季POC等值线呈现与岸平行并片外海递减,这是受陆地径流、海区生物活动所控制。春季POC的分布呈现受水团推移的迹象,在PN线上的406-408-411站位附近海区出现POC高值区,与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南极中山站海洋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判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98年3月7日至1999年3月2日历时12个月,在南极中山站连续采集52个海洋气溶胶样品,提供全部样品的13种化学元素铜、铅、锌、镉、铁、铝、锰、铬、钒、钾、钠、钙、镁含量的实测值.研究表明中山站气溶胶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征.通过富集因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判别中山站气溶胶化学成分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1986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委会(IOC)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下属“方法、标准和相互校准专家组”(GEMSI)在曼谷组织河水和河流悬浮物中Cu、Pb、Zn、Cd、Ni、Co、Fe和Mn等8种痕量金属分析的国际互校,以评价参校实验室获得天然水平河水痕量金属含量可比性数据的能力,参校者有: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菲律宾、南朝鲜等7国的8个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在中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往返航线上的海域,采集了22个海洋气溶胶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了样品中的Cu、Pb、Zn、Cd、Fe、A1、Mn、Cr、V、K、Na、Ca、Mg等13种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气溶胶重金属微量元素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应用元素富集因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南大洋、中国南极中山站邻近海域气溶胶中各元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已建立厦门港潮流场、盐度场和水南点拉格朗日运动的模型。模拟了盐度场分布和漂流浮子的运动轨迹,与现场盐度调查和浮子跟踪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厦门港河口区“退潮流隔”形成的动力机制。佐证“退潮流隔”是河口区咸淡水相互作用的“退潮锋面”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