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47篇
  免费   20843篇
  国内免费   45429篇
测绘学   5682篇
大气科学   22195篇
地球物理   14006篇
地质学   40966篇
海洋学   17825篇
天文学   939篇
综合类   5175篇
自然地理   4431篇
  2024年   242篇
  2023年   585篇
  2022年   1308篇
  2021年   1815篇
  2020年   2663篇
  2019年   5970篇
  2018年   6014篇
  2017年   5767篇
  2016年   5765篇
  2015年   5466篇
  2014年   4834篇
  2013年   5677篇
  2012年   5606篇
  2011年   5394篇
  2010年   5325篇
  2009年   4604篇
  2008年   4090篇
  2007年   3984篇
  2006年   3675篇
  2005年   3243篇
  2004年   3359篇
  2003年   2884篇
  2002年   2611篇
  2001年   2362篇
  2000年   1904篇
  1999年   1719篇
  1998年   1692篇
  1997年   1746篇
  1996年   1363篇
  1995年   1306篇
  1994年   1166篇
  1993年   1134篇
  1992年   979篇
  1991年   721篇
  1990年   700篇
  1989年   575篇
  1988年   485篇
  1987年   383篇
  1986年   307篇
  1985年   245篇
  1984年   278篇
  1983年   162篇
  1982年   203篇
  1981年   143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114篇
  1978年   48篇
  1977年   45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e fragments of 350 bp in 28S rRNA from the closely related monogenea of trematoda, Neobenedenia girellae and N. melleni are obta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ed using a couple of special primers and then sequen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arison of 28S rRNA sequences, with only a base varying in 337 bp accounting for 0.3% genetic difference, from the relative species N. girellae and N. melleni parasitized on the different fishes in different farms displays that they possess a very high genetic similarity of 99.7%, higher than that of 99.41% for the single species N. melleni sampled in different areas, and the intraspecific divergence of N.melleni is 0.59%. Meanwhile, the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Neobenedenia and three Benedenia (i.e., B. lutjani, B. rohdei and B. seriolae) range from 2.08% tol 1.73%. In addition, UPGMA and MP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s are constructed and prov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Though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ults of genetic diversity for the two Neobenedenia show a high similarity, whether they belong to a single species or not are still undefined, and the more genes of them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ystematical and detailed morphological study.  相似文献   
952.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东海一直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地位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但作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东海海底地形的研究,以往简单趋势性描述居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不久前完成的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覆盖了东海部分外陆架、大陆坡全部、冲绳海槽和东部岛坡的一部分,取得了海量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的勘测多波束水深图和结合测区外的传统资料编绘的海底地形图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和系统研究东海的海底地形特征。在定量确定了陆架坡折线、陆坡坡脚线和东部槽坡坡脚线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平原和东部岛坡4大地形区,继之对各区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另外,从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东海海底地形发育的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整个东海地形分带明显,地形类型多样:大陆架十分宽阔,总体北宽南窄,从大陆向海平缓倾斜,发育了广泛的NW-SE向沙脊群,自大陆向东南呈扇形发散;大陆坡呈NE-SW向条带展布,海底地形陡峻,呈阶梯状下掉,总体北缓南陡,其上峡谷密布,上穿切外陆架,下直达海槽,同时坡麓上海台沟谷伴生发育;冲绳海槽北浅南深,其内在平坦的背景上发育了众多的海山和海丘,其中心又有槽中槽地形;东槽坡地形复杂,发育了  相似文献   
953.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BSR的地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道地震反射资料分析,在冲绳海槽南部和中部发现了拟海底反射层(BSR)现象。通过对海底异常反射层的振幅特征、速度异常和AVO属性分析,说明该BSR可能反映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并发现冲绳海槽断层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54.
通过对南海深海区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垂直分布的研究,分析了南海垂向耗氧和贫氧水体中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和表观耗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向上次表层、中层和深层水团中氧的消耗与营养盐再生比值均小于理论值,由此推断水体的混合为有机物再矿化提供氧的补充,但水团混合对水柱中硝酸氮、活性磷酸盐的影响不大,在次表层和中层水团中造成营养盐浓度变化主要是由于有机物再矿化的结果;在深层水团中有机物再矿化对水柱中营养盐梯度变化已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55.
以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为实验对象,按时间顺序观察了胚胎各期的形态特征。通过解剖从无节幼体到仔虾第1天各期幼体的附肢,对其发育形态及其刚毛着生方式进行了描述和统计。比较研究了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L.vannamei无节幼体期形态差异以及色素的变化、溞状幼体期眼上棘形态的差异以及大颚齿数目。结果表明,无节幼体期细角滨对虾的色素明显多于凡纳滨对虾;两者溞状幼体期眼上棘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在无节幼体至仔虾第1天各期大颚活动齿的数目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956.
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地质、地貌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除了断裂发育、火山活动早期剧烈而晚期衰弱、现代地震活跃以及地壳差异和反差升降运动明显之外,还显示了:(1)深大断裂的控制性,(2)沉降中心的迁移性,(3)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和旋回性.  相似文献   
957.
LU  Peidong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2):219-226
The phase one project of the twin jetties at the Tao-er Estuary yields no effect on the flow, and there is a large area of deposition. A numerical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flow field, and the scouring and silting in the channel be-tween the two jetti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tidal flux between the two jetties is reduced due to the notch located at the heel of the east jetty, and the effect of contraction-flush is not obvious. As for the regulation of this kind of estuary under the tide action, the capability of tidal flux should be fully used.  相似文献   
958.
9810号台风期间厦门近岸海域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8年10号台风期间及台风解除后一周内,对九龙江口和西海域表层水中总磷(T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颗粒态磷(PP)、颗粒态无机磷(PIP)和颗粒态有机磷(POP)进行了为期9d(10月26日至11月3日)的现场观测。根据观测结果,讨论了台风对上述各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的影响,认为台风伴随的增水、入海径流量的骤增和底质再悬浮的加剧导致表层水体中各形态磷含量的短期增加。  相似文献   
959.
1998年春夏南海温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1998年5~8月“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科学1”号和“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两个航次CTD资料,分析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暴发前后南海主要断面的温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观测发现,南海腹地基本被典型的南海水团所控制,但在南海东北部尤其是吕宋海峡附近,表层和次表层水明显受到西太平洋水的影响.季风暴发以后,南海北部表面温度有显著升高,升幅由西向东递减,而南海中部和南部表面温度基本没变,这使得南海北部东西向温度梯度和整个海盆南北向温度梯度均减小.北部断面表层盐度普遍由34以上降低到34以下,混合层均有所发展,是季风暴发后降水和风力加剧的结果.观测期间黑潮水跨越吕宋海峡的迹象明显但变化剧烈.4~5月,黑潮次表层水除在吕宋海峡中北部出现外,在吕宋岛以西亦有发现,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从吕宋海峡南端沿岸向西进而向南进入南海.6~7月,次表层高盐核在吕宋海峡中北部有极大发展,但在吕宋岛以西却明显萎缩;虽然看上去黑潮水以更强的流速进、出南海,但对南海腹地动力热力结构的影响未必更大.一个超过34.55的表层高盐水体于巴拉望附近被发现,似与通过巴拉望两侧水道入侵南海的西太平洋水有关.  相似文献   
960.
南海北部海区上层水体平均声速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所收集到的南海北部海区的温度、盐度和深度历史资料进行了声速的计算、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上层水体的平均声速场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表层声速的平面分布显示出沿岸水与外海水强弱交替变化的特征,声速等值线的走向几乎与岸线平行,等声速线的值自近岸向外海增加,大陆架外缘海区声速的水平梯度较大;下层声速的分布以环流和水体共同作用的形式出现,50m层声速平面分布的趋势除冬季与表层稍为相似外,其余季节与表层有明显的差别,春、夏季节50m层声速自西向东增加,而秋季与其表层分布相反,自近岸向外海减小;声速的垂直分布受海水升温与降温的影响显著,春、夏季表层海水升温,海表声速最大,声速自海表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秋、冬季表层附近水层降温,声速稍偏低,普遍出现正梯度现象,最大声速移至表层以下的水层,这个深度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随海区的不同而不同.该海区的平均声速有年波动现象,表层波幅最大,随深度的增加波幅变小,至100m水层其波动的位相几乎与表层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