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514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中国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艺  龙花楼 《地理学报》2018,73(7):1226-1241
当前,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划定对中国耕地数量保护成效显著,但要实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更多的研究仍需聚焦在既定资源数量下的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上。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包含涉及不同学科的多重属性,其转型规律的刻画需建立在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基础之上。为此,研究结合中国耕地资源管理实践,分析了1949年以来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历程,梳理了分散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当前研究在区域性、综合性、多尺度性方面表现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弱化了研究结论在耕地管理实践中的可推广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文提出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引入地理学的研究理念和分析方法,通过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弥补以上不足,并进而从概念框架、具体设计、实践运用三个层次,逐步深入和细化,提出了中国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研究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阐述了这一框架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812.
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获取的28组84条强震动记录进行零线调整和滤波等常规处理,分析了此次地震记录的幅值、频谱以及持时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峰值加速度范围为0.8~720.3 cm/s2,峰值速度范围为0.1~29.4 cm/s,计算最大仪器地震烈度为8.3度。将实际观测数据与YU2013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对比,结果显示PGA总体上分布于衰减公式误差范围内,预测效果良好。在远场(>250 km)较多台站的PGV观测值大于预测值中位值的加一倍标准差。幅值较大2个台站的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周期均在0.5s以内,其中漾濞台在高频部分三分向加速度反应谱值均超过8度罕遇地震的设计反应谱值。最后计算了5%~75%和5%~95%两种重要持时,结果整体上符合随震中距增大而增大的规律。将两种能量持时结果与BOOMER等(2009)[12]以及TRIFUNAC等(1975)[13]的持时预测方程对比,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13.
814.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活动断裂极其发育,强震繁发,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级地震的发生,使得众多地球科学家认识到有必要更为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该地区的地应力场背景和地球动力学环境.本论文结合活动构造的性质和分布特征,在考虑重力因素的条件下,利用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拟分析青藏高原东缘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和稳定华南块体的阻挡控制着青藏高原东缘总体的动力学环境,主要活动断裂和次一级活动断裂的展布对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的构造位置具有不同的地应力场特征,同时决定了相应活动断裂的性质.巴颜喀拉块体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总体上为东西向;印度板块向北运动过程中对缅甸块体产生的剪切拉伸的作用和南海伸展性的边界使得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在川滇地块发生了偏转,同时造成了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旋转变形.青藏高原东缘在近地表区域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应力随深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地形梯度较大和块体边界地壳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区域,如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壳浅部的地应力随深度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而地势比较平缓和地壳岩石物性比较稳定的地区,由浅到深的地应力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15.
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演变以对农地管理为主线 美国土地资源管理政策自建国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由于农地占美国土地的绝大部分,且农地政策的演变与非农用地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以农地管理政策的演变为主线,可将美国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变化划分为开发期、觉醒期、保护期和应变期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16.
817.
用马尔可夫过程方法提高车载测图仪的可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18.
有色地勘企业进行国有控股的公司制改造 ,涉及到资产和负债结构问题的认识。文章结合改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并提出了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资产评估和负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819.
针对常规物化探方法对寻.找砂岩型铀矿几乎无效这一现实,初步探讨了土壤元素有机结合态形成机理,并应用土壤有机结合态铀、钼测量法在新疆伊犁盆地南缘扎基斯坦地区进行了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试验.与全铀及210Po法测量结果对比表明,土壤有机结合态铀、钼异常能较好地反映埋深200m以内的铀矿化,而全铀及210Po测量结果对深部砂岩型铀矿化几乎无任何显示.因此,土壤有机结合态铀、钼测量法有望成为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0.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山水文化的发展促使山水文学真正确立,并形成了三个分支,其一是以隐逸文化为基础的田园诗歌;其二是以旅游文化为基础的山水诗歌;其三则是以贵族文化为基础的别业文化。这三个分支共同构成了中国山水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