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东北三省 5~9月大于等于10℃积温距平和水稻年景指数作为判断冷害年因子 ,用聚类分析方法将 1951~1995年划分成4类年型并进行判别分析 ,选出 19种对分类影响较大的环流特征量再进行判别。分析几个严重冷害年的环流特征量 ,得出典型冷害年的主要环流特征是 :西太平洋副高较弱 ;极涡中心位置偏南 ;亚欧及大西洋地区纬向环流较弱 ,经向环流盛行 ;前期冬季东亚槽位置偏西  相似文献   
2.
沈阳近50年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47~2000年沈阳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对气温距平求直线回归方程和10a滑动平均值的方法,分析沈阳近50a的气温变化情况,结果为:沈阳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3.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分析场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城区暴雨的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以下城区上空水汽含量占整层的80%以上,地面比湿呈现快速增加后减少的变化,比湿峰值对应的并不是强降水的最强时刻。强降水发生前,城区地面周围的湿度分布不均匀,水汽输送主要以南北向为主。比湿的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降水前风向和风速的快速变化,其中主要是南风分量的贡献。城区上空垂直方向上水汽主要是850 hPa向上输送,850 hPa以下输送强度逐渐减弱。伴随着强降水的开始,水汽的垂直输送转为高度层越低,输送强度越大。强降水发生时,地面U、V方向上水汽通量快速减小。强降水发生后,地面和高空水汽输送均发生了变化。大气可降水量与降水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降水量的大小主要是取决于水平水汽通量辐合的大小,水汽局地变化对可降水量的贡献较小。水汽通量的辐合、辐散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风场引起的辐合、辐散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2011.7.14”沈阳短时强降水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的预报、预警超级风暴单体引起的短时强降水,利用沈阳棋盘山多普勒雷达、营口多普勒雷达和自动站及地面、高空等气象资料,对2011年7月14日沈阳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辐合线和切变线提前于降水2 h产生,而且地面辐合线和切变线的位置与风暴的生成位置重合。强对流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特征,风暴出现弓形回波;速度图上存在“v”型入流缺口,相应速度场上出现中气旋,营口雷达基本反射率最大值达到61 dBz,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出现弱回波区和回波悬垂。当雷达回波发现中气旋,并预计此中气旋能维持1 h左右或者雷达回波发现弓形回波,沈阳棋盘山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超过45 dBz时,可发布短时暴雨或雷雨大风等强对流气象灾害预警。  相似文献   
5.
2002年7月沈阳地区连续强雷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2年7月11~15日在沈阳地区出现的连续强雷暴天气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纬度稳定维持的阻塞形势使东北冷涡滞留是强雷暴能够连续5d在同一地区附近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2002年7月11~15日在沈阳地区出现的连续强雷暴天气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中纬度稳定维持的阻塞形势使东北冷涡滞留是强雷暴能够连续5d在同一地区附近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北冷害年环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三省5~9月大于等于10℃积温距平和水稻年景指数作为判断冷害年因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951~1995年划分成4类年型并进行判别分析,选出19种对分类影响较大的环流特征量再进行判别。分析几个严重冷害年的环流特征量。得出典型冷害年的主要环流特征是:西太平洋副高较弱;极涡中心位置偏南;亚欧及大西洋地区纬向环流较弱,经向环流盛行;前期冬季东亚槽位置偏西。  相似文献   
8.
利用 1947~2000年沈阳月平均气温资料 ,采用对气温距平求直线回归方程和10a滑动平均值的方法 ,分析沈阳近 50a的气温变化情况 ,结果为 :沈阳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 ;各季变化幅度不同 ,冬季上升幅度最大 ,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