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523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盐度地下水~(14)C测年样品采集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盐度地下水 (卤水 ) 14 C样品采集是同位素水文地质界的一个难题。罗布泊钾矿区卤水的化学组成特征是 :平均矿化度为 35 3.5 g/L ,SO2 -4的质量浓度 4 4 .0 3g/L ,HCO-3 的质量浓度为0 .2 71g/L。为此 ,文中借鉴一般地下水 (淡水或微咸水 ) 14 C样品的采集原理 ,设计出一套真空取样装置。其操作步骤是 ,首先通过调节卤水的 pH值 ,使得水中的无机碳以CO2 气体的形式溢出 ,然后 ,导入装有NaOH与BaCl2 混合溶液的样品瓶中 ,在野外获得高盐度卤水14 C测年样品。罗布泊卤水测试结果表明 ,这一流程有效地解决了硫酸盐干扰问题 ,卤水14 C样品质量可靠。该技术可为高盐度地下水测年提供有效手段 ,对低盐度地下水14 C取样也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1INTRODUCTION THEMIDDLE SOUTHERNSEGMENTOFDAHINGGANLING ISONEOFTHEIMPORTANTORE CONCENTRATEDAREASOFCHI NA.INRECENTYEARSGREATSTRIDESHAVEBEENMADEIN THEORETICALGEOLOGICALRESEARCHANDGEOLOGICALEXPLOITA TION(SHAOJI’ANETAL.,1998,1999;ZHANGLUQIAOET AL.,1998;XIAOCH…  相似文献   
993.
1 Introduction Because clay mineral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adsorption, ion exchange capability and expandingcapacity, they are highly capable of adsorbing allkinds of pollutants in waters, thus making soilspossess self-purification functions. Clay m…  相似文献   
994.
柳州市暴雨渍涝气象预警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柳州市暴雨渍涝气象预警系统的技术路线及原理,该系统利用城市暴雨内涝灾害仿真模型,并结合了柳州市的地理特征、城市规划、排水系统、防洪工程等多方面的非气象资料,具备一定的暴雨渍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渍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主要针对我国首条在城市化地区大型电力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保护及精度分析,信息监测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工作中应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丹东韧性剪切带的实例表明:韧性剪切带的持续变形包含了共轴与非共轴两种应变线路或状态,由于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变形分域现象,形成平面的变形岩石分区。持续变形过程中,又存在应变线路的转换和叠加。微构造是确定变形体制的主要依据。野外观测与应变分析证实,变形分域存在于不同尺度,在总体剪切(非共轴)变形条件下,初始糜棱岩往往表现以共轴变形占优势,而糜棱岩和超糜棱岩则以非共轴变形为主。持续变形导致从共轴向非共轴转变,最后形成后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97.
选择黄土高原南部的XJN,XMC和JYC全新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层中Ca,Ba,Rb和Sr元素分布的研究,发现Ba/Sr和Rb/Sr比值在不同地层中含量差异十分明显,并与成土作用强度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良好的气候替代指标;表生环境中Rb和Ba较稳定,Sr和Ca元素十分活跃,易于迁移,其中Ca的迁移能力高于Sr元素;从XJN→XMC→JYC剖面,Rb和Ba元素含量增加,而Sr和Ca元素含量降低,这与区域环境差异有关;全新世中期暖湿的亚热带气候主要出现关中盆地地区,六盘山以西则是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998.
Side lobes of wavelets impact identification of thin sand bodi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cently, we found that side lobes of wavelets have a large impact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in sand reservoirs when studying some gas fields in a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Reflections from the top of the H Formation, in which there are gas-bearing thin sand bodies, have the main wavelet lobe between two weak peak side lobes. The lower one always mixes with another peak reflected from the top of a thin sand reservoir. That makes it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sand reservoir. In order to solve this, many forward models were set up using typical well logs. 2D synthetic profiles were produced using Ricker wavelet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ffects of wavelet side lobes and thin sand position and frequency and between amplitude and the thin sand body. We develop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it is easier to identify thin sands in a shallower position. Second, a good way to tell sand body reflections from side lobes is by comparing profile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y windows. Third, it is helpful and effective to describe sand extent using amplitude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999.
强余震和主震地面运动分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了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中国大陆及近海发生的21次MSge;7地震序列的主震和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76.2%地震序列的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超过主震,其中50%多的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在大范围内大幅度地超过主震. 本研究表明在强余震震中区附近,强余震往往会造成比主震更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要充分考虑强余震的影响场,才能为抗震设防提供科学、安全、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百余年来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884—2003年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资料, 采用突变分析、最大熵谱分析、连续小波变换以及正交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百余年来影响福建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异常年份的海气背景场特征。结果表明:百余年来福建经历了3次少台期和2次多台期,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频数具有准13年、准4年和准2.5年的振荡周期, 1971年为年频数变化的突变点;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频数近百年呈弱的上升趋势, 但近十几年略微下降, 未来有偏多的趋势;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异常偏多 (少) 的年份, 夏季500 hPa高度场上, 鄂霍次克海地区位势高度偏低 (高), 从高纬到低纬呈“-+-”(“ +-+”) 的距平型, 纬 (经) 向环流占优势, 西风带低槽偏北 (南), 副热带高压北界偏北 (南), 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 (南); 赤道中、东太平洋为明显的带状负 (正) SSTA距平区, 同时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源区和西北太平洋上皆为正 (负) SSTA距平。由此可见,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频数多寡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区的海温有关, 同时大气环流系统的位置和强弱对热带气旋路径的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 从而使影响福建热带气旋频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