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36篇
  免费   18909篇
  国内免费   43202篇
测绘学   2922篇
大气科学   21786篇
地球物理   13190篇
地质学   36147篇
海洋学   16165篇
天文学   987篇
综合类   4803篇
自然地理   2647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633篇
  2021年   958篇
  2020年   2095篇
  2019年   5507篇
  2018年   5824篇
  2017年   5475篇
  2016年   5554篇
  2015年   4907篇
  2014年   4393篇
  2013年   4954篇
  2012年   4615篇
  2011年   4444篇
  2010年   4425篇
  2009年   3769篇
  2008年   3031篇
  2007年   3059篇
  2006年   2637篇
  2005年   2564篇
  2004年   2825篇
  2003年   2568篇
  2002年   2279篇
  2001年   2090篇
  2000年   1738篇
  1999年   1841篇
  1998年   1906篇
  1997年   1970篇
  1996年   1548篇
  1995年   1474篇
  1994年   1312篇
  1993年   1290篇
  1992年   1088篇
  1991年   812篇
  1990年   758篇
  1989年   645篇
  1988年   549篇
  1987年   415篇
  1986年   347篇
  1985年   270篇
  1984年   290篇
  1983年   172篇
  1982年   211篇
  1981年   149篇
  1980年   110篇
  1979年   109篇
  1978年   46篇
  1977年   42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方念乔  胡超涌 《地学前缘》2008,15(4):132-137
文中讨论了一种评估古气温变化的新方法。我们成功地利用石笋流体包裹体所捕获的Xe/Ar比值,重建了末次冰盛期以来盛行东亚季风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演化。一种表达成ln(CXe/CAr)的对数式被证明与冷暖周期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研究的石笋中所提出的δ13C与Mg/Ca曲线一般随区域古气温波动而变化,但不能排除其中有另类气候信号的叠加。我们的工作则明确地指出,流体包裹体所记录的Xe/Ar在各种反映温度变化的替代指标中可能是最好的一种。整体而言,ln(CXe/CAr)曲线与那些基本随暖期和冷期振荡的曲线保持一致。将稀有气体曲线与δ13C和Mg/Ca信号整合对比之后,我们在研究区划分出末次冰盛期以来8组暖/冷旋回。整合后的气温变化模式合理地解释了过去20000年里的区域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62.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气的生成期对其成藏有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尚缺少可信、有效方法来对此进行评价。针对这一难题,考虑到无论生物气的生成机理如何,都是一个有机元素之间的物质平衡过程,文章探索并建立了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的元素平衡法,并利用松辽盆地大量的实际分析数据,对这一评价方法(模型)进行了标定和应用。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生物气的生成可能主要发生在800m以浅的埋深条件下;区内源岩生物气的生成量约为285.0×1012m3;生物气的主要生成期在嫩江组沉积末期之前。  相似文献   
963.
生物气CO_2还原途径中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历史中,CO2/H2还原产甲烷作用对生物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主要为CO2/H2还原型生物气。笔者以CO2/H2还原生气理论为指导,进行不同初始碳同位素值和不同赋存状态碳源的生物模拟实验,研究CO2/H2还原产气过程中发生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中δ13CH4值与底物的δ13C值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反应母质过量的情况下,碳源的赋存状态可以影响产物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以游离形式CO2还原产生的甲烷δ13C值,相对于以HCO3-、CO23-离子形式产生的甲烷δ13C值轻。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田实例分析,探讨了该区生物气的主要底物CO2的来源及赋存状态,对评价盆地生物气资源和有利勘探区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