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635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祝茜  马牧  李响  赖鹏翔 《海洋科学》2006,30(2):94-97
2004年6月山东省威海石岛的渔民偶然误捕了一头须鲸,经作者鉴定,此标本系小鳁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主要鉴别特征:头背面的嵴明显;左右鳍肢各有一白色的横斑;有282对白色的鲸须板。同时还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和测量,值得一提的是此鲸存有异常现象:有一假脐,乳沟位于生殖裂后端而非生殖裂的两旁。  相似文献   
992.
多波束与侧扫声纳海底目标探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侧扫声纳是目前常用的海底目标(如沉船、水雷、管线等)探测工具,在测深领域,多波束以全覆盖和高效率证明了它的优越性。由于多波束具有很高的分辨率,目前在工程上已经开始应用多波束进行海底目标物的探测。对多波束和侧扫声纳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影响多波束分辨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多波束的最大优点在于定位精度高,但其适用范围不如侧扫声纳广泛,尤其受到水深和波束角的限制,多波束和侧扫声纳在探测海底目标时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同时应用可以提高目标解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3.
Chirp技术及其在海底浅层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 irp子波因其宽的频带、长的脉冲延续时间和似白噪音的频率扫描特点,经过子波振幅包络和相关等处理后,具有很高的地层分辨率和资料信噪比,因而在海底浅地层调查中被广泛的采用。文中从Ch irp子波的波形生成开始,逐次讨论它的子波振幅包络和相关处理技术,以及它的分辨率的问题,最后以工程勘查中的实际例子证明Ch irp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还讨论了其技术的局限性,以便能对Ch irp技术有个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994.
崇文门站施工允许地表沉降及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建设中的北京地铁五号线崇文门站下穿既有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为保证既有地下铁道正常运营和地下结构的安全,需严格控制新建车站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结合新建车站暗挖施工及既有线地铁的实际情况,分析和计算穿越既有隧道施工地表允许沉降值。为了控制地表沉降,确保施工安全,拟采用小刚度管棚或大刚度顶管作超前预支护,用3D-S igm a三维有限元软件进行施工效应的计算模拟,掌握大管棚和顶管预支护洞室的力学效应,预测车站施工引起既有隧道的沉降量。最后分析比较两种预支护的支护效果,为选择合理的预支护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调查北仑河口北岸竹山岛沿岸3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软体动物29种,甲壳动物18种,多毛类12种,其他类4种。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长腕和尚蟹(Mictyris longicarpus)、智利巢沙蚕(Diopatra chilienis)和艾氏活额寄居蟹(Diogenes penicillatus)。平均生物量为155.06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43.8 ind/m2。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27,种类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48,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3.53。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3条断面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均受到了中等程度的扰动。Ⅰ~Ⅲ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值)分别为2.61、0.16和-17.08。该海域的潮间带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  相似文献   
996.
季节冻土区水盐迁移及土体变形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渍化冻土水分、盐分迁移规律以及变形特性,探索寒区旱区土壤盐渍化机制,配制了不同含盐量的粉质黏土进行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水分、盐分和土体变形之间相互耦合。温度降低有利于盐晶体析出和未冻水结冰;反之,温度升高易于晶体溶解和冰融化。水盐相变过程中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影响土体温度。盐分改变了流体的动力黏度和土体冻结温度,并且盐分结晶使土体产生较大的吸力,加剧了未冻水含量的变化。水分是盐分迁移的介质,盐分以离子形式随未冻水迁移。降温期水分盐分向上迁移,升温期迁移方向相反。迁移速率与吸力有关,冻结缘附近吸力最大,速率最快。盐渍化冻土的变形是盐分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含盐量较低时冻胀和融沉是土体变形的主要因素;当含盐量较高时盐胀和溶陷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崔明娟  郑俊杰  赖汉江 《岩土力学》2016,37(Z2):397-402
微生物固化技术(MICP)是岩土工程领域新兴起的一种不良地基处理技术,不同地基土体之间的颗粒粒径并不相同,其固化效果也可能存在一定差别。选用3种不同颗粒粒径范围的砂土进行微生物固化处理,并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孔隙体积测量和洗酸处理,从宏观角度分析颗粒粒径对微生物固化效果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测试,从细观角度对微生物固化机制进行了初探。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固化砂土中碳酸钙晶体以颗粒簇形式堆积在砂土颗粒表面及颗粒间接触处,其尺寸随碳酸钙晶体堆叠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颗粒粒径较小的砂土,颗粒间孔隙较易被碳酸钙晶体填充密实,固化试样内有效碳酸钙晶体比例较大,“结构性”较强,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8.
有限差分法广泛应用于地震波场的数值延拓,确定合适的有限差分算子以减小数值频散是有限差分法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抑制数值频散和增加时间步长,新的有限差分模板得到了应用,对于此,前人使用泰勒展开方法和最小二乘方法确定有限差分算子系数。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线性方法确定新模板的有限差分系数,并与传统模板线性方法进行对比;通过频散分析和正演模拟验证出新模板线性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持频散关系,在相同的精度下效率提高了一倍,从而说明了改进的线性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冻结粉质黏土三轴抗压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6℃冻结粉质黏土在1~9 MPa的围压范围内进行一系列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冻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围压下,冻结粉质黏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基本相似,而软化程度及初始阶段的硬化速率则有所不同.根据摩尔-库仑准则,得到广义黏聚力和广义内摩擦角随围压的变化规律,同时基于包络线理论建立非线性强度准则,以描述冻结粉质黏土强度随围压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降温速率对硫酸钠溶液晶体析出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万旭升  赖远明 《冰川冻土》2016,38(2):431-437
为探讨硫酸钠盐渍土盐胀机理,研究了十水硫酸钠晶体在硫酸钠溶液中的析出规律.针对不同浓度的硫酸钠溶液,在1℃·min-1、0.1℃·min-1和0.02℃·min-13种降温速率下,通过降温试验对晶体初始析出温度进行观测.试验表明:十水硫酸钠晶体的析出受降温速率的影响,随着降温速率的减小,晶体初始析出温度升高;降温速率的大小对晶体析出后溶液浓度变化几乎没有影响,但其会影响晶体形态,降温速率越小,晶体形态更为稳定;晶体析出受到相变驱动力作用,相变驱动力与降温速率大小呈正比,降温速率越大,晶体初始析出结晶力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