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6篇
  免费   1875篇
  国内免费   2794篇
测绘学   1181篇
大气科学   1612篇
地球物理   1553篇
地质学   4876篇
海洋学   1297篇
天文学   139篇
综合类   607篇
自然地理   107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644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由于桩-网复合地基的结构形式比较复杂,难以采用解析法求得其应力和位移。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某桩-网法路堤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结果。计算结果显示,桩间土沉降线为悬链线,与现场位移监测结果吻合较好;桩身弯矩和桩土应力反映了桩-网复合地基的一些受力机理。分析认为,桩间土沉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土体本身压缩及桩侧弯引起的。  相似文献   
82.
莱州湾海湾扇贝养殖区海水中悬浮颗粒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10月和1998年6月,在莱州湾两个主要海湾扇贝养殖区-芙蓉岛海区和金城海区,各定点进行了24h连续观测和取样,并在实验室内分析了总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和叶绿素α的含量。结果表明,6月份金城海区的颗粒有机物和叶绿素α的含量均高于荚蓉岛海区;在10月份,芙蓉岛海区颗粒有机物的含量高于金城海区,但其叶绿素α的含量却低于金城海区,表明金城海区颗粒有机物的质量高于芙蓉岛海区。  相似文献   
83.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士兵  高珊  刘铭 《台湾海峡》2005,24(1):15-21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出现的比较早,而且范围比较大.本文通过对天气尺度的环境场、具有代表性的单站资料的对比分析,寻求大风出现的原因.还深入利用MM5模式对台风的气压场、风场、流场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对此次大风天气出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从流场分型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4.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通过电镜观察,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突,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突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相似文献   
85.
三苯基氯化锡对扁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2年4月-1992年6月以扁藻为材料进行半抑制深度三苯基氯化锡处理72h实验,用透射电镜观察观察中毒状态扁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线粒体发生水肿,内脊局部瓦解,基质内出现由双层膜包围的同心质膜轮;叶绿体内光合片层的网状结构被破坏,光合片层上下重叠成厚块状;蛋白核中央髓部肿胀,淀粉鞘破裂成多角形淀粉板,并分散在髓部周围;叶绿体基质中出现大量淀粉粒,眼点因受淀粉粒挤压而由藻体中下部移至  相似文献   
86.
本文探讨了电镜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淋巴样组织内颗粒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变化过程。颗粒细胞经鉴定为嗜酸性颗粒细胞,常存在于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靠近肌肉层的淋巴腔中,以具有大型非匀质颗粒为其主要特征。牙鲆肠淋巴样组织内嗜酸性颗粒细胞的变化可分为增长期、成熟期、分泌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嗜酸性颗粒细胞具有明显的外排现象说明肠淋巴样组织是鱼类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7.
虾蟹类亲体生殖营养需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虾蟹类生殖营养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各营养素对虾蟹类亲体成熟、生殖和幼体质量的影响.此外,就今后在虾蟹类亲体生殖营养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8.
The fragments of 350 bp in 28S rRNA from the closely related monogenea of trematoda, Neobenedenia girellae and N. melleni are obta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ed using a couple of special primers and then sequen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arison of 28S rRNA sequences, with only a base varying in 337 bp accounting for 0.3% genetic difference, from the relative species N. girellae and N. melleni parasitized on the different fishes in different farms displays that they possess a very high genetic similarity of 99.7%, higher than that of 99.41% for the single species N. melleni sampled in different areas, and the intraspecific divergence of N.melleni is 0.59%. Meanwhile, the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Neobenedenia and three Benedenia (i.e., B. lutjani, B. rohdei and B. seriolae) range from 2.08% tol 1.73%. In addition, UPGMA and MP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s are constructed and prov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Though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ults of genetic diversity for the two Neobenedenia show a high similarity, whether they belong to a single species or not are still undefined, and the more genes of them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ystematical and detailed morphological study.  相似文献   
89.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东海一直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地位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但作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东海海底地形的研究,以往简单趋势性描述居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不久前完成的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覆盖了东海部分外陆架、大陆坡全部、冲绳海槽和东部岛坡的一部分,取得了海量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的勘测多波束水深图和结合测区外的传统资料编绘的海底地形图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和系统研究东海的海底地形特征。在定量确定了陆架坡折线、陆坡坡脚线和东部槽坡坡脚线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平原和东部岛坡4大地形区,继之对各区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另外,从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东海海底地形发育的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整个东海地形分带明显,地形类型多样:大陆架十分宽阔,总体北宽南窄,从大陆向海平缓倾斜,发育了广泛的NW-SE向沙脊群,自大陆向东南呈扇形发散;大陆坡呈NE-SW向条带展布,海底地形陡峻,呈阶梯状下掉,总体北缓南陡,其上峡谷密布,上穿切外陆架,下直达海槽,同时坡麓上海台沟谷伴生发育;冲绳海槽北浅南深,其内在平坦的背景上发育了众多的海山和海丘,其中心又有槽中槽地形;东槽坡地形复杂,发育了  相似文献   
90.
基于麦克斯韦理论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斯韦理论为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地电磁场的测量通常测取Ex,Ey,Hx,Hy,Hz。大地电磁仪的设计要点包括:高灵敏度、智能化、同步采集数据、锚系硬连接、承压密封和合理的下沉速度所观测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可获得被测海域的地球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