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220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238篇
地质学   907篇
海洋学   37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81.
基于莱州—莱西一带矿山的自然地理、基础地质、矿山开采、采矿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实际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要素层与指标层,确定要素层权值和指标层中各评估指数的权重,并通过MapGIS利用网格法对研究区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将研究区内地质环境分为无影响区、影响轻微区、影响较严重区、影响严重区,完成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82.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动态变化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陆生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有机组分,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发生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与土壤有机碳其他组分相比,DOC对土壤质量变化、环境因素以及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因此土壤DOC的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了土壤、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土壤DOC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DOC动态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生物因素植被和土壤微生物控制着土壤DOC的输入和输出;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作用于微生物活性、植被生长及其他过程而间接地驱动着土壤DOC的动态变化;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DOC的影响通常表现为综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土壤DOC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即应用模型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和统一DOC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83.
1017高地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境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与华力西中期岩浆岩有关的小型银多金属矿床。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东段。银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在上泥盆统安格尔音乌拉组砂岩和华力西中期二长花岗岩中,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矿石和蚀变二长花岗岩型矿石。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1017高地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石中热液绢云母进行同位素定年,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to=(301.2±1.8)Ma(26),正等时线年龄ti=(300.2±3.1)Ma(26),反等时线年龄ti=(300.0±3.5)Ma(2σ),测试结果可信。测试结果表明1017高地银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华力西中期,为东乌旗地区第一个Ag、Pb、Zn等多金属成矿高峰期,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古蒙古洋壳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984.
锡钨矿体产于志本山岩体外接触带、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下段砂板岩层间破碎带的蚀变闪长—辉长岩脉带中,少数矿体产于岩体内接触带上.矿床成因属于与混合岩化后期派生岩浆有关的高—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85.
铝土矿由4个矿段组成,均属晚三叠世末期形成的古风化壳沉积型,在相似沉积环境中不同时段形成,而朝下带上部—潮间带是沉积铝土矿最有利地带.矿床受古地理环境、古构造和岩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86.
条山中型富铁矿床赋存于豫西南东秦岭二郎坪群地层内。矿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NW-SE的条山背斜,褶皱内层间滑脱面的张性空间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定位。矿区由2个矿带组成:A矿带位于背斜NE翼,以块状磁铁矿矿石为主;B矿带位于背斜轴部偏NE翼,以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为主。根据B矿带近矿围岩中的锆石和A矿带磁铁矿矿石中的磷灰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分析及区域对比,推测成矿物质应主要源于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后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对富铁矿体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矿区各类岩(矿)石磁性差异大,地表矿体出露范围与正磁异常范围吻合较好,高精度磁测数据2.5D反演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矿体延伸。根据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矿床形成过程的综合分析构建了矿区综合找矿模型。后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良好,表明构建的找矿模型对区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87.
郑勇  孔屏 《岩石学报》2013,29(8):2949-2958
新生代早期印度与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造就了巍峨高耸的青藏高原.然而,在其相邻的四川盆地,伴随青藏高原强烈隆升所堆积的碎屑沉积物,最老仅能追索到晚新生代的大邑砾岩.因此,解读广泛发育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大邑砾岩成因对获取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古环境信息及理解相关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对三个典型大邑砾岩剖面样品的重矿物和孢粉组合研究结果,试图从大邑砾岩的物源区和沉积环境来解读大邑砾岩的成因.大邑砾岩中重矿物种类繁多,表明相应物源区具有多种岩石类型.除极不稳定矿物外,大邑砾岩新鲜剖面样品的重矿物组合与现代岷江沉积极其相似,表明大邑砾岩是经由岷江通道输送到四川盆地的;富含石榴子石等远源矿物表明当时的古岷江已切穿龙门山,深入到松潘-甘孜褶皱带内.孢粉分析显示孢粉含量极低,为0.2粒/克,孢粉类型以高山黯针叶林成分为主,混有少量落叶阔叶林和草本植物花粉,显示了高寒的环境.结合已有的年代学结果,本文认为大邑砾岩是形成于2.0Ma的冰水沉积物,其形成反映了青藏高原第四纪早期的寒冷环境.  相似文献   
988.
中国西南天山东德橄榄岩出露于天山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造山带北缘,普遍经历了复杂多期的含水流体(熔体)交代作用.主要矿物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尖晶石、角闪石、金云母和单斜辉石,研究发现,橄榄石和斜方辉石与地幔楔橄榄岩中橄榄石和斜方辉石成份相近,原生铬尖晶石具有SSZ环境橄榄岩的特征,次生绿色尖晶石形成于麻粒岩相-角闪相环境.岩相学、矿物转变结构分析和矿物组合及矿物成分变化表明,东德沟橄榄岩记录了复杂的演化历史,先后经历了地幔交代、麻粒岩相-角闪相退变质作用和蛇纹石化等阶段的演化.研究认为东德沟橄榄岩最初可能形成于915~961℃的地幔环境,而发生地幔交代时的温压条件约为770 ~ 900℃,10~18kbar.该橄榄岩全岩较低的TiO2含量和尖晶石中较低TiO2含量,以及矿物组合显示出因俯冲板块脱水而造成的快速冷却特征,表明东德沟橄榄岩极有可能是SSZ环境俯冲板片上地幔楔橄榄岩残片.  相似文献   
989.
阐述了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相山地区的找矿的效果,并经钻探证实物探成果的有效性。认为音频大地电磁法能为相山地区"攻深找盲"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90.
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工字形护坡桩的优势,重点介绍工字形沉管灌注桩的成桩模管试验、施工工艺,并针对工字形桩钢模管刚度小、沉管过程中抗变形弱的缺点,提出了沉管变形控制对策。模管试验表明,全长工字形截面模管因整体刚度小,易受挤土效应影响而发生大变形,不适宜用于较长的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而底部加翼的矩形截面钢模管以其巧妙的结构而使模管刚度得到提升,抗变形能力强、超静孔隙水压力低且易消散等优点,使工字形沉管灌注桩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