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9篇
  免费   727篇
  国内免费   975篇
测绘学   383篇
大气科学   871篇
地球物理   1002篇
地质学   2242篇
海洋学   543篇
天文学   225篇
综合类   401篇
自然地理   58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遵义牛蹄塘组发现的多水硫磷铝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义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发现的多水硫磷铝石主要产出在Ni-Mo多金属层的微裂隙中,偶尔在多金属层下部的黑色粉砂岩中以脉体形式产出。该矿物结构不稳定,结构中一部分水分子很容易失去,在X射线衍射鉴定时其特征谱线变化较大;在自然条件下存放一定时间后,样品具有稳定的X射线衍射特征。此外,对这些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和差热分析、TEM观测、化学分析和晶胞参数计算,与纤磷铝石进行了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2.
根据矿物差热曲线特征温度,拟定使用热重差分析岩矿中全碳、结晶水、硫化物硫和二氧化碳等项目的灼烧温度范围,并进行热重差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3.
新疆伊宁盆地活动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伊宁盆地主要分布有巩留南、喀什河、雅马特等6条活动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向与北酉一北北西向。其中巩留南断裂、喀什河断裂、雅马特断裂等在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时期有过多次显著的新活动,切错了晚更新世一全新世堆积物。在喀什河断裂上1812年发生了8级大展,形成长约100km的地震形变带。在巩留南断裂、雅马特断裂、伊宁断裂上也有受控于断裂近代新活动的中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04.
景观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本文以延河流域的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图为对象,以景观格局分析程序Fragstats3.3为分析工具,探讨了不同比例尺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度值由25m到400m的逐渐增加,除斑块丰富度外的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其中聚集度和集合度没有尺度转折点,其他指数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尺度转折点.对比分析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1)尺度转折点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2)尺度转折点与研究图件的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所发生的第一次尺度转折点的粒度就越小;3)第一尺度域是选择适宜粒度的较好取值范围.对延河流域1:250000土地利用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是70~90m,1:500000土地利用图的适宜粒度范围是90~120m.  相似文献   
105.
苏鲁褶皱带形成于元古宙 (2 2 33~ 185 5Ma)典型优地槽构造环境 ,主要由石榴橄榄岩、石榴辉石岩、榴辉岩等侵入岩 (柯石英深度相地幔岩浆房中形成 )和它们的火山沉积建造围岩一起经褶皱、变质而形成。变质作用经历了先蓝片岩相 (前花岗岩 )后片麻岩混合岩相过程。由于变质作用的不规律性 ,苏鲁褶皱带可分为 2个构造带 :(1)东部构造带 (蓝片岩 )和 (2 )西部构造带 (片麻岩混合岩 )。根据A·都城秋穗所识别的变质带系统 ,可将其作为一个双变质带。东部构造带以出现许多块状、条带状榴辉岩辉石岩橄榄岩组合的残余岩块为特征 ,其中还残留着高压的矿物 (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 ) ,而且有被混合岩和各种交代岩替代的显著标志。在中生代 ,苏鲁元古褶皱带受造山作用的影响活化 ,导致许多花岗岩体的侵入 ,使交代岩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106.
试论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及演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符必昌  黄英 《地质科学》2003,38(1):128-136
据长期对岩溶及红土化作用等的研究成果,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及演化规律,提出了一个新的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进而深入阐明了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演化规律及其在现代气候条件下的演化趋势等,在解决岩溶及红土学术界存在的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碳酸盐岩与上覆红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等一系列重大疑难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付广  吕延防  付晓飞 《地质科学》2003,38(2):165-171
在研究泥岩盖层浓度封闭机理及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抑制和替代两种浓度封闭作用。通过其形成及演化过程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泥岩盖层浓度封闭性的演化特征。通过泥岩盖层浓度封闭形成期与气源岩大量排气期的匹配关系分析,探讨了研究泥岩盖层浓度封闭演化特征的意义。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和登娄库组二段泥岩盖层为例,研究了其浓度封闭演化特征及其在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胡丹露 《测绘科学》2003,28(1):45-47
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必将促使国防动员、军队决策指挥 ,以及战场信息应用等环节发生相应的变化。建设电子政务将促进国防动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将创造条件实现政府对军队的信息支援 ,将有利于未来战争数字战场环境建设。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和“数字城市”、“数字省区”时 ,应结合国防动员和信息支援的问题从顶层构架 ,统盘考虑军事应用 ,同时制定法规和标准  相似文献   
109.
Minor granulites (believed to be pre-Triassic), surrounded by abundant amphibolite-facies orthogneiss, occur in the same region as the well-documented Triassic high- and ultrahigh-pressure (HP and UHP) eclogites in the Dabie–Sulu terranes, eastern China. Moreover, some eclogites and garnet clinopyroxenites have been metamorphosed at granulite- to amphibolite-facies conditions during exhumation. Granulitized HP eclogites/garnet clinopyroxenites at Huangweihe and Baizhangyan record estimated eclogite-facies metamorphic conditions of 775–805 °C and ≥15 kbar, followed by granulite- to amphibolite-facies overprint of ca. 750–800 °C and 6–11 kbar. The presence of (Na, Ca, Ba, Sr)-feldspars in garnet and omphacite corresponds to amphibolite-facies conditions.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PT estimates for felsic granulite at Huangtuling and mafic granulite at Huilanshan indicate peak conditions of 850 °C and 12 kbar for the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700 °C and 6 kbar for amphibolite-facies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Cordierite–orthopyroxene and ferropargasite–plagioclase coronas and symplectites around garnet record a strong, rapid decompression, possibly contemporaneous with the uplift of neighbouring HP/UHP eclogites.

Carbonic fluid (CO2-rich) inclusions are predominant in both HP granulites and granulitized HP/UHP eclogites/garnet clinopyroxenites. They have low densities, having been reset during decompression. Minor amounts of CH4 and/or N2 as well as carbonate are present. In the granulitized HP/UHP eclogites/garnet clinopyroxenites, early fluids are high-salinity brines with minor N2, whereas low-salinity fluids formed during retrogression. Syn-granulite-facies carbonic fluid inclusions occur either in quartz rods in clinopyroxene (granulitized HP garnet clinopyxeronite) or in quartz blebs in garnet and quartz matrices (UHP eclogite). For HP granulites, a limited number of primary CO2 and mixed H2O–CO2(liquid) inclusions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in undeformed quartz inclusions within garnet, orthopyroxene, and plagioclase which contain abundant, low-density CO2±carbonate inclus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imary fluid in the HP granulites was high-density CO2, mixed with a significant quantity of water. The water was consumed by retrograde metamorphic mineral reactions and may also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metasomatic reactions (“giant myrmekites”) occurring at quartz–feldspar boundaries. Compared with the UHP eclogites in this region, the granulites were exhumed in the presence of massive, externally derived carbonic fluids and subsequently limited low-salinity aqueous fluids,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surrounding gneisses.  相似文献   

110.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IPA—HBM)对2001年8月2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下去暴流)。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强风暴所产生的爆发性强下沉气流最终导致了局地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