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8篇
  免费   1227篇
  国内免费   1707篇
测绘学   992篇
大气科学   687篇
地球物理   930篇
地质学   3168篇
海洋学   657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428篇
自然地理   70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406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介绍了在建筑场地及厂房内部无控制网的情况下,利用精密工程测量的手段和方法,检验校正设备,提高安装精度,解决设备安装后存在的安装定位不精确问题的方法,以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3.
一种基于双重距离的空间聚类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传统聚类方法大都是基于空间位置或非空间属性的相似性来进行聚类,分裂了空间要素固有的二重特性,从而导致了许多实际应用中空间聚类结果难以同时满足空间位置毗邻和非空间属性相近。然而,兼顾两者特性的空间聚类方法又存在算法复杂、结果不确定以及不易扩展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引入直接可达和相连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距离的空间聚类方法,并给出了基于双重距离空间聚类的算法,分析了算法的复杂度。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双重距离空间聚类算法不仅能发现任意形状的类簇,而且具有很好的抗噪性。  相似文献   
64.
通过数值试验对高原地表反射率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同时对观测的近40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地表反射率增加是我国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控制因子之一,它能造成东亚夏季风和高原夏季风的显著减弱,使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方变暖,南方变冷,季风降水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65.
66.
桩基施工将引起周边地层位移和邻近隧道结构变形,以南京龙津桥改建项目桩基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研究钻孔灌注桩施工全过程各工况条件对地层位移场和邻近既有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钢套管的护壁作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地层位移和隧道结构变形较小,说明采用“钢套管边旋压边取土”、“群桩间跳施工”等工艺,对周围土体扰动影响程度较小,建议近隧桩基工程采用全套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监测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7.
根据67个随机格网样点和分层抽样样点的耕层土壤氮素含量,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等方法研究了环溪河流域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溪河流域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0g/kg和53.31mg/kg。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其低值中心区(〈0.5g/kg)位于团结村不规则三角形区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增加;高值中心区(〉0.8g/kg)主要位于走马村椭圆状区域。区内土壤碱解氮其高值区(〉75mg/kg)主要分布在深弯村以西,低值区(〈33mg/kg)主要分布于窝窝店村和杨柳村一带。影响区内土壤氮素含量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地貌和坡度。  相似文献   
68.
分析了27个紫色土丘陵区土壤样品的机械组成,运用分形模型计算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D=2.817—3.030),探讨了分形维数D与土壤粒度组成、土壤抗蚀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与土壤有机质含量(O.M)、土壤容重(B.D)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能够很好的表征土壤质地,重点反映〈0.05mm的细颗粒物质,尤其是粘粒,其次是粉粒;与土壤有机质含量(O.M)、土壤容重(B.D)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分形维数D还能作为评价土壤水土流失和土壤生态恢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69.
扬子与华夏地块间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巨型板块缝合带—华南中部复合混杂岩带,由北东向、近东西向、北北东向三组方位的次级韧性剪切带分支、复合成“网格状”构造阵列。对其次级北东向剪切带(进贤—婺源韧性剪切带)进行的构造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发现从剪切带边部至中心,随着剪切程度的逐渐增强,金、铜元素含量逐渐增高,锌元素含量逐渐降低,铅、银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略有降低的趋势;金元素有两个峰值点,一个出现在韧性剪切最强的糜棱岩中,另一个出现在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糜棱岩化岩石之上的晚期脆性破裂张性构造角砾岩中,说明韧性剪切及叠加在韧性剪切之上的脆性破裂均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从而为赣东北地区寻找金矿指明了方向,并为金的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理论研究积累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70.
SPOT5影像严格几何纠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SPOT卫星的成像原理和特点,讨论了对SPOT5卫星影像按共线方程法进行有控制点的几何纠正的方法,经对关中、陕北和陕南三种地形的影像纠正结果进行对比检验,证明了该方法精度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