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集约式养殖凡纳滨对虾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集约化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通过全过程采样测试并经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重关系式。研究发现当体长大于12.5cm时相同体长的雌虾要明显重于雄虾(p〈0.01)。比较地膜养殖池与沙底养殖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养殖天数大于90d时,地膜养殖池对虾的生长明显优于沙底养殖池对虾(p〈0.05)。  相似文献   
312.
民居大院景区是人文景观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山西省136个“山西大院名居型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百度地图确定坐标基本地理信息。运用Arcgis10.3空间分析法进行可视化表达,分析山西大院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11个地市的136个大院景区整体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均匀状态。(2)山西大院景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形成七个明显密度集聚中心与两个密度集聚区域,整体分布方向将沿东北—西南方向布局。(3)市域分布不均衡,呈现集中于以晋中、晋城为依托的周边地区。(4)高程空间格局显示,74.26%的大院景区海拔高度在1500m~2500m范围中,海拔从宏观上影响大院景区的总体空间格局。(5)大院景区整体距河流平均距离为2.3km,且具有沿河流走势分布的特征。(6)大院景区分布具有倾向城市格局,表现为中心-外围逐渐递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13.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产于秦岭中段和阴山西段两区,主要类型为多金属及硫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中元古界和古生界( 主要为泥盆系) 中的SEDEX 硫化物矿床基本相同:成矿时代为1-4 ~1-2 Ga 和0-4 ~0-3 Ga, 均产于克拉通边缘盆地中;矿体延长达千米以上,具多层性特征;富硫化物矿石为块状条带状,矿物组合简单,有显著分带性;硫同位素组成为海相硫酸盐型,铅同位素为混合程度较高的均匀性铅等。研究表明,中国北方的SEDEX 矿床与世界同类矿床有相似的形成条件,即形成于大陆边缘演化中的破裂晚期至聚合初期,受地热异常岩浆侵入冷却退变质作用系统控制。同生期热水沉积成矿形成了矿床的基本规模。后生期成矿元素的活化富集及矿体的加厚作用,对于形成巨大规模和高品位矿石的超大型矿床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14.
大黄鱼溃疡病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切片及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溃疡病大黄鱼的骨骼肌、鳃、肝、肾、脾、肠6种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探讨溃疡病的发生机理.组织病理显示,溃疡病的病变性质为变质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肌丝断裂,炎性浸润;鳃丝肿胀,鳃小片溶融,细胞变性坏死;肝实质细胞空泡化,结缔组织异常;肾脏弥散性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异常;脾脏和肠也产生炎性症状.超微病理显示,骨骼肌肌丝排列紊乱,肌丝碎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肝脏组织及细胞内大量脂肪积聚表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肝内细胞大量坏死并溶融,核肿胀破裂溶解,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肾脏组织细胞发生形变,胞核异常;脾内细胞可见明显的纤维化;肠壁黏膜细胞结构破坏或消解,肠壁结构严重破坏.结果表明,大黄鱼溃疡病的组织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全身性组织严重损害,肝、脾、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丧失正常的生理代谢作用;病鱼的摄食能力也逐渐减退或丧失,终至死亡.最后提出一些防治大黄鱼溃疡病的建议.  相似文献   
315.
杨国良  张捷  刘波  李敏  万全友 《地理研究》2007,26(4):662-672
以四川省为实证区,借助齐夫(Zipf)定律,证明了国内旅游流和入境旅游流的流量位序—规模分布均满足齐夫法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1996~2005年各年旅游流流量位序—规模双对数坐标图上无标度区范围、标度分段特征和各标度区内部流量密度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入境旅游流,其流量规模分布结构的无标度区范围都呈逐年扩大趋势,但其空间分形结构和分布形态变化却有较大差异,其中国内旅游流的分形结构由最初的局部分形演化为单分形,再由单分形退化为双分形结构;空间分布形态则由帕雷托(Pareto)分布模式向对数正态分布模式转变。入境旅游流的分形结构没有出现双分形退化,其空间分布形态也基本保持不变,仍呈帕雷托分布模式。两种旅游流规模分布不同步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交通条件改善和新旅游景区(点)开发对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影响不一致造成的。  相似文献   
316.
综述了20多年来洋中脊新生玄武岩中铀系不平衡研究成果,分析了铀系不平衡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铀系不平衡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结果表明:(1)玄武质岩浆中230Th/238U不平衡可能产生于石榴子石稳定的深部源区,也可能来自230Th的"内部增长"(in-growth),过剩230Th更可能形成于含铝单斜辉石;(2)226Ra/230Th不平衡可能来自岩浆的形成过程,也可能来自岩浆迁移过程;(3)铀系不平衡与岩浆滞留时间和上升速率紧密相关,226Ra的大量过剩显示,这个不平衡事件形成于8ka以内,如果不考虑玄武质岩浆迁移过程的事件,则意味着岩浆迁移时间不超过8ka。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准确模拟地幔部分熔融条件并测定铀系子体在熔体/地幔残留相间的分配系数;②提出更合理的结晶分异模型;③探索流体对226Ra/230Th不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