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405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试验选用一株高产低温蛋白酶的南极细菌菌株Pseudoalteromonas sp. AN64,从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态氮、pH值5个方面研究了南极细菌对养殖水体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蛋白质的散失,水体中蛋白质的含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溶解氧下降,化学需氧量持续上升,在第11天达最大值9.88 mg/L,并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缺氧条件下,有害物质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在第9天和第11天分别达最大值0.65 mg/L和0.352 mg/L,而pH值持续下降,在第9天达最低值5.95。当水体中加入高产蛋白酶的南极菌株AN64后,蛋白质含量在第5天即达高峰,溶解氧无明显变化,化学需氧量在第7天达最高峰,比对照组提前4天,但含量仅约为后者的一半。同时,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远低于对照组,分别仅为对照的47.7 %和26.5 %,而pH值有小幅下降,维持在6.85到7.52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南极菌株产生的低温蛋白酶可以有效分解海水中的蛋白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态氮等有害物质,维持pH值的稳定性,为健康养殖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2.
研究了微机多元素分析仪对金属镁中的杂质元素测定的应用。通过对3种金属镁样品中Fe、Cu、Ni、Mn、Al、Zn、Cl和Si杂质含量的分析研究表明,使用微机多元素分析仪对杂质元素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绝对误差较小,均小于国标的允许值。取6组高纯镁试样进行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5%,t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存在系统误差。本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定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适合快速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3.
温州珊溪水库地震重新定位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方法,利用浙江和福建区域地震台网和珊溪水库台网给出的P波走时资料,得到了珊溪水库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重新确定了珊溪水库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①震中总体呈现NW向分布,NW走向的双溪-焦溪垟断裂可能为珊溪水库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②珊溪水库地震震源深度最大为9.5km,平均为5.4km,小于华南地震区10km的平均震源深度。③水库北、南两岸的地震较浅,震源深度均小于5km,水库淹没区地震较深。水库诱发地震之初的几年中震源深度有一个逐渐变大的过程,这可能是由于库水逐渐往深部下渗,从而进一步诱发了更深处的地震所致。④研究区存在一个低P波速度异常区,低速区位于水库淹没区内的多组断裂交汇部位,地震大多发生在低速异常区内。这可能与水库蓄水后库水下渗有关。  相似文献   
134.
地质环境评价是掌握地质环境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开展地质环境防治保护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地质环境评价需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和数据,而且随着地质环境业务的发展,指标体系和数据也会不断扩展和变化。为了适应地质环境评价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并研发了可配置的地质环境评价系统,该系统围绕地质环境评价核心过程,通过配置层可以对地质环境评价指标因子及权重、指标数据源及获取方法、指标评价计算方法,以及指标分级标准与空间可视化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灵活设置。与传统的地质环境评价软件相比,可避免地质环境评价指标或数据源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软件编码、重新组织数据库等问题。唐山市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配置能力、扩展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5.
地理空间数据本质特征语义相关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联数据是跨网域整合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有效方式,语义丰富的关联是准确、快速发现目标数据的关键。根据地理空间数据在空间、时间、内容上的语义关系,提出地理空间数据本质特征语义相关度计算模型。通过构建本质特征的关联指标体系,分层次逐级计算地理空间数据的语义相关度。与传统的语义相关度计算方式不同,以地理元数据为语料库,充分考虑地理空间数据的特点及空间、时间、内容在检索中不同的重要程度,分别采用几何运算、数值运算、词语语义相似度计算和类别层次相关度计算的方式,构建地理空间数据的语义相关度计算模型。该模型具有构建简单、适用于多源异构数据、充分结合了数学运算和专家经验知识等特点。实验表明:模型能够有效地计算地理空间数据本质特征的语义相关度,并具备一定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6.
白登磷矿是我国重要的浅海相磷块岩矿床,而青龙哨磷矿是我国重要的陆相磷块岩矿床.两地磷矿品位高,储量大,是滇池地区正在开采的2个重要磷矿基地.野外工作研究发现,青龙哨角砾状磷块岩顶板的磷锶铝石矿层和高岭土黏土岩二者呈超覆式不整合接触.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陆相磷块岩的许多特征,而没有浅海相磷块岩的原生沉积构造特征.同时,白登磷矿见上下2层工业矿体,而青龙哨磷矿仅见1层工业矿体.对此二矿床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7.
中国大陆科学探井岩性的VSP地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井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地处郯庐断裂东侧的东海县境内。VSP地震勘探为CCSD多学科研究内容之一,利用数字地震仪(HF300)和多级三分量数字检波器(GeoChain)对探井进行了VSP测量。结合VSP勘探结果和CCSD探井5000 m岩性资料,分析了井中岩性分段特征、超高压变质岩的地震响应特征和vp/vs比值特征,取得了若干具有科学意义的结论:(1)以榴辉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进行的岩性分段比较合理,每段的VSP速度和测井密度等特征和岩性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2)榴辉岩与片麻岩界面以及剪切带均可形成强反射,正/副片麻岩界面也可产生明显反射,透镜状和条带状岩体的反射同相轴呈现不同程度的弯曲,剪切带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3)榴辉岩以高波速(6.3 km/s)、低vp/vs值(1.2)和波组强而稀疏为特征,副片麻岩以较高波速(6.1 km/s)、高vp/vs值(1.8)和波组较稀疏为特征,正片麻岩以较低波速(5.8 km/s)、中等vp/vs值(1.5)和波组较密集为特征,而剪切带以强反射、vp/vs值最高(2.2)为特征,而且不论剪切带出现在哪种岩性中其vp/vs值都很高。该研究成果不但揭示了变质带的地震响应特征,同时为二维或三维地面地震解释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解释分析中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质构造解释的可信度,为其他学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8.
郭宗河  于广明  郑进风 《测绘科学》2013,38(1):187-188,186
本文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班级课堂教学的现状,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时代,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严重失调,不得不采用多个班大合堂授课的形式,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差。为此,将"问题研讨式教学法"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适时、适量地引入到测量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9.
140.
粤西-桂东毗邻区是重要的剪切带型金矿成矿带。广宁县黄泥坑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产于寒武纪黑色浅变质岩系,且受构造与岩体双重控制的金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是广东省继河台金矿发现后的又一找矿突破。本文阐述了黄泥坑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同时从宏观地质现象角度,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受剪切作用控制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