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冰川构造是冰川“侵蚀-堆积-变形”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单纯的冰川地貌与沉积记录分布范围更广、保存能力更强,但中低纬地区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利用地貌学、运动地层学和释光年代学方法,对西藏东部玉曲河源地区冰川构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区内存在两期具有不同运动性质和运动方向的冰川构造作用,其性质特征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在时间上主要与冰川规模及其派生的冰川动力条件差异有关,在空间上主要与冰床下伏基岩性质、区域和局部地貌条件以及排水条件的差异有关;根据上覆地层年代资料,推测其形成年代不晚于倒数第二次冰期。综合区域资料认为,约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河源区先后经历了分别由冰原过程、山谷冰川过程、泛冰过程和河流过程主导的四个阶段。本研究有助于区域较老冰川作用的识别与重建,也可为传统地质构造和冰川构造的甄别,区域变形特征解释和历史重建,以及断层活动性的有效鉴别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62.
岱海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周缘断裂系的东北角,总体走向NEE,南北两侧均由断裂控制.岱海盆地南缘分布两条平行于边界断裂的地貌陡坎,延伸方向65°,总长约20km,形似断层陡坎.本文用开挖探槽、分析地层沉积过程的方法,查明了这两条地貌陡坎均为全新世形成的湖岸阶地的前缘陡坎,不是断裂活动错断地表的结果.结合全新世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湖岸阶地的形成时间和过程.一级陡坎形成于2115±80aB.P.之后,记录了最后一次高湖面的位置;二级陡坎形成于10000aB.P.至6165土105aB.P.之后,即全新世暖期开始之后的第一次湖侵至岱海第二次大的湖侵期.二级陡坎地层沉积记录了两次大的湖进湖退过程,第一次湖进时间为10000aB.P.,湖退时间9450±1260aB.P.;第二次湖进时间6700aB.P.,湖退时间6165± 105aB.P.,其间有一次级湖退过程,时间为7620±930aB.P..两级阶地前缘陡坎的形成时间与孢粉等记录的中国北方全新世温度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63.
内蒙古河套盆地晚更新世晚期化石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套盆地上更新统地层发育,在盆地北侧的山前构成台地,为一套黄色、灰白色河湖相砂砾石层,夹黄绿色粉砂、细砂层,产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包括5目19属,其中诺氏古菱齿象化石点9处、披毛犀7处、马鹿7处、大角鹿2处,并发现了属于大角鹿演化晚期阶段的新种化石包头大角鹿。哺乳动物群化石中既有喜冷的披毛犀、普氏野马、马鹿等,也有喜温湿的诺氏古菱齿象。除了象类以树干、干草类为食、虎和鬣狗为肉食类外,其余均为以草原生存的大型食草动物。地层和化石的年龄表明该动物群较萨拉乌苏动物群更为年青,建议定名为包头动物群,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同位素年龄为距今4.0~2.2万年,是在河套古湖周边生息繁演、适应于较为温凉气候条件和稀树草原环境下生存的一个食草动物群,末次冰期以后大多数哺乳动物已灭绝。包头动物群明显地晚于萨拉乌苏动物群,与峙峪动物群和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动物群具有较多的相似处,应同属晚更新世晚期动物群。  相似文献   
64.
岱海流域地貌演化及其对断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戴维斯的地貌侵蚀循环学说为基础,运用SRTM-DEM数据、高程-面积分析法和水系分支比研究流域地貌发育。首先运用R ivertools软件平台从DEM数据中提取岱海流域内独立的11个小流域,其中7个位于蛮汉山山前断裂北侧的山地中,另外4个位于盆地南缘断裂南侧的山地中;然后计算每一个流域单元的高程-面积积分值和水系分支比。北侧7个小流域积分值为0.567~0.324,从西向东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南侧4个小流域积分值为0.373~0.425,数值之间比较接近。北侧7个小流域水系分支比的为2.079~2.628,从西向东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南侧4个小流域的水系分支比为2.066~2.138,数值之间比较接近。高程-面积分析法和水系分支比分析表明,北侧7个小流域均反映蛮汉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性从西向东逐渐减弱的趋势;南侧的4个小流域均反映岱海南缘断裂沿由西向东的活动性没有明显的变化。北侧7个流域高程-面积积分值与水系分支比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线性相关;两种指标综合成的主因子的变化范围是1.337~-1.699,从西向东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多种分析方法均表明,蛮汉山山前断裂从西向东活动性有减弱的趋势,而岱海南缘断裂从西向东活动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5.
根据灰色系统的一阶灾变模型,对台湾海峡7.3级地震的ML≥5.0级余震进行了预测,给出了未来可能的发震时间;根据汕头市国际大酒店地下室记录的这次地震的地面加速度时程,反演计算得到了基岩加速度时程,据此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并对地基震害作了分区。  相似文献   
66.
High-resolution δ13C records are presented for the Miocene benthic foraminifers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 andC. kullenbergi (24-5 Ma) and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 (18-5 Ma) from ODP Site 1148A (18° 50.17’N, 116° 33.93’E, water depth 3308.3 m),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general pattern of parallel benthic and planktonic δ13C shows a decrease trend of δ13C values from the early-middle Miocene to the middle-late Miocene. Two distinct δ13C positive excursions at 23.1-22.2 and 17.3-13.6 Ma, and two negative excursions at 10.2-9.4 and 6.9-6.2 Ma have been recognized. All these events are cosmopolitan, providing the good data for th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the global oceans as well as for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the global carbon reservoir and its corresponding climate.  相似文献   
67.
水库地震震级预测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于1987年提出用水库“综合影响参数E”预测水库地震最大震级M的方法以来,为许多工程和科研人员引用或讨论.后来,除E外我们又增加了最大库深Hmax,并把它们都视为具有随机统计偏差的变量进行回归.为使关心的读者更多了解本法,本文讨论了回归变量的物理意义及其随机性、回归方法、几种回归结果的比较,以及实际应用时的修正问题.  相似文献   
68.
众所周知,水库是可能产生灾难性地震灾害的工程之一,广东省现有大中型水库近三百座(图1),其中土坝占93%,这些水库大多已建成数十年;建库当时也未充分考虑地震影响,为了响应“国际减灾十年”的号召,有关部门要求对这些水库的土坝进行震害预测,以便进行科学的工程决策,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显然,这项任务既重要又繁重。为此,提出两步评估方法:第一步为初评(或称速评),初评认为地震危害性不高的土坝,原则上可不再进行第二步--详评,这样,大大减少了详评的工作量,已完成的初评结果表明,需进行详评的土坝占全部土坝的12%。  相似文献   
69.
对四川软玉猫眼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软玉猫眼主要由透闪石组成。岩石薄片观察表明,透闪石主要呈近于平行定向排列的显微纤维状,显微纤维变晶结构是软玉呈现猫眼效应的根本原因。透闪石的形成有不同的期次:早期为短柱状,呈斑状变晶;中期为片状,呈集合体对短柱状交代。晚期为近于平行定向排列的纤维状。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透闪石纤维相互穿插绞合是玉石表现出高韧性和较强抗断裂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作者前文曾对土坝震害给出速评分析结果,但回判标准差仍嫌偏大。本文对资料进行了筛选,去掉烈度为V度和X度的部分震例,震例数由180个减少到186个。考虑到震害与影响震害的诸因素间可能存在高度非线性关系,本文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对土坝的震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回判标准差由0.708降低为0.486,即降低了3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