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2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1279篇
测绘学   745篇
大气科学   882篇
地球物理   896篇
地质学   2035篇
海洋学   782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437篇
自然地理   48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闪长岩强风化带做高层建筑天然地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营业办公楼的工程实践,将常规勘察与原位测试相结合,运用野外钻探、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多种手段,对闪长岩强风化带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和深入地研究,并通过对承载力、沉降变形的验算,得出其作为高层建筑的天然地基是可行的。实践证明,与桩基础处理方案相比,节省资金近200万元,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基础施工难度,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提出了研究岩石风化带所遇到的问题:由于采取原状试样及制样难,导致对其物理力学性质了解不够。  相似文献   
92.
全球增暖的另一可能原因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是地球流体(大气和海洋等)运动的最终能量源,地球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不能不与太阳活动有关.目前,普遍将全球增暖归结为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这无疑是有一定依据和有道理的.但从科学上来讲,人类活动所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并非是唯一原因.基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从太阳活动的观点所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太阳活动也可能是引起近世纪全球增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和引发地磁场变化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地球磁场的变化将可通过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而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
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与“98·7”突发性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常规气象和卫星资料,对1998年7月21日发生在武汉附近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引发本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系统是一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2)该中-β尺度暴雨系统在对流层高低层没有独立的负、正涡度大值中心区与之对应,辐合层并不十分深厚(低于500hPa),且气流散合强度(10-4s-1)较旋转强度(10-5s-1)大一个量级(D>>ζ).(3)在暴雨发生前10余小时,大气运动已处于较强的非平衡状态,且越临近暴雨发生,U<0的非平衡性越强;而在暴雨达到强盛期后,大气运动即由U<0的非平衡态转为U>0的非平衡态.(4)对流层低层大气运动非平衡动力强迫与200hPa等压面上的中-β尺度强辐散是本例暴雨和中-β尺度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94.
应用LASGREMM模式 ,对淇、卫河流域“96·8”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报分析。结果表明 ,LAS GREM模式不仅能较准确地预报淇、卫河流域暴雨落区 ,而且可以进一步分析天气过程的特点及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95.
Blade算法的产生是根据地震点的分布寻找地震断层,其优势在于能从较稀疏的点分布中找出线型条带模式,但不足的是完全不考虑地震的震级屑性。针对Blade算法的几个不足之处逐步改进,提出了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算法主要的改进体现在:①引入以震级为变量的权重函数,体现了高震级地震的控制作用,通过模拟与实例比较了三种权重函数的效果;②改进原方法中所挑出的Blade中心必须有地震点,引入四指标评价体系代替原方法的二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还根据指标值将挑选出的线型条带修正到更淮确的位置。将原算法与改进算法应用于华北地区4级以上的地震数据集以按寻地震带,结果表明,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较Blade算法有显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6.
南京市农业资源开发效益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南京市农业资源开发的有关资料,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拟定了农业资源开发效益评估的指标体系,确定其仅重分配,分别对农业资源开发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估。所得结果,为南京市农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数字化遥测地震台网的不间断供电系统,它具有交直流不间断切换,输出满足数据采集系统及数据传输设备所需的各种电压要求,并能对备份蓄电池自动恒流、恒压转换充电及过放电保护,冗余量大、可靠性高。解决了无人值守遥测地震台的供电问题。对其它数字设备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全球不同纬度带平均有效位能的季节急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0~1988年ECMWF的资料,计算了对流层500 hPa、300 hPa和平流层100 hPa逐日和月平均的纬向平均有效位能(PZ),分析其季节过渡,比较不同纬度带的季节性急变。结果表明,在4月和10月附近,各纬度带上均可出现PZ的急变。而且用逐日资料还可分析出6月急变。在北半球对流层高层(100 hPa)PZ的季节性急变不如低层(500 hPa)明显,而在南半球PZ的季节性急变与北半球相反,高层比低层明显。  相似文献   
99.
锶,硼和氟联合作用的亚急性毒理实验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自由饮水给药方式进行了锶、硼和氟联合作用的亚急性实验,以探讨锶、硼对氟的拮抗作用。实验结果,给予小鼠200×l0^-6 F 六个月后,可使其骨氟含量显著升高(P<0.01),肾碱性磷酸酶活力(ALP)显著增高(P<0.01),4、5个月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亦显著增高(P<0.O1),同时给予80×l0^-1 B3+、100×l0^-6Sr2+ 时,可以显著降低骨氟含量,抑制血清、肾碱性磷酸酶的活力,表明锶与硼对氟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0.
The Kuandian Complex is scarcely preserved Early Proterozoic volcanic suite, formed2.3-2.4 Ga ago. It is located in an Early Proterozoic mobile belt bounded by the ArchaeanRangrim and Ryonggang Blocks of the northeastern Sino-Korean Craton. The Complex ismainly made up of amphibolites, gneisses, leucoleptite, leptite and layered granite. Petrologicaland geochem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protoliths of the Complex are mainly assoctations ofbimodal volcanics and anorogenic granites. The Kuandian amphibolites are depleted in Nb, Ta,P and Ti, and enriched in LILE, e.g. K, Rb and Cs, with pronounced depletion of Sr relative toNd and Pb; La/Nb ratios are higher than 1(1.75 to 5.18). The trace element patterns of theamphibolites are similar to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formed by the Gondwana break-up, suchas those in South Karoo and Tasmania, which shows continental contamination. ε_(Nd) valuesranging from 0.70 to 1.94 of the Kuandian amphibolit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b/Yband La/Yb suggest that contamination of basaltic magma happened in the mantle, rather thanalong the conduit. Isotope ratios of ~(208)Pb/~(204)Pb, ~(207)Pb/ ~(204)Pb, ~(206)Pb/~(204)Pb, ~(143)Nd/~(144)Ndand ~(87)Sr/~(86)Sr indicate that the magma was derived from a contaminated mantle source likeDMM or a mixture of DMM and EM2. The Kuandian Complex has Dupal anomaly, as is thecase with some continental basalts in the south hemisphere, e.g. in South Karoo and Tasmania.Petrochemical modelling proposes that the Kuandian gneiss, granite, and amphibolite camefrom the same parental magma, being products of strong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Protoliths ofthe Kuandian Complex were formed in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continental crust to oceanic crust. The formation of the Kuandian Complex indicates that 2.3or 2.4 Ga ago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ino-Korean craton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well-studied Precambrian cratons, e.g. the North American shield, European platform andAustralian continent in that strong volcanic eruption resulted in its accretion. Besides, the con-taminated magma source with a Dupal anomaly for the Complex indicates that crust-mantleconvection whose scal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resent plate tectonics had occurred at leastbefore the formation of the Kuandian Complex (2.3-2.4 Ga 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