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992.
雷击大地密度Ng作为一个重要的气象参数,直接影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科学计算。Ng数值的获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地闪定位网络系统提供,一种是按Ng≈0.1T_d(年均雷暴日)估算。在利用后一种方法获取Ng值时,简单地取0.1T_d并非科学。因为T_d是较大区域范围的平均值,未必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项目所处区域的真实值;况且Ng值不仅受T_d的影响,还与雷暴时间、雷暴路径、闪电特征、雷灾频次与强度有关。因此,利用后一种方法获取Ng值时,需计入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基于对影响Ng的各种气象因素的分析,将焦作市按行政区划定为65个区域,根据各个区域的气象环境,分析出各个区域的雷电灾害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设定风险系数,并结合周边区域气象因素对该区域的影响,计算出Ng的修正系数,修正Ng的取值,使修正后的Ng值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993.
佳木斯地块中部桦南隆起区广泛发育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这些岩石的成因对深入探讨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二叠世(267±2Ma),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岩浆起源可能和俯冲板片产生的熔体有关,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而正长花岗岩形成于中三叠世(244±2Ma),地球化学揭示其岩浆起源于下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点。上述特征表明,研究区在中二叠世处于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与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于佳木斯板块之下的构造作用相关,而中三叠世处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俯冲此时已经消失,古亚洲洋已经最终闭合,因此三叠纪应该为中亚造山带重要的地质转折期。  相似文献   
994.
关勇 《干旱区地理》1996,19(4):91-95
对《干旱区地理》5年的刊载论文的学科分布、栏目分布、出版时滞、篇密度、论文来源分布、引用文献等方面,运用统计与分析对比的方法予以回顾和总结,旨在对发表论文及信息质量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估,以期进一步提高《干旱区地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5.
导致整体联想激活的一种局部图像组合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泽群  李德仁 《测绘学报》1998,27(3):238-245
本文探讨局部图像的组合构造记忆模式,并借此寻找能导致整体联想激活的方法。通过对记忆模式及其表达的讨论,文中引入了指标向量与九宫记忆模式的概念,它来源于对图像的规则分割;利用九宫格中的若干宫格,可对九宫格内的其他部分进行联想。  相似文献   
996.
河谷城市小风条件下的近地层湍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兰州城市和郊区皋兰县冬季同期的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城市和郊区的湍流强度、脉动速度标准差和湍流的欧拉时间积分尺度等湍流特征量,并与其他地区的湍流观测量进行了对比,从而揭示了兰州河谷城市小风条件下的大气湍流特征。  相似文献   
997.
尹观  王成善 《矿物岩石》1998,18(1):95-101
本文对西藏南部中白垩世黑色页岩中的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和两次大洋缺氧事件的形成、发展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西藏南部中白垩世期内,在仲玛期及其稍后的沉积时期存在两次大洋缺氧事件,定两次缺氧事件在时间上可与国际上的Cen-Tur和Con-Sant时期的全球大洋缺氧事件相对应;该区这两闪大洋缺氧事件的形成、发展,是与当时全球特定的的生态环境和全球性的地壳构造运动、大规模的海侵、火山喷发等重大地质灾变事  相似文献   
998.
SinceHess(1964)foundforthefirsttimethediferenceof0.3km/sbetweenthevelocitiesoflongitudinal(P)wavesperpendiculartoandparalelto...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以黄河边上现代不对称波痕的形成为例,结合民和盆地下白垩统第8岩组沉积环境进行类比分析,一改过去传统的"浅水"认识,而把它定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因而不对称波痕不能作为某一种沉积环境,它可以广泛生成于不同的环境。因此应更多强调综合分析、类比分析、层序基本单元和体系域分析,使盆地岩石地层单位的古环境解释建立在可靠的理性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00.
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2003—2016年的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长三角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STIRPAT模型探讨城镇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 2003—2016年,长三角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均有提升,且城镇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大于生态环境质量。长三角形成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城镇化水平高值集聚,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明显且空间差异小。② 长三角城镇化明显改善本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对相邻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本城市而言,多维的城镇化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层面疏解生态环境压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人口集聚和结构优化为特征的人口城镇化,促进消耗集中、排放集中,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以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城镇化,通过产业集中布局和创造经济效益,在资源配置和污染治理上发挥集聚效应,并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资金支持。对相邻城市而言,城市的城镇化“虹吸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城市的产业转型和环境规制会使污染向相邻城市转移,从而对相邻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