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湖南芙蓉锡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珍珠山群是发育在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接带东段之婺源-乐平地区的一套中元古代蓟县纪变质深海浊积岩-火山岩组合,自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为佛子坑组,鄣山组,周溪组,中洲组,火山活动呈现由弱-强-弱的演化规律,岩石化学特征反映其大地构造环境属火山岛弧或活动边缘盆地,其层位与弧后盆地双桥山群修水组,溪口群,弧间盆地诸家群,铜厂岩群,张村岩群,火山岛弧双溪坞群相当,但岩性组合差异甚大,属同时异相产物,它们共同构成扬子陆缘的双列岛弧造山带模式,是中元古代末华夏板块与扬子板俯冲-碰撞造山的结果,珍珠山群的建立,为华南中元古代板块碰撞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2.
云南墨江金厂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铁矿在云南墨江金厂金矿床中广泛出现于蛇纹岩、黄铁铬绢英岩、硅质岩和石英脉中。通过对与黄铁矿成因产状密切关联的热液演化阶段的划分、黄铁矿的晶形统计、黄铁矿的热电性研究、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黄铁矿所赋存的含金岩矿石标本中金品位化学分析,确定了与成矿物质来源——金厂蛇纹岩化镁质超基性岩、硅质岩和可能隐伏的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系列成因标型。在对黄铁矿热电标型的均方差参数的自然对数值(lnMp)与金品位自然对数值(lnTg)的相关性研究基础上,提出当lnMp值接近4.1时,金的品位值接近二业开采标准。金厂金矿体与镍矿体尽管空间上分离,但近镍矿体与富金石英脉中黄铁矿的共生元素组成成分表明金、镍矿体中部分矿质具有同源同期的特征。此外,全厂组硅质岩和可能的隐伏岩体在成矿物源和热源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3.
张凤林  贺宏云 《中国地质》2002,29(4):407-410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和库伦旗南部,构造区划属于华北板块北缘的天山-赤峰活动带^[1]。区内晚石炭世地层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二者在空间上具有相变关系。按微相组合或基本层序,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可划分出滨岸相,潮坪相,台后盆地相及台地相4种岩相,8个微相;它们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海进层序,属于海侵体系域沉积。反映华北板块北缘晚石炭世海槽属于被动陆源盆地-即陆表海环境。  相似文献   
154.
155.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余晖  端义宏 《气象学报》2002,60(6):680-687
应用 35a的资料 ,分析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TC)强度变化的基本统计特征 ,包括年代际、年际、月际、日变化和区域分布等。主要结果有 :(1)西北太平洋TC平均增强速率为 4.97hPa/6h ,标准差是 4.5 4hPa/6h。平均减弱速率为 5 .15hPa/6h ,标准差是 4.17hPa/6h ;(2 ) 2 0世纪 6 0年代中后期TC强度变幅小 ,进入 2 0世纪 70和 80年代后有所增大 ;(3) 11月TC平均增强速度最快 ,2月最慢 ,8月是TC强度变幅较小的月份 ;(4) 0 8时 (北京时 ,下同 )TC平均增强速度最快 ,14时最慢 ,平均减弱速度无明显日变化特征 ;(5 )TC发展较快的一个主要区域是 12 .5~ 2 0°N ,132 .5~ 15 0°E ,TC平均减弱速率的高值区在岛屿和大陆沿岸。在南海中部活动的TC平均强度变幅不大。依据平均值与标准差的数学涵义 ,给出了TC强度稳定、缓慢变化和迅速变化的标准。在对各级强度变化发生频率的年代际、年际、月际、日变化以及区域分布特征分别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给出了在大陆和岛屿附近迅速增强样本和在远离陆地的洋面上迅速减弱样本的一些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156.
沈阳近50年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47~2000年沈阳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对气温距平求直线回归方程和10a滑动平均值的方法,分析沈阳近50a的气温变化情况,结果为:沈阳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157.
云迹风在热带气旋路径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一系列四维变分同化试验对GMS5卫星资料反演的云迹风资料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初始化及路径数值预报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同化资料为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GMS5水汽和红外云迹风资料,其中70%在400hPa以上,50%集中在200~300hPa。应用美国NCAR/PSU中尺度模式MM5及其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同化窗口为6h,对初始时刻和6h后的云迹风进行同化。同化前对云迹风资料进行了简单的类似ECMWF初值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对2002年8个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共进行了22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同化云迹风对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有一定改善,12,24,36和48h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降低5%,12%,10%和7%,但同化云迹风的作用与初始气旋强度有关。选择初始中心海平面气压960hPa作为强、弱气旋的分类标准,则11个较强气旋平均路径误差12h减小了13%,12h以后的预报误差减小率维持在20%以上。而对于11个较弱气旋,平均路径误差反而略有增加,说明同化云迹风资料对不同初始强度的气旋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强度较强的热带气旋往往具有较为深厚的垂直结构,因此受高层大气流场的影响更明显;同时,较弱热带气旋的云迹风观测相对稀少且凌乱,并且更容易受环境气流的影响,因此对于较弱的热带气旋,当模式变量与模式或变量之间在同化后不够协调的话,就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8.
湘、黔地区张家界、遵义一带分布有黑色岩系型Ni-Mo-PGE矿床,对Re-Os同位素研究发现张家界和遵义两地矿床虽相距400km,但它们是同一期矿化作用的产物,其等时线年龄(542Ma±11Ma)为金属矿物生成年龄,也为矿化年龄,接近前寒武纪和寒武纪的分界时限,而铷-锶测年一般被认为是反映后期构造热事件年龄,研究发现Rb-Sr等时线年龄大约为277Ma±37Ma,相当于石炭与二叠界线年龄(290Ma),属于海西晚期。Rb-Sr同位素体系与Re-Os同位素体系有显然不同的物质来源。Re,Os同位素显示它们是同一期矿化作用的产物,而187Os/186Os=16.355~96.664(平均62.081),不仅高于陨石和地幔的相应值,也高于海洋沉积物的比值,其下限值与地壳的均值较为接近,体现了陆相壳源特征,显然黑色岩系的物质来源多样,不限于海水。87Sr/86Sr为0.7120±0.0020,明显高于玄武岩的值(0.704),而比陆源硅酸盐的值(0.720)偏低,表明为陆源物质和深源物质的混合物,而且深源物质对87Sr/86Sr的影响大于来自于岛弧间浅海陆棚地区的陆源物质。因为后生期构造热变质事件与有机质的热解过程或热演化史相关,所以该过程应影响了成矿早期富集的PGE元素在后生期,伴随着热变质事件而出现在富烃有机质流体中的活化、迁移以及再次富集。  相似文献   
159.
洱海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控制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建立了洱海湖泊及湖湾的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利用洱海2001 2011年连续11年的水动力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度较好,表明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在考虑水质环境背景浓度的前提下,通过水质模型量化各个入湖排污口对水质控制点的贡献率,并对各水质控制点和入湖排污口的浓度进行约束限制,最终利用单纯形法求解得到各入湖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计算结果表明,北区三条河流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本身流量相对较大,所以允许排放总量也较大,总氮、总磷和CODMn的允许排放总量分别占到整个洱海允许排放量的47%、53%和49%.洱海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控制分配研究对于洱海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0.
琼东上升流(EHU)是南海北部最强劲的上升流系统之一。它的水动力过程已经被很多研究所揭示,但是它的浮游植物群落依然不清楚。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2015年上升流季节的航次数据,我们首次阐明了琼东上升流区域(EHU)和其临近区域雷州半岛东部上升流区(ELPU)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的空间结构。在夏季季风的驱动下,我们在琼东沿岸发现了一个显著的低温高盐冷舌。由于雷州半岛东部大陆架宽广平缓,ELPU比EHU相对较弱。在EHU,由于受潮汐和风浪混合的影响,高溶解氧浓度 (>6.0 mg/l)几乎从表层延伸到30米深度。其次,低溶解氧的海水(<6.0 mg/l, 缺氧)被上升流从底层抽吸到上层。ELPU和EHU相比有更差的DO状况,在EHU,底层DO浓度由于大量的消耗,浓度甚至低于3.5 mg/l。在EHU,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30米水层而不是在表层,约为1.5 mg/m3。这表明了上升流对于浮游植物生长和DO分布的影响范围。由于营养物质输入丰富, ELPU处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比EHU高很多。在EHU处,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大值可以达到4.0 mg/m3。浮游植物生物量在EHU和ELPU的沿岸区域则降低到了大约0.2~0.3 mg/m3,而这个值与远海接近。在EHU的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被硅藻所主宰,大约占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50%。原核生物(大约40%)、绿藻(大约20%)、原绿球藻(大约20%)组成了EHU的近岸的主要群落。在ELPU,硅藻大约占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0%,其次是绿藻,这表明与EHU相比,这个区域是一个相对不同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