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324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61.
<正>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YZSZ)to the west of Saga is divided into two sub-belts,namely the south subbelt and the north sub-belt.The Saga ophiolite is mainly composed of peridotites,gabbro,diabase and lava.In this paper,we report a suite of alkaline basalt to the south of the Saga ophiolite,which extends NWW along an outcrop  相似文献   
62.
黄土节理控制着黄土区地下水或者地表水的运输通道,黄土节理的发育致使黄土节理扩张为局部大的拉张裂隙,在拉张力作用下使得黄土高原地区塌滑灾害频繁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黄土开挖边坡塌滑破坏可分为4个阶段:坡脚侵蚀剥落阶段、坡顶拉裂阶段、垂直裂隙扩展阶段、边坡整体塌滑破坏阶段。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概化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使用岩土工程软件FLAC3D模拟分析了在3种降雨量条件(40 mm/d、80 mm/d、100 mm/d)下,降雨2 d后概化模型的塌滑破坏情况,这可为工程地质条件相同地区的黄土开挖边坡塌滑变形破坏的分析以及防治提供一种有效分析范例。  相似文献   
63.
山地地区高分卫星影像正射纠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鼎  袁超  李胜  连蓉 《测绘科学》2015,40(6):129-133
随着国内外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山地地区高分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大幅提升。针对山地区域高分卫星影像云雾多、成像阴影多、纠正位置精度控制难等问题,该文提出山地区域高分卫星正射纠正生产方案。试验证明,经过大气校正、可视化的地形修复等处理后可解决薄雾去除和影像扭曲变形等问题;同时,GPU并行计算可实现影像快速融合、控制点自动选择等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可为山地区域高分卫星影像快速处理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4.
We analyz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AV) of 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over a 40-year period (1969–2008) for 11 sites along a precipitation gradien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observed IAV for both 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Using Biome-BGC, a process-based ecosystem model, we simulate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along this gradient and find that the IAV of NPP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IAV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Following projected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for the Tibetan Plateau, our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with increasing IAV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 IAV of NPP will also increase and that climate thresholds exist that, if surpassed, lead to ecosystem die-off. The impacts of these changes on ecosystem processes and climate-vegetation feedbacks on the rapidly warming Tibetan Plateau are potentially quit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65.
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廉丽姝  束炯  李朝颐 《气象学报》2009,67(4):580-590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源区的生态环境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应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两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三江源地区的草地退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试验的区域模式水平分辨率为60 km,模拟区域中心位于35°N,105°E,水平格点数为92×82,相当于5520 km×4920 km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RegCM3对中国区域气候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能够用于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草地退化引起的气候变化在不同的地区是不一致的,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草地退化将会引起青藏高原地区的冬季降温和其他季节升温,气温变化最显著的季节是春季(0.46℃),冬季变化最小(0.03℃);三江源地区的草地退化对中国中、东部地区的气候影响较复杂,主要表现为夏季长江以北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升、降温现象.由于青藏高原夏季热源作用的加强,导致夏季青藏高原低层大气的热低压有所加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东退缩.降水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的普遍减少.草地退化后,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有向暖于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利用石家庄、秦皇岛和张家口2005—2006年4~10月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的关系进行统计,按降水性质,选取单纯积状云产生的对流降水、单纯层状云产生的稳定性降水及层积混合云产生的暴雨三类样本,对可降水量在三类典型降水过程中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存在高值可降水量是降水产生的必要条件;可降水量呈阶段性、波状变化特点,其变化幅度、极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与天气影响系统、降水性质等密切相关;降水强度和可降水量极大值出现时间不一定吻合,但强降水通常出现在可降水量的高值阶段,可降水量的高值阶段往往对应着较高的降水概率。另外,可降水量在以上三类性质降水中表现出不同特征,可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的灾害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7月1~3日,热带气旋“蒲公英”自生成到影响浙江沿海地区期间,不仅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移动路径长、变化较复杂,而且创下了近3年来台湾风灾损失的最高纪录,同时也给浙江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者主要利用卫星云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从宏观上对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中的强度及其引发的风雨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登陆台湾期间,东亚环流形势呈典型的鞍形场分布,有利于处于两高之间热带气旋“蒲公英”的维持和北上转向。而在其登陆浙江沿海地区后,浙江沿海地区处于较强的偏东气流中,“蒲公英”中心处于高空槽后,气流下沉以及缺少水汽和能量充沛供应使得其减弱为热带风暴。无论是其登陆台湾还是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垂直方向始终呈深厚气旋性涡柱结构,但中心附近低层辐散,中层辐合,不利于中心附近的对流发展。相反,台风外围螺旋云带内不仅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辐合层较深厚,且存在高湿和强上升运动,因而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对流云团发展强度的不同使得“蒲公英”两次登陆期间引发的风雨灾害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8.
Mayall Ⅱ = G1 is one of the most luminous globular clusters (GCs) in M31. Here, we determine its age and mass by comparing multicolor photometry with theoretical stellar population synthesis models. Based on far- and near-ultraviolet GALEX photometry, broad-band UBVRI, and infrared JHKs 2MASS data, we construct the most extensive 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 of G 1 to date, spanning the wavelength range from 1538 to 20 000A.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with a variety of simple stellar population (SSP) models yields a mean ag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G1 being among the oldest building blocks of M31 and having formed within ~1.7 Gyr after the Big Bang. Irrespective of the SSP model or stellar initial mass function adopted, the resulting mass estimates (of order 10^7M⊙) indicate that GI is one of the most massive GCs in the Local Group. However, we speculate that the cluster's exceptionally high mass suggests that it may not be a genuine GC.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G1 may contain, on average, (1.65±0.63) × 10^2L⊙ far-ultraviolet-bright, hot, extreme horizontal-branch stars, depending on the adopted SSP model. In addi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extensive multi-passband photometry coupled with SSP analysis enables one to obtain age estimates for old SSPs that have similar accuracies as those from integrated spectroscopy or resolved stellar photometry, provided that some of the free parameters can be constrained independently.  相似文献   
69.
章鸣  连志鸾  平凡  祝善友 《大气科学》2022,46(1):168-180
夜间增温是河北冬奥赛区冬季频发的天气现象,对其进行准确的模拟与预报对赛区建设及比赛保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河北冬奥赛区2020年2月8日夜间至9日凌晨发生的一次夜间增温过程,通过引入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利用中尺度区域数值模式WRF4.1.5精细化再现了此次夜间增温过程,并探究了此次过程的气象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夜...  相似文献   
70.
盛东  王美飞  练鸿振 《岩矿测试》2009,28(5):407-41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法测定聚氨酯扩链剂氢醌-双(β-羟乙基)醚(HQEE)工业品中HQEE主含量和对苯二酚残留的方法。在氰基柱上,以甲醇-水-1%乙酸溶液(体积比10∶50∶4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时,HQEE、对苯二酚及其他相关杂质得到良好分离,紫外光谱285 nm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在工业生产中可有效地指导HQEE合成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