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9篇
  免费   2441篇
  国内免费   3214篇
测绘学   1445篇
大气科学   1644篇
地球物理   2273篇
地质学   5321篇
海洋学   1960篇
天文学   170篇
综合类   926篇
自然地理   1505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794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691篇
  2018年   670篇
  2017年   617篇
  2016年   619篇
  2015年   704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857篇
  2012年   856篇
  2011年   850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738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渤海GNSS-R机载试验进行了海面风场反演.结果表明,风速精度优于1 m/s,风向精度优于20°.  相似文献   
102.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塔里木盆地加里东期和海西两期构造运动为背景,结合现有的岩心、露头、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对巴楚组可识别出早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的渴湖沉积和盐湖沉积,以及晚期的咸化溻湖沉积。本文分别从横向上和纵向上对塔河地区巴楚组沉积演化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巴楚组构造运动与沉积响应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该地区的下石炭统巴楚组的进一步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主,同时结合综合地质分析方法对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分小层进行了河流相低渗透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剩余油潜力研究.认为井网未控制型剩余油、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厚油层顶部滞留型剩余油、层间干扰型剩余油是主要的剩余油成因类型;长21-2储量动用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的绝对数较大,仍然是开发的主力层位,长21-3动用程度很低,但由于存在底水,底水锥进严重,需加强动用程度及开发控制.  相似文献   
104.
浅谈西部测图工程野外测绘工作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在西部测图工程中,结合两年的野外测绘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西部测图工程野外测绘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为西部测图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使西部测图工程野外测绘工作的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  相似文献   
105.
北京市有机氯农药填图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个样/km2的密度、1个分析组合样/16km2的方法,对北京市784km2范围内的土壤、大气干湿沉降物、大气颗粒物中HCH、DDT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有机氯农药填图.查明2000年北京市地表土壤HCH和DD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0±11.83ng/g、108.99±301.90ng/g.2006年大气干湿沉降物中HCH和DDT平均含量分别为10.09±9.60ng/g、12.99±13.51ng/g,HCH和DDT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996.57±939.96g/a·km2、1291.53±1342.28g/a·km2.2006年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的HCH含量分别为0.294±0.205ng/m3和0.217±0.137ng/m3,DD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37±1.301ng/m3和0.522±0.773ng/m3,显著高于2002-2003年度大气颗粒物中HCH(PM100.01786ng/m3,PM250.01731ng/m3)和DDT(PM100.01672ng/m3,PM2.50.02353ng/m3)的含量,表明北京市或周边地区仍在使用含HCH和DDT化学成分的农药.以2000年北京地表土壤和2006年大气干湿沉降物中HCH和DDT的含量为基础,对2020年土壤中HCH和DDT的时空演变的预测显示,即使干湿沉降物中HCH和DDT的沉降通量每年以5%的速率递减,到2020年土壤中HCH和DDT的环境质量仍不能显著改善,而控制和削减北京及周边地区含HCH和DDT成分农药的使用将是改善北京地表土壤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在分析河南黄淮平原土壤和小麦籽实中Cu含量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小麦籽实中Cu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其结果为:研究区小麦籽实中Cu的单项污染指数Pi的平均值为0.473,说明研究区小麦籽实未受Cu的污染。Cu的状况良好。进一步讨论了土壤中Cu的含量与小麦籽实中Cu含量间的关系。认为小麦籽实中Cu的积累与土壤中的总Cu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土壤中的有效态Cu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将土壤有效态Cu作为土壤Cu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并建立了小麦籽实Cu与土壤有效Cu的响应关系模型,确定了土壤中有效Cu的安全界限值。  相似文献   
107.
辽宁西部地区铁矿类型及勘查开发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境内下辽河凹陷以西地区,是晋冀铁矿集中区的东延部分,铁矿资源丰富.根据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时代及演化特点,结合近几年勘查开发工作的新进展,认为该地区铁矿床的类型有沉积变质型、沉积型、岩浆型、矽卡岩型和热液型.在寒武纪页岩之下有可能寻找到沉积型铁矿床.在辽西与河北大庙之间的华北地台北缘隆起区,岩浆型铁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重点靶区为北票松台沟地区,朝阳崔家店地区,建平深井-青风山地区.而沉积变质型铁矿在北票宝国-牛虎头沟,朝阳老西沟,建平大南沟-锅底山、卧龙岗,凌源黑沟等地区的建平岩群中应具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8.
利用一组标准正交化的参考向量得到一个可能匹配区域,排除了绝大部分不可能匹配的样本,从而大大提高光谱预选筛分的速度;同时介绍了一种平衡速度与精度的编码替代算法.实验证明:压缩影像的目视效果较好,未产生边缘模糊及条带现象;采用自动目标生成方法(ATGP)从样本集中提取端元并进行光谱角度制图,其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9.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10.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