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60篇
地球物理   394篇
地质学   732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I~-对4,4′-四甲基二氨基二苯甲烷(4,4′-TMB-DPM)与氯胺T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碘的方法。采用不等流速合并带法,分析速度快、节省试剂、灵敏度高。与高温水解法释放I~-相结合,使样品处理简单、干扰离子少。对于含I~-10μg/L的水样,其RSD(n=19)为1.1%,检出限为0.3ng/ml。用于水系沉积物、土壤分析时,含碘1.6×10~(-6)的样品RSD(n=10)为6.1%,检出限为0.08×10~(-6)。测量速度50N/h。  相似文献   
142.
应用能把不同精度和完整性的地震资料甚至考古地震资料结合起来,估计震源区的地震矩年变化率的方法,计算了地震矩年变化率.在此基础上,把区域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型应用到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地震时间间隔和上次地震的震级正相关,表明该模型是成立的.其震源应力积累参数之一的c值小于全球板缘地震得到的平均值0.33,说明地震复发周期与上次地震震级的相关性较弱,体现了中国大陆地震不同于板缘地震,意味着板缘地震和内陆地震模型存在差别.并用此模型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3.
由震源机制解反演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兴信  邵辉成 《地震学报》1999,21(4):354-360
使用1920~1996年的震源机制资料,分区反演了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最大主压应力1轴在西藏高原和中国西部成近南北向,华北成近东西向.在中国中部,1轴在北段成北北东-南南西向,中部成近东西向,南部成北北西 南南东向.最小主压应力3轴水平投影除在中国西部与1轴为斜交外,大多数地方为正交.中等主应力2相对大小R值在西藏高原最低,为0.10~0.30,并很快地向东北过渡到0.60~0.90高值区.实测和反演的断层破裂面多分成共轭的两组.结合主应力方向和R值,把中国构造运动特征分为7类.断裂类型大多数为具有中等R值的走滑型,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中国东部以及西藏高原内部;少数为逆断型,分布在中国西部和西藏高原北缘.正断层分布在西藏高原的南缘,相应R值也较小.   相似文献   
144.
通常采用基于梯度的数学规划方法求解地下水管理模型,如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但对于高度非线性、非凸的优化问题,尤其是涉及到经济或环境的地下水管理模型,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地寻找全局最优解。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非线性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的遗传算法,并以山东羊庄盆地分布参数地下水系统非线性管理模型为例,给出了用遗传算法在求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找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45.
中国东南陆缘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东南地区11822个重力数据、30″×30″数值地形模型和WDM94重力位模型,以Stokes理论为基础,采用低通滤波方法处理远区影响,计算了中国东南陆缘2.5′×2.5′格网重力大地水准面,其结果与福建、山东的GPS水准相比较,精度分别为±0.124m和±0.062m。  相似文献   
146.
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景观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曾辉  邵楠  郭庆华 《地理学报》1999,54(3):253-262
本文以1988年-1996年6个时段景观遥感类型图为主要信息源,利用信息熵法和空隙度指数法对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的景观异质性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异质性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开发区主要呈宏观异质性分布,果园,农田和林地呈微观异质性分布,城镇和水体的异质性分布特征均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7.
结合红外精密测距在信阳市燃气混气站场区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大气对红外测距的影响;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验后方差估计的自由网平差模型,使结果获得了亚毫米级的精度,并将F检验方法应用于变形分析中,得到了同观测结果相一致的结论,从而提高了工程岩土体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8.
This study on the cy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body wall ,aspiratory intestine and crissal bursa in Urechis unicincuts by light microscope(L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dy wall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ich in H2S was not obvious,that the wall color of the aspiratory intestine in H2S rich environment changed from normal semitransparency to dark brown.that its epithelia were disassembled and the electron density of its cytoplasm matrix was lower;and that in H2S rich environment many basoplhilic granules occurred in the epithelia of the crissal bursa.Granules with single membrane and myelinefingure were found with TEM.  相似文献   
149.
上海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89~1998年上海逐日4次气象观测资料,应用美国特拉华大学的SSC天气分类方法确定逐日天气类型,形成了10年逐日天气类型日历。并通过天气类型与死亡率的对比分析,确定MT+类型是上海地区形成热浪的“侵人型”气团,是具有最高死亡率的天气类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MT+类型下因受热浪侵袭而超正常死亡数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海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系统。通过1999年气象和死亡实况资料检验,系统对热浪及因此引起的死亡具有较好的监测和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150.
Compression wave velocityV p has been measured on 10 representative rock samples from the Early Mesozoic granulite and mafic-ultramafic cumulate xenoliths population from the Harqin area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for short Inner Mongolia) as an aid to interpretingin-situ seismic velocity data and investigating velocity variation with depth in a mafic lower crust. The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t constant confining pressures up to 1 000 MPa and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20 to around 1 300°C, using the ultrasonic transmission technique. After corrections for estimatedin situ crustal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 elastic wave velocities range from 6.5 to 7.4 km·s?1,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components of the Early Mesozoic crust-mantle transitional zone. Combining with previous experimental data, we have also reestablished the Early-Mesozoic continental compression velocity profile and compared it with those of the present and of the different tectonic environments in the world. The result shows that it is similar to the velocity pattern of the extensional tectonic area, providing new clues to the Mesozoic continental structur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