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渤海石臼坨凸起上第三系油田水化学及其形成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达  汪珊 《地球学报》2000,21(2):128-133
在论述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 ,揭示了研究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油田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重溯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演化的阶段和特点 ,论证了油田水现代化学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作用方向演变形成的。  相似文献   
52.
2006年3月和7月分别对珠江口疏浚物倾倒区附近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倾倒区内外大型底柄生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种类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倾倒可能使倾倒区内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度、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降低,但对海区优势种的影响较小.AMBI和BENTIX指数评价结果认为倾倒区内底柄生物受到轻微干扰,倾倒区附近海域大型底柄生物群落在3月受干扰程度较7月大.丰度生物量比较(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简称ABC)曲线分析结果认为倾倒区内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海洋倾倒活动轻微或中等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53.
珠江口东南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的3月和7月在珠江口东南部海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初步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共156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79种),其次是甲壳动物(37种)。7月(116种)比3月(92种)种类多。3月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和平均密度分别为6.703g/m2和679.4ind/m2,7月分别为22.436g/m2和576.3ind/m2。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密度和多样性指数(H’和J’)在调查海区东南部相对较低。采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了3月和7月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相似性,认为相同季节各站大型底栖生物相似性系数较高,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大。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在40%相似性以上,3月和7月分别可以划分出2个和3个生物群落。3月大型底栖生物群落Ⅱ和7月群落Ⅰ受到中等程度的扰动,其它生物群落处于轻微扰动状态。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密度、种类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与水深和沉积物特征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54.
喀什河断裂中更新世以来的活动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貌和新近系位错测量的方法,结合遥感、地貌、变形测量与新近纪测年等手段,重点研究了伊犁盆地喀什河断裂中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喀什河断裂在中更新世以来的新活动主要表现在河流阶地和地层的位错,综合研究了这些位错数据,分析了断裂各段在中更新世以来的活动速率,讨论了1812年尼勒克地震的平均位错反映的断裂现今最新的活动速率,提供了喀什河断裂中更新世以来不同时期活动的定量数据,填补了天山内部新近纪晚期研究的部分空白,对现今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及减轻地质灾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采用逐级分离浸取的方法将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氮分离开,继而分析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较高,平均值高达1692.52 mg·kg-1;有机氮所占的比例很高,平均达77.32%,平均含量为1341.11 mg·kg-1;无机氮的平均含量为351.41 mg·kg-1.表层沉积物中总可转化态氮的平均含量为229.45 mg·kg-1;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是可转化态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占总可转化态氮的96.88%;离子交换态氮是释放能力最强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无机氮的主体,平均占总可转化态氮的2.10%;弱酸可浸取态氮和强碱可浸取态氮仅占总可转化态氮的一小部分,分别为0.57%和0.44%.在空间分布上,各站间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差异与污染物的陆源输入、海水养殖污染及沉积物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6.
于2002-2005年在珠江口海域大万山岛海洋环境监测站设立一个大气监测站,采集了120多个大气气溶胶样品,测定TSP(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与元素Cu、Pb、Cd的浓度.结果表明,Cu的浓度有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趋势,Pb与Cd变化缓慢,浓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7.
分析了洋浦港工程的建设将有可能引起洋浦港区的潮流、泥沙运动变化,而导致部分海岸线水域的泥沙淤积,采用了COHERENS-SED模型进行区域水流模拟,从纳潮量、流向与航道的夹角方面,对不同布置方案进行比较,比选出最佳工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58.
从激发极化测井的原理、现场方法技术入手,结合实测曲线,分析探讨了电极系的电极距、地层电阻率以及剩余极化电位对视极化率测井曲线的影响。所得结论为:在测井详细分层时应选择小极距的电极系,为了解岩矿层的电性和选取背景值时,应选择大极距的电极系;岩层电阻率只是在分层附近对视极化率测井曲线有影响;为避免剩余极化电位的影响,下放测井用底部梯度电极系,提升测井用顶部梯度电极系。  相似文献   
59.
60.
首先对国内外土壤异养呼吸Q10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述评.影响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因子主要包括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呼吸底物和土壤生物等.较多的研究表明土壤异养呼吸的Q10在低温时较高,高温时较低,但Q10也可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或随温度变化而保持稳定;通常土壤异养呼吸的Q10与土壤水分成正相关,但极端水分条件下(干旱胁迫或渍水)Q10较低;有限的研究表明呼吸底物和土壤生物对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影响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调控土壤异养呼吸Q10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然后从温度、水分、呼吸底物、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影响等方面对影响土壤异养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未来应重点开展的研究:⑴加强不同尺度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影响因子及调控机理研究;⑵扩大土壤异养呼吸Q10的野外研究;⑶扩大热带、亚热带土壤异养呼吸Q10的研究;⑷深入探讨呼吸底物有效性和土壤生物对土壤异养呼吸Q10的影响;⑸加强其他因子对土壤异养呼吸Q10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