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5篇
  免费   1095篇
  国内免费   1279篇
测绘学   416篇
大气科学   1132篇
地球物理   1555篇
地质学   2725篇
海洋学   642篇
天文学   184篇
综合类   598篇
自然地理   63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利用江西省9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量资料,对2014年ECMWF集合预报降水统计量进行逐6 h和24 h晴雨检验、降水分级检验及区域性暴雨检验。结果表明:1)10%、25%、Mode、融合、最小值在晴雨预报准确率方面较控制预报更有参考价值。2)对于全年降水分级检验,10%、25%、Mode、融合、最小值这5个统计量在小雨的预报方面较控制预报更有参考价值;中位数、概率对中雨的ETS评分要略高于控制预报;90%、75%、概率对大雨预报比控制预报好。对于暴雨预报,最大值、90%、融合比控制预报好;融合、最大值对大暴雨落区的指示意义不大,但对大暴雨量级降水的可能性可以供预报员参考。3)对于区域性暴雨预报,90%、融合、最大值的预报技巧比控制预报高,最大值虽然空报较严重,但对降水量级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集合预报各统计量对于强降水过程爆发或发展阶段的预报效果不如降水过程成熟期或末期好。  相似文献   
862.
干旱已成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面临的普遍问题,其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了解区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是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基于scPDSI数据集,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02-2017年东北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探讨了干湿状况的季节变化对年际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北地区4个季节的干旱面积为52.27%-62.03%,虽然季节和年际尺度的干旱均有减弱趋势,其中冬季干旱程度显著减弱,但干旱仍然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气候背景;春季和夏季scPDSI的协同作用对年际scPDSI变化的贡献率达88.64%,夏季的贡献率达86.13%;东北地区的西部干旱程度高于东部的,其中呼伦贝尔草原中部和浑善达克沙地东部以严重干旱和中等干旱为主;EOF分析表明,东北地区4个季节和年度的干湿状况呈现一致的正变化趋势,高值中心主要出现在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863.
864.
865.
首先阐述了美国、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日本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从自旋稳定到三轴稳定,从单一载荷到多载荷并行工作,新一代的静止气象卫星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都大幅提高,然后重点介绍了我国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相比于自旋稳定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卫星的功能和性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接着简单介绍了俄罗斯、印度和韩国等其他国家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状况,最后总结了不同时期各国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特点,这对我国后续静止气象卫星的规划和研制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66.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RCM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sed for climate change studies at the watershed scale. However, their performance is strongly dependent upon their driving conditions, internal parameterizations and domain configurations. Also,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RCMs often exceeds the scales of small watersheds. This study developed a two-step downscaling method to generate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s for small watersheds through combining a weighted multi-RCM ensemble and a stochastic weather generator. The ensemble was built on a set of five model performance metrics and generated regional patterns of climate change as monthly shift terms. The stochastic weather generator then incorporated these shift terms into observed climate normals and produced synthetic future weather series at the watershed scale. Th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Assiniboia area in southern Saskatchewan, Canada. The ensemble led to reduced bias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projections through properly emphasizing models with good performance. Projection of precipitation occurrence was particularly improved through introducing a weight-based probability threshold. The ensemble-derived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was well reproduced as local daily weather series by the stochastic weather generator. The proposed combination of dynamical downscaling an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resolution of future climate projection for small prairie watersheds. It is also an efficient solution to produce alternative series of daily weather conditions that are important inputs for examining watershed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nd associated uncertainties.  相似文献   
867.
为了研究本地区雾和霾的规律和趋势,利用梅州市气象局1990-2008年近20a的雾日和霾日统计资料,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从年、季和持续时间上分析了梅州城区的雾、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8年期间梅州城区雾日数呈逐渐显著性减少的趋势,年雾日数减少幅度为0.4561d/a,霾日数从2005年之后开始呈明显增加趋势;雾在冬季最多,秋季和夏季最少,霾在冬季最多,夏季最少.另外,霾一年四季均有出现,且出现的几率不断增加,持续时间也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868.
选取江西省宜春市晴空、弱降水、强降水三类天气过程个例,结合天气形势、雷达回波、气象要素等资料,对比分析了风廓线雷达产品特征。结果表明:(1)在晴空天气背景下,风廓线雷达探测高度低,水平风速小,垂直风速正负值交替出现,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值最小。(2)在稳定性弱降水天气背景下,大气呈稳定状态,风廓线雷达探测高度随降水的产生而逐渐抬升,高低层有明显的风速切变,850 hPa赣南至赣东北有西南急流穿过,赣北有切变线存在,利于降水产生,垂直风速因降水影响出现朝向雷达正速度,Cn2值比晴空时大。(3)在具有产生强对流天气背景下,大气中对流强烈,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速增大,西南急流深厚且不断下沉,850-700 hPa有强烈的垂直切变,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利于强降水产生,垂直风速表现为更大的朝向雷达正速度,Cn2值比弱降水时的大。  相似文献   
869.
飑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飑线是一种线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时破坏力大,可以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由飑线引起的巨大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对飑线的研究不断发展,无论是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形成机制、组织形式、内部结构还是维持机制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深入研究飑线的形成过程,对于预报和灾害预警、防护,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0.
对1950-2010年影响浙西南的热带气旋降水的移动路径、影响时间、强度、西风槽、西南季风以及地形等主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环南-厦门一带登陆的热带气旋是影响浙西南的热带气旋中正面影响浙西南的类型,影响时间和最大平均过程降雨量、最大过程雨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热带气旋的强度与其降水强度相关性较高.西风槽的存在不仅影响着热带气旋路径的变化,其槽前的西南气流也为热带气旋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同时槽后冷空气与热带气旋相结合,使丽水的西北部出现另一个强降水中心.西南季风为登陆后的热带气旋提供了水汽条件,使降水得到增幅.浙西南独特的地形,使在厦门以北到玉环以南登陆后西进、西北行或西北行后在120°E以西转向北上的热带气旋迎着山脉进入,降水强度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