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heavy snowfall event over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on 4 December 2005. The snowstorm was a type of mesoscale maritime cyclone which resulted from barotropic instability, and diabatic heating from the warm ocean in continental polar air masses. Based on surface observations, radiosonde soundings, MTSAT-1R satellite data and the 10-km grid RDAPS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PSU/NCAR MM5) data, the evolution of the mesocyclone is explained by the following dynamics; (1)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primary role in the cyclogenesis process of the mesocyclone is a barotropic instability in the horizontal shear zone. (2) In the developing stage, the mesocyclone moves and deepens into a baroclinic zone corresponding to the surface heating and moistening. (3) In the mature stage, it is found that the mesocyclone is intensified by the destabilization caused by enhanced low-level heating and condensation, the moisture flux convergenc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pper and lower-level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ies. We suggest that a checklist with stepwise indicator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ment be prepared for the forecasting of heavy snowfall over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相似文献   
62.
基于数字化水位的张渤带地区构造应力场时序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风和  哈媛媛  王勇  魏建民  韩晓雷 《地震》2015,35(2):133-138
选取张渤带地区2008年以来连续稳定、固体潮形态明显的昌平台井、顺义板桥井、宝坻井、辛庄井、玉田冀03井、大灰厂井等6口井数字化水位及相应的气压资料。利用气压系数和M2波潮汐因子等滑动拟合,得到不排水状态下,各井含水层的孔隙度、固体骨架的体积压缩系数和水的体积压缩系数。接着在水平层状含水层(一维)模式下,利用部分含水层介质参数(孔隙度、水和固体骨架的体积压缩系数)、井水位变化量与含水层垂直向应力变化量的关系式,定量分析了张渤带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张渤带近几年以持续的应力增强活动为主,今后需加强多学科、多手段的密切跟踪。  相似文献   
63.
郝伟涛  郭向前  米川 《测绘科学》2012,(4):22-23,63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学习技术,也是一种新的具有较好泛化性能的回归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SVM原理,针对大面积复杂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问题,仅依据测区的GPS水准实测数据,利用SVM方法整体建模。通过工程实例并与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证实了SVM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4.
巧家地处小江断裂带与则木河断裂、五莲峰断裂相交地带, 地质构造复杂, 断裂与地震活动频繁, 崩滑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通过遥感解译与工程地质分析, 在小江断裂带巧家段东侧识别出一处巨型古滑坡。巧家古滑坡平面形态为筲箕形, 堆积体长5.5 km, 宽9 km, 平均厚度约250 m, 预测体积达到约 10亿m3。古滑坡后缘为典型的圈椅状地貌, 两侧边界多沿基岩地层中的次级断层发育, 并在地表呈阶梯式的台阶状地形。堆积体的岩性主要由二叠系阳新组灰岩组成, 局部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组玄武岩, 多具碎裂-松散结构。整体上看, 该滑坡体风化强烈, 中前部发育大型纵向冲沟, 暗示形成时代较老。综合分析认为, 巧家古滑坡成因极可能是由于小江断裂带强烈左旋走滑作用下, 导致巧家东侧山地发生持续性的构造抬升, 并在巨大地震活动触发下形成。关于小江断裂带巧家段在未来的大地震活动背景下, 是否可能导致古巨型滑坡复活, 或该区是否还存在发生类似巨型地震滑坡的风险等问题, 显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5.
防震减灾行政法律关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辉 《高原地震》2003,15(4):52-57
运用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结合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分析探讨了防震减灾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66.
哈辉 《高原地震》2002,14(1):11-16
从震害损失评估、震后监测预报、初步科学考察、震后社会对策等几方面,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应急工作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加强青藏构造块体及其边缘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测及防震减灾工作紧迫性、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震后工作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67.
对青海省地震局(青海省地震队)成立30年来防震减灾科学技术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对今后工作要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8.
综合论述了青海盐湖集团一期工程采卤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转卤补水溶钾”的盐湖补水方式,以引导盐田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9.
利用气象卫星、天气形势场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2年3月21—22日影响韩国沙尘天气的原因。结果表明:影响韩国沙尘天气的沙尘主要源地是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高压伸展的前面;19日和20日沙尘暴发生后,沙尘沿着西北风输送,21日早晨影响韩国;PM10最高值达到2 778.2μg/m3,由于西北风较强,沙尘暴发生后很快影响到韩国,但在韩国持续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0.
在卫星影像制作的DOM和DEM基础上,利用侦查无人机拍摄的影像照片,在DOM底图上计算目标的精确坐标和对DLG数据进行及时更新,满足了应急保障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