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278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428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tropopause height and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PBL) height as well as the variation of inversion layer above the floating ice surface are presented using 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 ) radiosonde sounding data and relevant data obtained by Chinas fourth 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 team over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86°-88°N, 144°-170°W)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0. The tropopause height is from 9.8 to 10.5 km, with a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52.2 and -54.10C in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Two zones of maximum wind (over 12 m/s) are found in the wind profile, namely, low- and upper-level jets, located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and the tropopause, respectively. The wind direction has a marked variation point in the two jets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southwest. The average PBL height determined by two methods is 341 and 453 m respectively. These two methods can both be used when the inversion layer is very low, but the results vary significantly when the inversion layer is very high. A significant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PBL height and the inversion intensity,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66, indicating that the more intense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is, the lower the boundary layer will be.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bviously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third arctic expedition zone (800-85° N). The PBL height and the inversion layer thickness a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at 870-88° N, but the inversion temperature is more intense, meaning a strong ice- atmosphere interaction in the sea near the North Pole. The PBL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the weather system and the sea ice concentration, which affects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相似文献   
102.
野外考察发现,雅布赖盆地红柳沟发育一套较完整的中侏罗统扇三角洲沉积地层。其中沉积亚相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沉积微相包括辫状河道、天然堤、决口、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从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河道沉积发育于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发育于强与弱水动力条件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而前扇三角洲则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沉积。对野外6个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化验结果用蜘蛛图解分析处理,得到样品所含微量元素V、Sr、Rb、B相对富集,而Zr、Cr、Ni相对亏损。通过对该地区样品w(Fe^2+)/w(Fe^3+)及气候指数计算表明,当时为弱氧化、半干旱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3.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水文地质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水文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文献追踪和分析,重点讨论了电阻率与含水率、渗透系数、含盐量等水文地质表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就该方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溶质运移动态监测以及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剖析,阐述了ERT探测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针对ERT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4.
辽宁丹东四道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道沟金矿床为辽东南地区重要的蚀变岩型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断裂构造、盖县组变质地层及区内岩浆活动的联合制约.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为中温、低盐度且富含CO2及CH4等挥发分的热液;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中温、高盐度的热液体系;矿区晚期阶段矿化流体具有较低的温度及盐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四道沟金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与区内燕山晚期三股流花岗闪长岩体活动有关;主成矿阶段流体可能来自其后的花岗斑岩等类脉岩活动;成矿晚期阶段流体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四道沟金矿床是燕山晚期不同来源及性质的热液先后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5.
随着苏北小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非常规储层日益成为重点勘探开发的对象。苏北地区老井测井资料复查,立足现有的常规测井资料,结合测试等资料,通过扎实的基础工作和测井评价技术和分析方法的进步和提高,重点在干、密、水、无中全方位找油,并对以往相对忽视和评价认识手段方法相对不足的低孔渗储层、特殊含灰低孔渗储层与低阻油层作为重点研究分析对象,对测井资料进行全面复查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油气成果。  相似文献   
106.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品种,目前包括细菌性疾病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氏气单胞菌是引起淡水鱼败血症和溃疡综合征的重要病原菌。从患病大口黑鲈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RNA序列和特定毒力基因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表明该菌为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含有aeractlipflagcaTOMPA I等毒力基因;药敏试验显示其对头孢曲松、氯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复方新诺明、左氟沙星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新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链霉素、阿齐霉素、环丙沙星等6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其他8种抗生素具有一定耐药性;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对大口黑鲈的半致死浓度为1.4×106 CFU/mL。维氏气单胞菌是水产养殖中的条件性致病菌,研究结果揭示了该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有利于丰富维氏气单胞菌属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鲈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Dmrt基因家族在后生动物性别决定与分化以及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等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dmrt家族基因在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横裂生殖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海蜇转录组测序获得的dmrta2基因片段为基础,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海蜇dmrta2基因的cDNA全长,并分析了其在横裂生殖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海蜇dmrta2基因cDNA全长为1 804 bp,开放阅读框为1 011 bp,所编码蛋白质含33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7.25 kDa,理论等电点为9.11。预测海蜇dmrta2编码蛋白为亲水性蛋白质,无跨膜区域,不含信号肽。在33至79位氨基酸之间具有dmrt基因家族保守的DM结构域,与珊瑚、果蝇等物种的同源基因相应区域高度一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海蜇DMRTA2与鹿角珊瑚DMRTA2和DMRT3以及海葵DMRTA2的亲缘关系最近。原位杂交显示dmrta2基因在海蜇横裂生殖后期主要表达于感觉缘叶原基位置,在初生碟状体中表达于感觉棍位置。研究结果表明,dmrta2基因参与海蜇横裂生殖过程,可能主要与感觉棍神经系统的分化发育相关,研究为进一步解析海蜇等钵水母横裂生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8.
青海省化隆县柏木峡地区构造及岩浆岩发育,根据在该区实施的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各元素异常套合好,同时在异常区见有金矿化点及铅矿化点,认为该区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济宁市翟村铁矿勘查过程中取得的体重测试值与磁性铁品位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2.74+0.026x,经显著性、精度检验并结合实际实践,证明该一元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该方程预测翟村铁矿区小体重值。  相似文献   
110.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