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74篇
  免费   6610篇
  国内免费   9025篇
测绘学   3120篇
大气科学   7629篇
地球物理   8976篇
地质学   17863篇
海洋学   4549篇
天文学   1470篇
综合类   4031篇
自然地理   4971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90篇
  2022年   1540篇
  2021年   1768篇
  2020年   1420篇
  2019年   1765篇
  2018年   1959篇
  2017年   1782篇
  2016年   2115篇
  2015年   1875篇
  2014年   2237篇
  2013年   2219篇
  2012年   2213篇
  2011年   2273篇
  2010年   2371篇
  2009年   2257篇
  2008年   2103篇
  2007年   2049篇
  2006年   1605篇
  2005年   1535篇
  2004年   1217篇
  2003年   1154篇
  2002年   1236篇
  2001年   1222篇
  2000年   1300篇
  1999年   1662篇
  1998年   1286篇
  1997年   1215篇
  1996年   1100篇
  1995年   985篇
  1994年   857篇
  1993年   748篇
  1992年   599篇
  1991年   480篇
  1990年   358篇
  1989年   327篇
  1988年   292篇
  1987年   169篇
  1986年   152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71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准噶尔盆地周缘山脉抬升-剥露过程的FT证据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结合温度.时间热模拟反演的研究,探讨准噶尔盆地周缘造山带的抬升.剥露作用过程及其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周缘造山带自晚三叠世至新近纪至少经历三次大的抬升-剥露事件,结合样品位置分析,推测准噶尔盆地周缘造山带的抬升-剥露作用具有明显不均一特征.始于晚三叠-早侏罗世的山脉抬升作用范围有限,仅局限于准噶尔东北缘;但是,发生在中-晚白垩世(~115~95Ma)的这期构造抬升作用在盆地周缘的所有山系都有记录;古近纪早期(~60~50Ma)在准噶尔盆地北缘有一期隆升事件,但该事件也仅仅局限于盆地北缘;新近纪~25Ma以来发生在巴里坤(博格达山)的局部抬升冷却事件,仅仅局限于天山北缘,而此时准噶尔盆地的东西两侧山脉可能相对稳定.推测该期抬升事件应是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在天山地区的构造表现.  相似文献   
152.
河南省洛宁县寨凹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寨凹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矿床定位受马超营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贼存于太华超群石板沟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中。成矿过程包括3个阶段:石英-辉钼矿阶段(I)、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石英-碳酸盐阶段(Ⅲ),其中,I阶段为主成矿阶段。寨凹钼矿床可见2类流体包裹体,即水溶液型和含子晶包裹体;激光拉曼指示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2O。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从I阶段100~260℃,经Ⅱ阶段110~160℃.变化为Ⅲ阶段120—180℃.矿床总体属于低温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盐度从I阶段的2~25wt%NaCl.eqv演化至Ⅱ阶段的6—30wt%NaCl.eqv.然后降为Ⅲ阶段的7~25wt%NaCl.eqv。I阶段均一温度范围宽广、流体包裹体盐度由双峰式演化为单峰式以及包裹体温度-盐度双变图的负相关性指示了流体混合是主要的成矿机制。寨凹钼矿流体包裹体以高密度、高盐度的低温低压流体为特征,是含CaCl,流体参与成矿的结果,热的岩浆流体与冷的含CaCl,的卤水的混合.导致了辉钼矿的沉淀。寨凹钼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与侵入岩相关的成矿系统一致.指示其成因类型为与侵入岩有关的钼矿床.  相似文献   
153.
154.
长春季节性冻土地区土体微观结构与水分迁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从土体微观结构特征出发,对长春—吉林公路某路段季节冻土的粒度成分、结构单元体成分、孔隙特征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与水分迁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从SEM图像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路段的土体,其微观颗粒——结构单元体、孔隙的定向性均较差,粒内微小孔隙发育,土体尽管在粘粒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也表现出孔隙主要在1~2μm内分布,即毛细孔隙极发育,说明样品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即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分迁移的通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5.
加权核密度估计在洪水频率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进加权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洪水频率的分析计算;运用统计试验方法,同目前广泛认同的参数估计方法中线性矩法相比,结果表明:线性矩法及加权核密度估计法推求出的设计值的无偏性相当,但加权核密度估计方法的有效性较线性矩法好.最后还与普通的非参数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加权核密度估计方法推求出的设计值的无偏性及有效性都较好;尤其是有效性精度较高.因此,加权核密度估计是一种有应用和研究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6.
The hydroelastic responses of a very-long floating structure (VLFS) placed behind a reverse T-shape freely floating breakwater with a built-in oscillating water column (OWC) chamber are analyzed in two dimensions. The Bernoulli–Euler beam equation is coupled with the equations of rigid and elastic motions of the breakwater and the VLFS. The interaction of waves between the floating rigid breakwater and the elastic VLFS is formulated in a consistent manner. It has been shown numerically that the structural deflections of the VLFS can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by a suitably designed reverse T-shape floating breakwater.  相似文献   
157.
作者研究三维变系数抛物方程 Douglas交替方向隐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采用 H1能量估计方法 ,证明格式按离散 H1范数是绝对稳定的 ,并且收敛阶为 O(Δ t2 + h2 )  相似文献   
158.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野外调查,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局限性上。对于鲁中南地区而言,活动断层可以分为中更新世中期(500kaBP)至晚更新世初期(90kaBP)活断层和晚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活断层两类;其中前一类(主要是中更新世断裂)断裂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广泛,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断裂段的数量较少,分布较局限。它们对地震的控制能力不同,前者可控制5.5级左右的地震,而后一类可控制6-7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9.
不同饲料对凡纳对虾幼体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杰  刘楚吾  杜涛  刘丽 《海洋科学》2004,28(1):11-14
采用不同的饲料系列饲养各阶段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幼体和仔虾,实验结果表明:在潘状幼体期(Z)~糠虾幼体Ⅱ期(M2),投喂骨条藻 人工配合饲料系列,比单纯投喂骨条藻或单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成活率分别高18.5%和26.7%;糠虾Ⅱ期(M2)以后单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单独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的差别;在人工育苗后期,用人工配合饲料代替卤虫无节幼体,育苗的成活率并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0.
The motion and the drift force of a floating OWC (oscillating water column) wave energy device in regular waves are studied taking account of the oscillating surface-pressure due to the pressure drop across the duct of the air chamber. The potential problem inside the chamber is formulated by making use of the Green integral equ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Rankine-type Green function while the outer problem with the Kelvin-type Green function. The added mass, wave damping and excitation coefficients as well as the motion and drift force of the OWC device are calculated for various values of parameter related to the pressure dr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