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岩体弹粘塑性显式波动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反映地震动传播特性的分析方法是准确描述岩体地震反应的基础。基于显式波动有限元,采用能够考虑应变率影响的弹粘塑性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岩体地震反应的新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以均质岩石边坡为例,计算了EL-CENTRO波输入下边坡的位移和应力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采用粘弹性本构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初步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方法能够较合理地计算出地震作用下边坡的永久位移和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82.
汶川特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原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远离震中的汉源县老县城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到了严重震害,是Ⅵ度区内的唯一的Ⅷ度烈度异常区.汉源的地震烈度异常现象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汉源科学考察基础上,介绍了汉源震害情况,收集和整理了汉源县城及附近有关工程场地的强震和土体力学参数资料.通过背后山滑坡体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汉源附近强震台记录的比较,从传递函数角度分析了背后山滑坡复活对烈度异常的影响,研究了汉源特殊土层结构对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背后山滑坡的复活和特殊土层结构的放大作用等场地条件的影响是引起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所得结论对进一步分析汉源烈度异常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汶川大地震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中,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汉源县出现了明显烈度异常现象,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表现尤为明显.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在汶川大地震第一阶段科学考察中,相关调查小组对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开展了相应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处烈度异常现象确实存在,烈度异常与该处局部场地条件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4.
本文结合弹塑性反应谱的研究,给出了求解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位移需求的基本步骤,并采用不同的R-μ—T关系计算了某15层混合结构的位移需求。结果表明:选取不同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需求有一定的偏差,偏差大致在25%以内,其中Newmark&Hall模型会较大幅高估结构的位移需求。通过比较,本文最终选取吕西林、周定松模型,其估计的位移需求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的偏差基本控制在30%以内,可以为工程界接受。对比分析不仅表明了选取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说明弹塑性反应谱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估计此类结构位移需求的方法,在混合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下结构的振动特性与地面结构有很大不同,针对于地下结构特点的抗震分析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简要总结了原型观测方法的特点及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理论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对近些年来地下结构振动模型实验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对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6.
薄万举  高福旺 《地震》2005,25(3):91-94
地倾斜与孕震地点存在一定的关系, 即强震前地倾斜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有序性。 基于这一结果对张北地震前的地倾斜方向分布进行了研究, 显示张北地震前地倾斜方向确有指向或背向震中的趋势。 文中探讨了确定孕震区的方法, 利用截止到2004年8月的资料, 对华北、 新疆和川滇地区的地倾斜方向进行了研究。 在华北地区目前地倾斜方向线相交的区域有京津唐地区和山西带, 覆盖面积较大且较为分散, 难以勾画出显著的异常区。 在新疆和川滇地区也未发现类似张北地震前地倾斜方向线集中到同一区域的现象, 故认为截止到2004年8月, 上述区域不具备强震前地倾斜异常空间配套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87.
在高级变质区会全栈“穹形构造”西缘“线性构造矿源域”基础上,经过古生代,特别是中生代的构造-岩浆作用改造叠加,在王家店花岗岩体风部、边缘、岩体之外,形成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其深部潜在远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8.
The western Barents Sea continental margin, between 74° and 77°N, comprises 7–8 km post-Paleocene sediments. The margin sediment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four seismic sequences dated by seismic correlation to adjacent areas. This chronostratigraphy shows that the uppermost three sequences are of glacial origin, deposited during the last 2.3 m.y. A huge sedimentary wedge, the Storfjorden Fan, was deposited in front of the Storfjorden Trough between 2.3 and 0.44 Ma, whereas during the last 0.44 m.y. a more evenly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observed. The outbuilding of the fan is related to the onset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glaciations causing intense glacial erosion of predominantly consolidated rocks. Seismic facies interpretations indicates that the fan outbuilding was connected to large-scale mass movements. Within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glacial sequence parallel and continuous reflectors and locally disturbed pattern on the upper slope are associated with downslope change in facies. Volumetric calculations, based on velocity studies and isopach maps, have been used to quantify Cenozoic erosion, sediment yield, sedimentation and erosion rates. Approximately 3300 m of post-Paleocene erosion is calculated within the drainage area of the Storfjorden Fan, of which about 1700 m was eroded in late Pliocene-Pleistocene times giving an average denudation rate of 0.63 mm/yr.  相似文献   
89.
殷其雷  博坤  李忠 《探矿工程》2008,35(5):9-12
河北涿鹿锰银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干旱缺水,传统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技术钻进效率低、成本高、施工周期长;此外,设计勘探孔为斜孔,增加了施工难度.采用贯通式潜孔锤全孔反循环钻进技术进行生产性试验,实践表明,该工艺方法能够解决该矿区的钻探难题,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0.
首都圈断层形变空间信息合成图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薄万举  郭良迁 《地震》2001,21(3):98-103
用四点组斜率信息法全时空处理了首都圈全部跨断层短水准和短基线测量资料,然后以观测台9或测点)为单位,将同一处多条测线的资料进行了信息合成,得到了以台点经纬度为坐标,以合成结果为信息量的形变前兆信息的空间分布序列图像。这些图像随时间的变化类似气象云图,对首都圈附近6级以上强震分布撤离位有一定的批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