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8篇
  免费   1870篇
  国内免费   2524篇
测绘学   959篇
大气科学   1880篇
地球物理   2208篇
地质学   4860篇
海洋学   1349篇
天文学   474篇
综合类   921篇
自然地理   116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548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565篇
  2017年   468篇
  2016年   566篇
  2015年   530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349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2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气的生成期对其成藏有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尚缺少可信、有效方法来对此进行评价。针对这一难题,考虑到无论生物气的生成机理如何,都是一个有机元素之间的物质平衡过程,文章探索并建立了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的元素平衡法,并利用松辽盆地大量的实际分析数据,对这一评价方法(模型)进行了标定和应用。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生物气的生成可能主要发生在800m以浅的埋深条件下;区内源岩生物气的生成量约为285.0×1012m3;生物气的主要生成期在嫩江组沉积末期之前。  相似文献   
142.
洞庭湖区土壤实测碳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区域土壤碳库的分布特征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缺乏长期实测资料情况下,国内外多以模型、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或较稀的实测数据进行研究。文中利用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实测数据,研究影响该区土壤碳分布的因素认为区域土壤碳量处于全国的中、高级水平;地质地貌条件是影响土壤无机碳量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土壤类型对土壤碳量有影响;本区水土流失强度对表层土壤总有机碳量影响不大;经济林、竹林的土地利用方式及防治土壤潜育化有利于土壤的碳储存;从TOC等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说明,本区环境变化是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为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土壤碳固定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3.
Estuarine macrobenthos respond to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such as sediment type and salinity, and organic enrichment. A relatively new influence, organic loading from suspended bivalve culture, has the potential to alter this response. A study on soft-bottom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Richibucto estuary (46°40′N, 64°50′W), New Brunswick, Canada, with samples collected from 18 stations in late September and early October 2006. The site consisted of a large tidal channel originating upstream in a small river. The channel was punctuated by bag culture of oysters along its length. A total of 88 species were recorded. The mean values of abundance,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H′) of macrofauna were 11,199 ind. m−2 (ranged from 4,371 to 19,930 ind. m−2), 23.4 species grab−1 and 3.29 grab−1,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species richness and H′ increased from the upper estuary to the estuarine mouth. Multivariate analyses clearly exhibi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community structure,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locations along the estuary (the upper, the lower and the mouth), as well a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hannel.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H′ showed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salinity (21.2–25.2 ppt), and abunda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depth (1.0–4.5 m). Abundance and species richnes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of silt–clay fraction (3.3–24.8%) and sorting (σI). Species richness was also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organic content (1.9–12.7%). The BIO-ENV analyses identified silt–clay fraction, σI and salinity as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variable combination influencing the macrofaunal patterns, and silt–clay fraction as the single best-correlated variable.  相似文献   
144.
145.
全站仪断面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外断面测量的角度出发,主要讨论全站仪在断面测量中的野外观测方法、数据处理思路以及相应的软件研制.  相似文献   
146.
首先对WebGIS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Web Services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面向Geo-Services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构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项目进行了典型研究.  相似文献   
147.
探讨了城市等级不规则网格的组成及编码规则,分析了城市大比例尺共享空间框架数据的特点、作用及确定原则,以城市有关部门的数据为例进行了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整合及共享研究。  相似文献   
148.
南京某深基坑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卢俊  谭跃虎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3):152-154,159
南京某深基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较深,最深处达13m。根据周边环境的情况和开挖的深度,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和土钉锚杆相结合的支护形式。分析了该基坑施工的技术要点,通过监测结果,说明该支护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9.
本文在分析GPS RTK定位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多对多"模式GPS台站网系统设计,研究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并进行了该模式下的定位试验,对定位结果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50.
阐述了无锡市政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以及部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